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对革命文化的传承。"微媒体"的出现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传播,应以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遗存、革命精神四大基本内容为重点,创新传播方式,满足当代人解决问题的需求,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创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们"三位一体"而构成中国红色文化发展的灵魂、脊梁和路径,从而使红色文化成为认识与运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客观规律的关键抓手,并在党的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是中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承载了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与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很好的组合,并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整合红色资源,开发红色产品,打造红色旅游项目等具体措施,更好地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革命精神。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是关系到民族发展的重要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干扰,要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方法,增强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意义上,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世界优秀文化,创造的红色精神和红色资源的总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红色记忆与红色精神、远大理想与现实奋斗,这三者是构成红色文化叙事结构的核心元素。新时代需要发挥红色文化叙事的导向、凝聚和传承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精神指引,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守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粟超 《重庆行政》2021,(6):98-1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1]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巨大、特色鲜明,是巴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国的红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增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文化的传播力,能激活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推动巴蜀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全面提升巴蜀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一代代浙江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就浙江而言,应立足"红色根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船精神,秉持新时代浙江精神,大力发展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奋斗史,是青年人文素养培养的"活教材"。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和奋斗故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进一步提升当代青年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余义文  肖榕 《传承》2013,(11):68-70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道德以及现阶段的德育教育均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出现了道德失范等现象。红色文化可以从顺应潮流指引德育大方向,结合实际扩大德育教育范围,重视实践丰富德育教育途径等方面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建琼  张征 《创造》2019,(6):43-46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等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红色革命精神。作为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的芷村查尼皮地处偏远山村,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今却面临脱贫攻坚的难题。笔者认为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来推进查尼皮脱贫攻坚是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