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连稳  杨玘 《前线》2020,(1):87-89
李斯(前284—前208),字通古,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朝政治家、书法家。李斯在秦灭六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他协助秦王制定了礼仪制度,力推郡县制,颁布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加强了秦朝的思想统治。李斯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社会的基本格局。他本人也从一个穷小子、无名小卒,最后官至秦朝丞相一职,可谓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2.
刘诚龙 《唯实》2009,(6):95-95
大家都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这篇雄文,但未必知道李斯还起草过“关于请求焚书坑儒的请示”。李斯功未成名未就,官没做大、位未坐稳之时,他写《谏逐客书》,他功成名就官大位显之后,就不是反对秦王逐客了,而是要帮着秦王杀客了:“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相似文献   

3.
《谏逐客书》是李斯劝阻秦王政驱逐当时在秦国做官的他国人所上的书。李斯乃楚人,曾受学于荀卿,后入秦为客卿。逐客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37年,当时有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到秦国修渠灌田,消耗了大量财力,使秦无力攻韩,秦宗室贵族认为他别有用心,借此提议“一切逐客”。李斯身为楚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为了自己的前程,也为了秦国的霸业,李斯遂向秦王上《谏逐客书》。在书中,针对秦王的逐客令,李斯追古及今,旁征博引,列举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礼遇客卿,信用客  相似文献   

4.
李斯原先是楚国上蔡的平民百姓,他在郡里当小吏时,见官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污秽东西,有人或狗进去就惊慌恐惧,而仓库里面的老鼠,吃的是仓中粟米,还不受人和狗的惊吓,于是感叹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后来李斯跟荀子学习,学成后在秦国受到了重用,担任丞相30多年。秦始皇出游会稽途中突然病逝后,李斯赞同赵高的阴谋,伪造遗诏害死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没想到第二年赵高就以谋反的罪名加害他,执行死刑的那天,李斯对同时被执行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尤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此时想的,…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韶关市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名叫“风度路”,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而命名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唐玄宗的丞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丞相的岭南人。清初大文人王夫之称赞他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6.
毁人必毁己     
很为李斯惋惜,他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一篇《谏逐客书》,便使秦始皇心悦诚服收回错误成命,从此如“泰山不让土壤”,如“江河不择细流”,广招天下贤士,图谋一统大业。本来,他是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然而,李斯重爵,他的权力欲、升官欲太强,于是一次又一次地铸成大错,留下了后人难以宽恕的历史污点。 诬陷韩非,是李斯的一大历史污点。和李斯一样,韩非也是客卿,也是很有思想、很有韬略的政治家。我们至今仍可在他的《孤愤》、《五蠹》、《说难》等洋洋洒洒的论著中,看到他的杰出才华。然而,李斯客不了韩非,大有周瑜那种“既生瑜,  相似文献   

7.
这是唐朝诗人张继写的一首题为《读峄山碑》的七绝。“峄山碑”是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竖立在邹峄山上的一块颂德碑(今山东邹县东南25里)。由丞相李斯撰文并书写。李斯以诗一般的语言赞颂了秦始皇“灭六暴强”,“一家天下。兵不复起”,“黔首(秦时对平民百姓的称呼)康定,利泽长久”的丰功伟绩。此书小篆字体,笔力遒劲,字形严谨、整饬,  相似文献   

8.
海容 《党史天地》2008,(11):51-53
榜书,古日“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民间俗称“大字”,一般要求字的尺寸在60平方厘米以上。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人是秦朝丞相李斯。此后历朝历代书写榜书者不乏其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  相似文献   

9.
塞外辽西一个穷困的山乡,有一位与庄户人心相通、话投机、办实事儿的党务工作者。他,就是建昌县王宝营子乡党委书记孔宪仁。当地百姓送他一个“穷山乡的‘菩萨官’”的美称。 孔宪仁一次去城子沟村了解民情,发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村里玩耍。这孩子引起他的注意,旁边一位老农说:“这是贫困户董怀珠家的孩子,这么大还没上学。”孔宪仁连忙到了董家。那破旧空荡的屋内,一位病妇有气无力地  相似文献   

10.
领导的智慧     
郑连根 《学习月刊》2013,(19):15-15
丙吉是汉宣帝时一位非常贤能的丞相,他是从一个小狱吏逐步提拔到丞相高位的。他一生兢兢业业,深通治国之道。有一次外出,他看见一群人在斗殴,有人横死路边,他却不闻不问,让车夫驱车而过。又走了一会儿,看到一头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地拉车,热得把舌头都吐了出来。他立即叫车夫停车,下去询问这头牛拉车走了多远的路。车夫和下属不解,便问,您看到打架斗殴死人了都不管不问,却对一头牛这么关心。  相似文献   

11.
与人为善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与人为善是一种崇高的道德修养,我国人民历来把它视为君子之美德。正如孟子在《公孙丑》篇中所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在孟子看来,君子之品行没有比与人为善更为高尚的了。与人为善来自《孟子·公孙丑》篇中讲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道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的一位熟人从外地来京,谈及他曾去华东,游苏州园林,访严子陵钓台,观黄山云海,赏太湖烟波。游罢江南,他又北登泰山,并去荣成看了当年秦始皇游踪所至、李斯挥笔书碑的“天尽头”。我问他:“如此海逛,开支多少?”答曰:“顺便都有点能沾上边儿的公事要办,只花门票钱。”  相似文献   

13.
丙吉是汉宣帝时著名的丞相。一次丙吉出门,碰到一群人在路上斗殴,手下的人以为丙吉要管,不料他就像没看见一样照样赶自己的路。走了不远,当他看见一群牛在路上行走累得口吐白沫时,却立刻停车向赶牛人细察因由。随从对丞相的这一做法困惑不解,于是问他是何道理。丙吉回答说:那群人斗殴,自有地方官吏惩治,丞相的职  相似文献   

14.
先进     
正张山是局长身边的人,在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三年间,一直将为局长排忧解难视为自己的分内事。这不,局长有烦心事了。张山所在单位科长的岗位一直空缺,副科长李斯资格老,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基础也比较深厚,可以说给李斯提正科长是众望所归。局长其实也是准备提拔李斯担任科长一职的,但没想到上级领导已经向局长推荐了另一位同事。无奈,局长也只好顺从上级领导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曹操与同学     
邓洪卫 《廉政瞭望》2010,(20):47-47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丞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丞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丞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代王朝中央机构中,一般都设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排列其首。吏部按今天的话来讲,即组织部。吏部与其他部相比,虽然都是“正部级”建制,但历代皇帝、丞相都一直把吏部看得高于其他部。因为吏部的官是管官的官,无论素质与品行,都应出类拔萃。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能否贯彻到基层,对干部的考核任免能否做到公正无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吏部来执行的。管官的官如果出了问题,祸莫大焉。因之,严格挑选好管官的官,是上级机关和领导者应抓的一件大事。在这方面,不妨看看曹操是怎样做的。曹操手下的人才很多,曹操用人也很有一套…  相似文献   

17.
正盛行于明清锡作为一种金属材料,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记载:"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文中将江南金锡与用犀角、象牙做的器具,后宫的美女,高大优良的骏马和西蜀的颜料相提并论,可见其珍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王永仁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山河呜咽,举国同悲。人民不会忘记,是他力挽狂澜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掀开了中华民族中兴的崭新一页,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十亿人民摆脱了穷困开始富裕起来。150多年来,炎黄子孙翘首企盼...  相似文献   

19.
叶炳昌 《党课》2014,(4):78-79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  相似文献   

20.
蒋琬的气度     
蒋琬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担任丞相12年,为蜀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满腹经纶,才华出众,政绩突出,而且品行高洁,谦恭和顺,心胸宽广,为人处世豁达大度,颇具有不同寻常的领袖气质。在这方面,历史上就留下了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