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2.
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并从根本性质上指出,它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同,是非对抗性的,自身可以自觉加以解决的矛盾。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对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内容和表观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性,需作进一步的具体探讨。本文试图根据我国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谈以下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这两对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和其他社会一样,是一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又具有同以往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加以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不具有这种对抗性。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不够完善,这些不完善的环节和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央的《决定》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线索,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揭示了这场改革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深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的、普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这种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然而这种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呢?过去只是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来说明这个问题。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相适应”是基本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一些新特点,如矛盾的非对抗性,适应是基本的,矛盾可以通过制度本身得到解决等。如何具体、全面地认识这些特点,有待深入研究。毛泽东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之后,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相适应”是基本的。这里,忽视了在一定条件下“相矛盾”也可以占主导地位。出现这种情况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停滞和后退(即生产力遭到破坏)。当然这种情况有全局和局部的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和运动方式。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份(要素)的总体(集)。”  相似文献   

9.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复杂矛盾系统的构成及其运动,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的认识紧密相联。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展开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一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社会矛盾。唯物史观的这个基本原理,是理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这一矛盾在一切社会制度下都存在,因此,它只能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共性,而没有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不能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因此,大家都认为应当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具体化。对此,现在大体上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内容就是人民内部矛盾,表现为人民内部的是非之争。他们的理由不外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比起以往私有制社会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其显著特点。这就是:它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是推动其向上发展的,这是占主导地位或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经济基础状况的部分,即有不利于或阻碍生产力、经济基础向前发展的方面,但这是次要的或不占主导地位的方面。基本适合与部分不适合的相互并存、连接,就构成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13.
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在理论界已成定论。这一观点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社会运动中的基本矛盾,认为它们之间既是顺方向的依次决定作用关系,又是逆方向的依次反作用关系;并以这一观点作为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全面展开的基础。但我认为,从人类社会已走过的历程看,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看,两对社会基本矛盾观点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它既对上层建筑建立的基础作了不恰当的理解,又割裂了上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爱强 《理论探索》2006,30(1):37-39
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方面,邓小平和毛泽东有着共同点,体现为他们都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又有不同点,体现为他们对实现这一根本动力的具体途径的认识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理论依据。当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说明了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原因,揭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认真学习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理解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的暴力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性质只能是社会主义的,是由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追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但是又带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些痕迹既有其存在的理由,又有其存在的弊端。但是总的说来,它不是旧社会主流本质的反映,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表现为对抗性质,而是非对抗性质,只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就能解决。  相似文献   

18.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一个新的理论贡献。以往,人们都认为,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保护下发展生产力。毛泽东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着矛盾。对这一矛盾在人民内部的种种表现,要正确处理和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纠正了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一个有创见的重要理论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又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要改革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1985年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已提出,改革科技体制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之所以要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改革,是因为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已经由“基本适应”发展为“基本不适应”了,由“基本适应”发展到“基本不适应”,这是一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不例外。否则,我国实行全面地、系统地改革,也就会成为不必要,甚至是错误的了。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误解,是对全面改革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同样是历史进步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革命的活跃的因素,是不断进步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则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