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不断受到挑战。一些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诸如在三公经费、舆情应对、惩治腐败、监管缺失、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的表现:在处理重大事件,如“三鹿幼儿奶粉事件”、“动车事件”、“小悦悦事件”及不时发生的房屋强拆事件等上面的表现,屡屡遭到公众的质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还通过对政府监管的行业不信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黄燕 《中国减灾》2014,(11):22-23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当代社会,突发事件可谓“和平年代的战争”.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往往还要注意应对“战争”中的舆情。  相似文献   

3.
徐娜 《中国减灾》2011,(9):32-33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王白娇 《新东方》2008,(12):40-42
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给食品行业声誉带来极坏的影响,给国人带来了很大冲击,不少家庭为此付出代价,各级政府也屡受责难。更沉重的是,它使公众陷入到一场巨大的信任灾难之中,公众不知道该相信什么,相信谁。焦躁不安的心理和信念迷失,不仅严重影响公众自身的生活质量,更成为引发大量社会问题的主观因素。积重难返之时,必将带来社会的剧烈动荡。  相似文献   

6.
公共危机事关公众权益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既要求政府全力以赴处置危机事件,同时也需要公众、社会组织等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当前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多数是政府主导,公众及其它参与较少,公众及社会组织多是充当“评判员”或“观察员”的角色。这样,不但无助于危机治理,甚至还会影响政府危机治理效果。因此,要顺应危机治理的趋势,激发公众及其它社会组织的热情,促进协同治理,使危机治理达到各方联动。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8·7舟曲特大泥石流、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H7N9禽流感、厦门BRT公交车事件……一桩桩牵动人心的突发事件历历在目。2012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我省777.6万人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3.1亿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117起,死亡1691人;公共卫生事件9起,发病(中毒)447人;群体性事件35起,参与人数1510人……一组组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发人深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一个个平常的字眼,一次次闯进公众的视野,不断触碰着社会承受力的底线,考验着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公众为谋求生存权与环境风险预防需求而发起的预防式群体抗争。当前我国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其外因主要包括:政府以GDP至上,引进大项目;公众参与环境评估制度缺失;环保法规不完善导致“先上车后补票”。其内因主要包括:“法不责众”心理效应;“搭便车”心理效应;“去个体化”心理效应;“风险预防”心理效应。深入探究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外因和内因,有助于优化预防式环境群体性事件处理对策,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6月10日,发生在同一天的两起重大灾难让我们无比沉痛:广东省汕头市华南宾馆大火造成31人遇难,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洪水则夺走了117条鲜活的生命。灾难强烈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天灾不可避免,但人祸应该可以消除和减轻。在这两起灾难中,从宾馆、学校的设计、选址,到灾难来临时的逃生,都凸现人们减灾意识的极度缺乏这两个事件足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公众减灾意识、普及防灾避险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者、管理者来说,缺乏减灾意识意味着埋下了灾难的  相似文献   

10.
论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警方对案情的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方应该尽可能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提供足够详实的案情信息。这种案情通报应当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警方对案情的通报受制于案件侦破过程的特点和公众对案件的知情欲望,要求对通报的频率及通报的内容做出具体的限定,以协调刑侦工作的特殊性与满足公众知情权之间的矛盾。警方合适的案情通报策略,可以消除恶性案件发生后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郭少辉 《中国保安》2010,(10):36-3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近年来,大规模自然灾害、有预谋的恐怖袭击、突发性政治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在全球呈高发态势,成为影响各国社会稳定的制约性因素。在一些西方国家,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科学的突发事件预警、处置机制,成为政府和各类民  相似文献   

12.
被视为“第三部门”的社会中介组织,本应是独立于政府和工商企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公信力。就在中国公众逐渐认识到中介组织的力量,并对第三部门顶礼膜拜的节骨眼上,前不久的“牙防组事件”和“欧典地板事件”像一盆当头浇注的凉水,泼向公众对“第三部门”的热情。几乎在一夜间,“第三部门”成了少数公众心目中的“第五纵队”。第三部门为何会变成“第五纵队”?胡逸认为,首先,有些第三部门在出生那天,就没有剪断“二政府”的脐带,强大的依附性让他们天生就有“软骨病”,独立不起来。其次,经费不独立,缺乏经费来源是“第三部…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安徽阜阳特大制造贩卖假药案”……最近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事件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同时也影响着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公众自我服务是当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公众自我服务是公众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因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角色扮演是考察公众自我服务模式的重要视角。应汲取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多中心治理等理论资源,结合中国本土情境,进一步构建公众自我服务中多元主体角色的分析框架。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自我服务模式中,公众既是为自我生产服务的“消费者生产者”,也是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直接生产者”,同时还是享受服务结果的“服务接受者”。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均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报酬的“常规生产者”,也是为公众提供辅助服务并且不与服务接受者发生直接互动的“辅助生产者”。特别地,政府还扮演了领导统筹者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5.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异味操场”事件发酵后,“毒跑道”话题再度成为公众焦点.近日,在记者会上,官方通报了该小学塑胶跑道检测结果,称“符合国标”.而家长对“合格”跑道仍存质疑要求停课,又有多名相关学者指出,“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但并不代表跑道无毒”.  相似文献   

16.
史国君 《群众》2014,(5):57-58
<正>据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去年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我国总体社会信任水平统计得分为59.7分,低于60分的信任危机警戒线。古罗马政论家塔西佗说:"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西方政治学把这种公众不信任政府时,政府无论怎样做都会受到质疑和批评的现象称为"塔西佗陷阱"。近年来"躲猫猫"、"瘦肉精"、"悬浮照"等公共危机事件和"瓮安事件"、"乌坎事件"、茂名PX事件等群体性事件的接连发生,表明政府公信力正面临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必然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事实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而当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处于缺席状态时,公众内心产生的不确定性的信息,往往就会转向人际传播、区域外传播或网络传播,谣言于是便大行其道。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等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猜测,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且正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减弱时期,并易产生群体模仿。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日前就最近陆续发生的多起教师强奸学生的恶性犯罪事件发出通报,强调对事件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通报称,学校发生危害学生的性犯罪案件时,对推卸责任、延缓上报的学校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行政责任,对知情不报的教师将永不录用。 我觉得,不论是“禽兽教师”,还是有着知情不报嫌疑的教师,包括学校的领导干部,作为  相似文献   

19.
惩治与预防灾害管理行为腐败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监管体系。救灾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给受灾地区用于抗灾救灾的专项资金。从广义上讲,救灾资金包含政府动用公共资源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救灾的所有资金、物资及设备等。从狭义上讲,救灾资金是指政府用于赈济灾民的生活费、安置费、医疗费及恢复生产的补助资金,救灾资金俗称灾民的“保命款”或”救命钱”。救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生命安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的“天大的事”。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吃什么才安全?餐桌上的美味固然“秀色”,但画皮下的真实面孔却让人不寒而栗。———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经国务院调查组核实,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就有12人,而其它地方相继发现的大头婴儿不计其数。———广州市出现了“假酒中毒”事件,不法分子竟然用工业酒精勾兑出散装白酒残害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