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分社会都对贪官污吏保持法律上的高压,以维持社会管理机构的权威和政权的正当性,以实现起码的社会公正.中国古代社会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官之道,最为人津津乐道.这个出身乞丐、造反起家的皇帝深知民之疾苦与贪官污吏之间的因果关系,更知道"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道理,因此,他把贪官污吏看作挖朱家王朝墙角的大敌,故而打出"明君治官不治民"的招牌,对贪官污吏下死手.……  相似文献   

2.
以前,乞丐这一行,在三百六十行中也是一个行当.旧社会,由于贫富不均,加之天灾人祸频繁,致使穷人沿街乞讨者不绝,这些人就叫乞丐,俗称"叫花子"或"要饭的".  相似文献   

3.
乞丐可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历时最久、普及最广的一个"职业"之一了,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乞丐的身影.他们行乞的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过着流浪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犀利哥",一个在搜索引擎里直线上升的热词、一个引爆网民评议热潮的网络现象、一位气质另类打动多国少女的"乞丐王子"……在全国"两会"时节,"犀利哥"的出现,抢走了不少眼球.  相似文献   

5.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3,(24):194-195
近来网络曝出个别乞丐随身携带港澳通行证、月薪过万、住豪宅、吃高档海鲜,引起一片哗然。的确,目前我国大部分乞丐已打破了传统乞丐的本性成为职业乞丐。职业乞丐的增多不仅影响了城市文明,也给有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难题。本文将在了解城市职业乞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就如何规制职业乞丐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转型期下职业乞丐产生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转型期下出现了职业乞丐这样一种现象,应从宏观的社会因素和微观的个体心理等不同层面加以综合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针对特殊的乞丐群体,制定解决职业乞丐的基本对策:从经济发展上消除贫困;在社会化的控制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法规,逐渐消除职业乞丐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一、乞丐的构成乞丐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乞讨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大概从私有制时起就已存在至今,即使是在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发达的北欧和经济强国美国,乞丐与流浪者仍未消除,人们对这个团体的关注也从未间歇。这个团体之所以引起人们如此得关注,与乞丐群体构成的复杂性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一名曾经走村串户讨饭吃的小乞丐,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成了劈浪前行者. 20世纪70年代,他顶着重重压力尝试"分田到户";80年代,他用自己创立的"菜篮子工程"冲垮了计划经济下的"国营菜站";90年代,他下海经商"让平民百姓吃国宴";如今,他纵横书画和酒业两界,正在让名家书画作品"走进平民百姓家".  相似文献   

9.
3月初,被网友们称为"乞丐王子"的"犀利哥"以其忧郁的眼神和"时尚"的混搭穿着,"秒杀"了不少网友,甚至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 这让生活在宁波的"犀利哥"的现实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连日来,已有很多网友送吃送喝,当地政府也表示要积极救助"犀利哥".  相似文献   

10.
幽默     
《政府法制》2012,(6):33-33
同行 郊外一幢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姐。这一天,来了一个乞丐,乞丐衣衫褴褛一头白发,一副可怜相。小姐动了恻隐之心,给了他10块钱。小姐问乞丐:“你每天除了乞讨,还干点别的什么吗?”乞丐说:“化装。”“化装?”小姐很奇怪,“讨钱也要化装吗?”  相似文献   

11.
代阳  代长江  彭天贵 《证据科学》2003,10(2):122-123
乞丐,狭义的理解就是指那些以行乞为生的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无论是在城镇或者农村,亦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与否,都能够找到他们存在和活动的身影.对乞丐死亡后的尸体检验是基层法医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的.本文作者选取实际检案工作中曾经遇到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分析其死因,并就死亡乞丐的尸体检验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2.
尊重弱者     
蒋光宇 《政府法制》2013,(17):37-37
斯路肯夫是苏联文学家。有一天,他在公园散步时,看到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很羞怯.仿佛是鼓足勇气才伸出行乞的双手。大多数路人对乞丐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还指指点点,这让乞丐伸出去的双手更加颤抖、斯路肯夫非常同情乞丐,心想一定要给点钱,至少能让其饱餐一顿。可是,他搜遍了全身也没有找到一分钱。  相似文献   

13.
一桩从未处理过的交通肇事类型。一个引起公愤的“马路乞丐”。司法正义的阳光,最终照耀在这个特殊乞丐身上。  相似文献   

14.
"小姐"这一称谓,对于国人来说既陌生又熟知."小姐"、"太太"、"老爷"……这些本是流行于旧社会的称谓.解放后有好多年,"小姐"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分子,我们只能见诸于书刊及影视中.如果在"文革"前,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骂;"文革"中叫人家一声"小姐",准得挨批.  相似文献   

15.
作为山西又一名落马的煤炭官员,杨吉春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人物. 说起山西省临汾市煤管局原局长杨吉春,当地煤老板并没有想象中的"群情激奋",而是极力维护,甚至用了"廉洁"之类的词. 就是这样一位"广受好评"的煤管局原局长,却被检察机关"抄"出千万家产,仅追回的赃款就达4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国内的小妹来信说她"下岗"了,每月去一次公司领基本生活保障费,并说她问过公司人事部门,这次"下岗"与"失业"不是一回事,可以再就业.接到小妹的信时,我正"失业"在家.可笑得很,我们兄妹二人.一个在国内"下岗",一个在国外"失业".我立即回信给她介绍了我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试图在政府办公楼的豪华程度方面寻找"外国的圆月亮",那结果只会令人大失所望.当政府部门的"豪华楼"在国内掀起一波又一波舆论风暴时,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的政府办公楼,以期给国内读者开启一条新的思路,打开一片反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空"难"     
沈寒冰 《检察风云》2007,(11):74-75
此空"难"不比那"空难",虽非机毁人亡,但着实也被大大地"难"了一把.此事还得从头细细说起.……  相似文献   

19.
近来,重庆掀起一场"打黑除恶"风暴:一方面向涉枪、涉毒、涉赌等黑恶势力发起猛烈攻击,让众多横行已久的黑恶团伙呈雪崩式瓦解,一方面在政法队伍中展开肃清"内鬼"的行动,多名涉嫌充当"保护伞"的人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论的两大倾向--重政治教化与重自由抒情,其主要区别在审美趣味,诗教强调作品情性与风味的温柔敦厚,推崇中和之美.因之,屈原的"发愤抒情"、陆机的"缘情绮靡",一于内而论情感,一于外而论文辞,然实表里相依、气声相应,各以其"发愤"、"绮靡"突破诗教的美学要求,呈现新意.若拈以"言志"、"缘情"区分此两类诗论倾向,不免易滋误解,遮蔽了二者区别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