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时,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这情感,不仅因为我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也不仅因为《中国民政》刊发了我的文章,更多的是我在它浓浓墨香熏陶下,一次次加深了我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了工作水平。我与《中国民政》接触有20年之久,但真正喜爱是近十多年的事。1998年9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拿着第9期《中国民政》去给一位退  相似文献   

2.
7年来,我始终记得一位中国朋友当时对我说的话:中国不会让世界失望。是的,中国没有让世界失望。我想再做一次见证人,我要见证奥运会令这个伟大国家和城市成为世界中心,通过这次盛会,世界将更加认同中国人的热情和善良。要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3.
《今日广西》2008,(5):67-68
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外籍主播埃德温·马尔是中国国家级电视台的第一位“洋主播”,在埃德温看来,自己就是“用外国瓶装中国酒”,他惊讶中国30年来的发展,他说:“我很骄傲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别人看法可能和我不同,但我不在乎。”  相似文献   

4.
我开始做学问是在1985年考上研究生之后,我学的专业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导师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曾祖荫、周伟民和王先霈三位先生既有厚实的国学功底,又对新的理论和方法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和透彻的化解力。他们治批评史从选注古代小说序跋开始,继之分别用美学的、比较文学的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古文论。有其师必有其徒,受三位先生(尤其是王先霈先生)的影响,我也学着用西方心理学的方法和观念来重新解读中国古代文论。出道之初,我的解读对象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  相似文献   

5.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3,(25):48-48
“谁是城管,很厉害吗?我没有听说过。”——拳王泰森发布微博,询问中国粉丝谁是中国最能打的人。一位微博粉丝留言回复道:城管。泰森随即回复问及城管是谁?  相似文献   

6.
“以前看中国电影是因为喜欢其中东方的人物和风景,但在看《图雅的婚事》时,我被它的情节所吸引,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部中国电影。”一位德国影评人的评论,让《图雅的婚事》的导演王全安深有感触,这说明观众已不再是为影片的中国特色而打动,而是电影内部元素开始起作用,和观众有了真正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小姑娘,你的护照借我,我给你10欧元!”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国留学生小袁在巴黎香榭丽合大道上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一幕: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拉住小袁,想用其护照再去某奢侈品专卖店再购买一只皮包。  相似文献   

8.
一天,在我的一次中国之行归来时,一位法国哲学家问我对中国有何印象。我对他说,中国人和我们遵循的逻辑不一样。他当时昕了跳起来说:“这是什么话。世界上不存在中国逻辑,也不存在法国逻辑。逻辑就是逻辑。西方人已掌握了逻辑。你可能是要说中国人还没有掌握逻辑吧?”  相似文献   

9.
鞠九江 《人权》2007,6(1):20-22
每逢佳节倍思亲2006年中秋节前夕,一位老奶奶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当家人再一次劝她回日本时,她说:“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更爱社会主义的中国,我的心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去京,到《团结报》社去,一位领导送了一批团结出版社出的书。也许是心中有太深的“九三”情结(九月三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由于前段时间看了《驼峰航线》,回来后我首先着重看的是《血色长空——空军抗战与抗日胜利纪实》。这两本书让我明白了中国抗日战争,除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还有一个主要战场,就是空中战场,抗战初期中国抗战失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制空权,而后期,由于飞虎队的成立,  相似文献   

11.
梦溪如梦     
和一位台湾友人谈起中国科技史,他赞叹古代中国科技曾列于世界前列,而近代中国才掉队了。他举出的名字是沈括,说他在台北学校读书时,就对沈括这位北宋大科学家非常崇拜。他的一番话唤起我的记忆。我曾在江苏镇江住过数年,而沈括就与镇江有缘。和那位台湾友人一样,我也是早在学校念书时就知道了沈括,开始是因为集邮,后来是因为课文。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不能不对沈括充满敬意。于是,沈括这位先贤成为我和台湾友人的话题。沈括为我们中国人嬴得了一份世代相传的荣耀,他沤心沥血完成的巨著《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誉为十一世…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在欣赏中国书画艺术时问我,中国的艺术家为什么这样偏爱竹子?我回答说,竹子是生长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植物。她先是一愣,尔后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想她肯定无法领会这句话的全部内涵,但我却对此深信不疑。说竹子生长在我们的血液里,是因为我们对竹子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如同血液中的基因信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我们一代一代人的身体里,不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吉民、伍连德两位先生撰写的《中国医史》是第一部用英文全面阐述中国医学历史成就的光辉巨著。此次上海辞书出版社要将其影印出版,我感到十分欣慰。出版社的同仁希望我写几句话,我就将自己近年来的一些思考,进行简单梳理,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4.
孟祥才 《春秋》2011,(6):35-37
我1960年考人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有幸亲历三位后来在历史学界颇有名气的先生.他们就是治世界近现代史的刘祚昌教授,治中国近代史的胡滨教授,治中国古代史的安作璋教授。这里单记述我记忆中的胡滨先生。胡滨先生(1927--1996),江西清江县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是邵循正的研究生。他的英文很好.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傅拉托是波兰人,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朋友,今年是他的诞辰95周年。他的波兰文全名是斯坦尼斯瓦夫·弗拉托。傅拉托是他来中国后起的中国名字。我第一次见到傅拉托是在 1957年,那时我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工作。大约三、四月份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当天下午王炳南大使要在官邸接见一位波兰朋友,要我去作翻译。我在门口接  相似文献   

16.
坐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位梦华的办公室里,记者被眼前这位科学家的经历所震撼。自1982年10月去南极,18年来,位梦华的生命深深镂刻着极地的印迹。1992年6月,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拿出一张与爱人在北极的合影给我看“这是我第六次去北极考察,是和爱人一同去的,在那里呆了8个月。”他指着照片上的背景告诉我,这是北极巴罗爱斯基摩人古老的捕鲸站,两根弯弯的鲸骨高高地竖在那里,成为一种神圣的标志。牵挂北…  相似文献   

17.
我残奥,我自豪。这是集结在成都的2008中国硬地滚球集训队每一位残疾人运动员的心声。走在训练场地中,看着这些大脑发达四肢脆弱的运动员艰难地完成一个个技术动作的时候,我的心都不禁会刺痛,但他们坚定的眼神,执著的行动,都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8.
在我大学本科老师中,从专业角度说,与我一生事业关系最密切的是于光远先生,因为他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公认的“祖师爷”。我在哲学的诸多分支中,选择了自然辩证法作为专业方向,当然有诸多理由,这里不去说它;吊诡的是,光远师虽是我的授业师,但我搞科学哲学却并不是受他的影响。我在本科时,自然科学哲学的相关课程并不是光远师开的,主要的一位老师是林万和先生,这位老师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史上,本应占有重要位置,却几乎被完全遗忘了,这事以后再说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与外国教授之间的一次对话,其实是一场关于中国尊严的辩论。  相似文献   

20.
引言 一位待人曾说:“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中国梦、我的梦,对于我们服刑人员而言,梦想并不遥远,只要坚持不懈地改造,梦想就会灿烂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