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且源于中华文明内生性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集中展现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是中华文明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后的文明迭代和文明延续。中华文明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突出表现为:连续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自主建构的重要根源,创新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返本开新的内在动力,统一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建构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兼收并蓄的基本遵循,和平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崛起的文化根因。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精神滋养,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西方历史哲学的方法论谬误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朱红文一中华文明的“他者”形象在中西两大文明的关系上,中华文明一直处于被认识的地位。中华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外的“他者”、“非我”,其形象折射着西方人的幻念和贪欲,也反映了西方文明理论的理性主义偏执和片面性。西方...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标志性政治经济现象。中国和平崛起为中华文明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华文明复兴同时也是当代国际社会非西方文明复兴的主导推动力量和主要表现,有利于逐渐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过时观点,推动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均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自觉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形态的叙事理路,表明了对现存世界文明状况的基本态度,体现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融合的演进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呈现的必将是不同文明形态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6.
刘启营 《前沿》2008,(8):157-15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关系的思想,其核心在于人类应该如何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正确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孕育于东亚大陆山川沃野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她在起伏跌宕中延绵,于吸纳吞吐中生长,成为世界史上不曾中绝的“连续性文明”的典范。本书以4000年中华文明史为基本内容,适当上溯前文明阶段,以见其源流。本书不在帝王将相的相破相杀和改朝换代上展开篇幅,而以中华民族创造工具器物、典章制度、艺文哲思的进程和中外文化交流融变为着眼处,使读者在看滥了的争权阴谋。宫闲秘事之外,发现历史泡沫下深沉的巨流。早在100多万年前,东亚大陆已有原始人类创栋辟莽;距今7千年前后,中华先民逐步完成“农业革命”,从直接获取自…  相似文献   

8.
高有鹏 《人民论坛》2023,(9):107-109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的神话思想是特殊的文明结晶,其超越自然、超越社会现实,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意志,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对文明的创新。如今,中国神话已成为当代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创作热点。全面理解和深入思索中华文明中的神话思想,汲取其中传承不息的文化因子,弘扬其追求正义向往美好等精神底蕴,推动其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等。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由于异族入侵和内部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1.
杨振闻 《求索》2022,(1):30-39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泉州在文化部2013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从东方海洋文明和人类深沉温馨的海洋文化记忆中走来……泉州文化在千年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独具中华文明和东方海洋文明特色的文化。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既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福建,应有的荣誉当之无愧,其关键因素在于她是一座以中华海洋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魅力之城。  相似文献   

13.
晓沙 《台声》2008,(11):76-79
记忆是一条深远而蜿蜒的隧道,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文明记忆尤其悠长而深邃。当我们游走于首都博物馆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现场,古老的中华文明,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向您展示中华文明昨夜灿烂星辰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向您展示最能唤醒那尘封已久的美好记忆的文物瑰宝。特展盛宴已经落下帷幕,但记忆的脚步却沿着时间的长廊,从史前到明清,纵横九州寻找历史遗迹,阅读朝代兴亡更替,感受五千年文明辉煌。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璀璨星群,是中华文明这颗巨大恒星热力四射、洒落在世界各地的发光体。 华侨华人,友善桥梁,连接着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和谐发展的通衢。  相似文献   

15.
东亚面临着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反思工业文明并向后工业文明转型的问题。在文明转型中,东亚形成了对现代化、国家主权和传统文化再认识的认同,这些认同奠定了坚实的集体认同基础,使东亚构筑新型的认同秩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王一闳  周菲 《长白学刊》2023,(5):141-1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明创新,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人类文明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华文明创新的应有之义,表达了中国智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为世界文明的重大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以其时代性的深刻洞察力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的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明创新的集中展现,具体表现为思维方式、理论表达、实践路径三重维度。这一成果促进了提升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文化自觉、坚持走自己的路的道路自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自觉,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东亚面临着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反思工业文明并向后工业文明转型的问题。在文明转型中,东亚形成了对现代化、国家主权和传统文化再认识的认同,这些认同奠定了坚实的集体认同基础,使东亚构筑新型的认同秩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关乎国本,文明关乎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首次归纳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1]。这不仅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本真与独特所作出的重大结论,而且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伟大。立足百年变局、放眼战略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觉赓续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共同体所形成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为基因并根据当代世界的客观发展情势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作为一种文明发展道路的中华文明自信和回应世界当下矛盾冲突和发展道路、未来前景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它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和人类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需要不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促进文化交流、文明融合,需要中国不断用自己的实践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是世俗的、以家族为核心的文明,且在历史上形成了强专制权力、弱基础权力的政治局面。这一文明的内生活力,带来了中国数千年的统一与繁荣以及对周边文化的吸引和同化。但此种活力自宋代到顶峰后,到了明清便衰微以致于僵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