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福季 《各界》2013,(4):2-2
1998年5月14日杨绛在《人民日报》及《文汇报》等许多家报刊同时刊出了《吴宓先生与钱钟书》一文,其中说:“钱钟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他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老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兼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24):4-4
钱钟书年轻时就饱读诗书,而且聪慧过人,被时人誉为“民国第一才子”。也正因为如此,钱钟书颇有些自负,甚至恃才放旷,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多次让自己的老师吴宓难堪。  相似文献   

3.
舒芜 《瞭望》1997,(31)
不可这样立论●舒芜前些时写的小文《鲁迅“棒喝”过吴宓么?》(已载《中华读书报》153期,1997年6月25日出版),是因张紫葛《心香泪酒祭吴宓》一书中钟鸣所写的代序《和吴宓相遇》而发。代序中那句话,是与张书本文一处相应的。现在就来谈谈张书中的这一处。...  相似文献   

4.
1927年6月2日(农历5月初3),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附近的昆明湖,留下遗书一道。其中有言:“50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60多年来,关于王国维自沉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说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6种说法: “殉清说”。这是较早也是较普遍的说法,由清华校长曹云祥提出。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王国维的姻亲罗振玉均持此说。吴宓在王国维自沉当天的《雨僧日记》中写道:“王先生此次舍身,其为殉清室无疑。大节孤忠,与梁公巨川同一旨趣。”梁巨川是梁漱溟的  相似文献   

5.
“明天倒”     
昨天校阅《雕塑雕塑》到第15页,发现与“佛性”相对应的“塑性”一词中的那个至关紧要的“塑”字被遗漏了。 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里,说惠能法师对善塑的蜀僧笑道:“汝善塑性,不善佛性。”如果蜀僧的作品没有塑出佛性,可见他算不得“曲尽其妙”的善塑着。善塑性(形式)而不  相似文献   

6.
巧断冤僧案     
唐朝李德裕(公元789——850)任浙西观察使时,甘露寺(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主僧向他告状说,前届主僧在办移交手续时,将若干金子私吞了。为了证明此事,他又将寺内前数辈僧人带来作证。作证僧人异口同声地说,当时他们都亲眼见过这些金子。接着,主僧又出示交接时的文书,说寺内所有金子,在这本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可上届主僧只移交了帐本而没移交金子,请大人将他押来治罪。  相似文献   

7.
守死善道 强哉矫——读《吴宓与陈寅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在想不到,这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能够给人以这么多的教益,这么多的启发,尤其是它实际上不过是吴宓先生的日记中关于他同陈寅恪先生的交往的零星记述。而吴先生又自定其日记的“体例一取简短,以期能不中断,如电铃之扣码,书库之目录”。照说,这只能是一堆“断烂朝报”。但是,一路读下去,从1919年到1969年,两位先生生死不渝的友谊,坚守中国传统价值标  相似文献   

8.
执行秘书     
周锡光《晚年的吴宓先生》提及,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曾访问冯友兰先生,先生说:‘雨僧(吴氏字)生,最大的贡献是在负责文学院时建立了国学院,并难得把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个人都聘到清华作导师。他本可自任文学院长,但只承认是‘执行秘书’,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难得的。’  相似文献   

9.
在工作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两手抓”方针的基本内容,它不仅是邓小平总结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同时也是他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成功范例。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两手抓”:矛盾面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邓小平“两手抓”方针的客观依据,就是事物矛盾面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或是相辅相成,或是相反相成。任何认识一旦脱离了事物矛盾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真理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因此,“两手抓”,既是辩证的思想方法,又是科学的工作方法。邓小平从这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辛孟轲 《学理论》2013,(17):34-35
青年时期的吴宓留学美国,在校期间他接受了白璧德教授的主张,认为人文主义才是社会正确的选择。他接触到的美国社会有很多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相悖的地方,这令他大失所望。并将其视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所带来的恶果。他既迫切希望为国家重新寻找重心,又想追寻内心的宁静。最后,他选择兼顾"救世"和"自救"来实现人生理想。总之,吴宓的留学经历促成了他人文主义人生观的形成,为他回国后进行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底一九五七年初,提出并初步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又作了初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指出这根本不同在于:一、“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二、它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三、“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些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它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如果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12.
崔瑛祜 《学理论》2010,(21):158-162
政治、革命和性、恋爱这两个看似相互对立的张力场,为展开更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和心理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终于建构更加引人入胜的“异种同体”模式——“革命加恋爱”,表现更多样的性格特征。古往今来,如此之多的作品采取这个结构而成为杰作,说明这个模式本身并不错,而是错在把两者简单相加(不是“乘”而是“加”)的处理而已。茅盾通过批评中问题意识(为何只作“加”而不作“乘”)的形成来窥探“异种同体”模式可能引出来的多采含义。  相似文献   

13.
钟初文  傅苏臣 《民主》2011,(3):19-21
八大山人.名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不论大幅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八大山人是南昌孕育出的世界级艺术大师,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超尘脱俗的大写意书画作品,还在于他的艺术思想充分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八大山人的绘画影响极大,300多年来.八大山人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实行这种制度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现存的一系列矛盾,但有些深层矛盾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无法真正解决。”持此观点的作者认为无法真正解决深层的矛盾有:政企不分,以“产”谋私,无人负责,企业管理水平低。为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不能解决深层次矛盾呢?他认为:“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的矛盾不仅是与国有制的实现形式的矛盾,而且是与国有制根本特性的矛盾”,“全民所有制的所有者因占有主体的整体性而具有不确定性”,“因共同占有的不可分割性,而使终极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在表征马克思思想起源的主要作品中,《乌兰内姆》的文体形式很特殊,其故事情节无可考证,但其中无疑有在西方流传很广的“浮士德形象”的痕迹,所涉及和讨论的人生议题则十分重大,重大而无解,所以马克思自己标明这是一出“悲剧”。如果仔细地研读文本,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克思受欧洲人文经典和浪漫派思潮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其中无疑也包括了他当时对人性矛盾和人生“悲剧”的独特理解。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他思想起源期的真实状态,也奠定了他以后思想走向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30年时间里,作为传教士的利玛窦,为了掩盖传教之目的,竟然一直不敢以“神父”身份自称,而是前十几年以“僧人”自称,后十几年以“儒者”自居。无疑,对于一个公众人物而言,这种身份上的转换不仅需要一种巨大的勇气与魄力,而且还存在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陷入更为难堪的风险境地。然利玛窦为何在异地竟敢“由僧到儒”进行身份上的转换?其实,对于此举,不仅利玛窦,乃至整个东方耶稣会都是经过缜密思考与反复衡量才决定的。因为,对利玛窦而言,无论是“僧人”,还是“儒者”,都不过是他掩盖自身真实身份的权设而已,并无特大之差别。但两者相较而言,僧人身份不仅没能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反而带来重重困难与障碍,而儒者身份则既可弥补僧者身份上所导致的一些缺陷,而且还可推动上层传教路线的实施,以及化解传教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挫折。  相似文献   

17.
一勺 《瞭望》1998,(17)
苏曼殊·章太炎·陈独秀苏曼殊《本事诗》最受人喜爱,其中的一首“春雨”尤著名于世,诗云:“春雨楼头八尺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是他当年养病时的自画像,反映了他的寂寞心境。曼殊在清末民初,颇多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狂言奇行,...  相似文献   

18.
手画手     
《党政论坛》2010,(22):57-57
在现代艺术里有一位很独特的画家,他不属于任何流派,只是埋头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世界”。他对身边的自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视角,其许多作品都源于悖论,幻觉、矛盾空间和多重意义,他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法师,利用缜密但又出人意料的逻辑,将绘画变成与人的视觉做的一场游戏。首先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不是画家,而是数学家、  相似文献   

19.
恋爱,一个美妙的字眼。对这个词,包括弗洛伊德和康德在内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做过界定。有的说,恋爱就是“情”与“欲”;有的说,恋爱是“欲和友谊的一个综合”。也许颉勃生的解释最为精彩:“恋爱似乎是生命中无所不包与无往而不能改造的一股伟大力量,也是一切生命的最终极的德操。”恋爱的这种力量,体现在运动员身上也许更为明显。它是奋进的助推器,也是影响情绪变化的双刃刀,又是有利于走向成熟的“训练班”。吉林省田径队有丽名马拉松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成小晟 《各界》2014,(8):89-90
1953年夏,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在组织的分配下,他来到偏远荒凉的湖南省黔阳县安江农校教书。正值青春恋爱的年纪,袁隆平却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工作上,这样一过就是三四年,当同龄的老师都相继步入婚姻的殿堂,甚至做了爸爸妈妈,呵他仍然过着“孤家寡人”的生活。混迹在学生中间,留着运动头,穿着粗布衣的他让人很难想象他足一位中专教师,并且,生性随意的他经常不换衣服,一件衬衣穿脏了,他就把衣领翻过来又穿,有时在课堂上讲到兴起,他甚至直接用衣袖擦黑板。就这样,他依旧过得十分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