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旅融合"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海新 《传承》2011,(20):80-81
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转变,促使其文化消费成为农村显性的、现实的需求。国家政策为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形成奠定理念基础、产业基础、物质基础、智力基础,国家采取"文化下乡"、文化传承人等一系列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政策以及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就必须完善国家政策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满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论--以云南丽江旅游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思想战线》2003,29(3):103-106
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融入文化,让文化推动着旅游业迈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吸引力的源泉,充分认识文化价值,挖掘、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变单调的游山玩水的浅层次游览为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深层次旅游,提升旅游业的档次和品位,仅靠硬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文化精品作为龙头。云南丽江旅游之所以让世界瞩目,就是打着"文化"这张王牌,把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维持生计的社会分工, 是民族维持生存的生计基础; 社会分工与民族以人类不同群体能够使用的自然资源为中心, 形成不同民族互为表里的身份; 社会分工所需要的专业工具、 专业知识和技能、 规范或操守、 观念和价值观等, 则构成民族的文化属性。 社会分工对民族的影响分为建构、 细化、 消解、 瓦解四个阶段。 随着被人类使用的资源种类及加工产品日益增多和细化, 社会分工从以民族为劳动主体向以资源为劳动部门转化。 民族身份在国家担任资源管理与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情况下, 在社会生产领域逐渐从实体走向虚拟。 但在人类自身生产领域, 仍然以基础性的社会身份存在。 这种存在, 是随文化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工, 进入到人类自身生产领域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传递"和"共享"是人类信息传播系统中的两类"传播元",人类信息传播行为主要靠"传递"和"共享"两种基本机制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可界定为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信息传播机制。其本质是指对"同一载体"上信息的重复使用,是对"同一份"信息资源的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动力机制是"信息不对称",应建立对被共享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机制,并对其访问权限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中"一元指导"和"层次需求"、"文化交流"与"文化主权"、"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北部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需要把文化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基础、重要资源结合。把北部湾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区意义重大。为此建议:一、领会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推动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十三五"时期,北部湾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亟待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一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的和平文化可以界定为东方和平主义。在对和平的追求中,东方和平主义蕴含着四种精神:世界主义精神,以神圣秩序为基础的调和主义精神,以"慎独"追求"至诚"的精神和人类"大同"的乌托邦精神。长城作为东方和平主义的历史纪念碑,表达了中国人的世界理想和秩序理念,凝聚了中国和平文化的历史意识和永恒价值。东方和平主义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历史与文化思考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9.
略论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必然走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当今生态文化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还在发展与构建之中。必须加强对生态文化的研究,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辉 《中国周刊》2016,(4):28-29
传统手工文化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倡导"工匠精神",就是要让传统手工文化活在现代生活中,与现代文明下的生产方式结合,这符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手工业与农业是维持数千年来人类的生存之本,"男耕女织"般的农业与手工业共生方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要依靠,是人类诞生以来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尽管大工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其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工业快速增长的后果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对于未来是难以为继的。本届米兰世博会上,国际  相似文献   

11.
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夜郎”是一个在西南地区经常被提到的词语,尤其在近年的四川、贵州等6省市“夜郎”属地之争中特别引人关注。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文化旅游资源的越来越受重视,神秘的夜郎文化也被当作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并出现了抢夺“夜郎”牌的文化资源之争。在这种争论不断深入之际,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各地的终极目的都是想借“夜郎”发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单纯地为开发文化而开发文化难以真正体现其价值,夜郎文化资源的开发也必须与经济发展和旅游、文化等相结合,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发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民族文化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世林 《思想战线》2001,27(4):44-47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举世瞩目.作为一个国际开发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流域区内各国的合作,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发掘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寻找流域区内经济合作的文化底蕴,阐发其人文精神,既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开发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流域区内傣泰民族文化,理解其精神纽带作用和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推进贝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加强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则是我们发掘区域内民族文化资源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时代环境和教学管理模式下,要节约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成本.校园文化始终都是一个重要资源,校园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林韬 《思想战线》2001,27(5):21-24
中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理论上应当区分为"文化价值的理念"和"历史表现形式"."仁学"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谐和执中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表现,应是儒学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遗产的最璀璨部分.但"新儒学"的思想家们对儒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同它历史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往往完全混淆.所以,对所谓"新儒学"必须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经济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惟达 《思想战线》2004,30(3):92-96
民族文化是多元的,具有价值的二重性。民族文化要成为产业经济价值的载体,必须以文化主体的价值为核心。立足对"我者"的使用价值,才会有对"他者"的交换价值。如果缺乏真正的"文化自觉",要保护民族文化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陈俊 《青年论坛》2014,(4):92-95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导向性和趣味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引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能够彰显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当前可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创建校园红色网站等途径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Scholars have highlighted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 assault on college campuses. Universities are generally equipped to address victimization through a range of resources, including 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 These resources are instrumental for posttrauma recovery, but students must be aware of and willing to use available services. This study used a sample of 505 survey responses collected at a mid-sized, public, Southern university regarding community and campus resource knowledge, familiarity, and service use.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were unaware of resources. Females reported increased community resource familiarity compared to males. Multivariate models revealed distress disclosure, sexual victimization history, and race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service use but criminal justice major and law enforcement career plans were not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惠林 《思想战线》2004,30(3):89-91
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考虑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重建我国文化外贸的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改革我国的文化贸易体制。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战略意义上的文化赶超,离开了这一比较优势绝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设施匮乏是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要想改变现状,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文化设施建设的领导,以村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农村现有文化资源,构建文化设施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