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相似文献   

2.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0,(18):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托于人而存在,是一种"活态文化",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文化部分三批共认定了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是,由于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年轻人对我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造成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文化部于2008年发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能完整而生动地表述表现出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的核心形态和内涵,同时也要有不同于祖先又继承、发展了祖先所创造的文化延续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根据《福建省民族民问文化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省文化厅提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多姿多彩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地域性及民族文化特征,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际文化交流的“艺术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典型的文化特质是它的存在依托于鲜活具体的传承人,寓意于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贯穿在独特生动的技巧技艺中,但这也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逐渐断裂、消亡、沉溺的现实危险。  相似文献   

5.
任茂东 《中国人大》2010,(19):35-35
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后,就会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问题,传承人要由专家组来审定。传承人不是一个物,而是一个人,他会不断变化,我们在调研时也发现这个情况与文物保护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政报》2011,(20):12-15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厅确定的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传承人的培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探析,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宁政发[2019]1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0项)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7项),现予公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要  相似文献   

9.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公布,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性,也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春天的到来。但是,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与我国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状况,我们认为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来自三个方面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它以人为载体。它的拥有者、储藏者存在于民间,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一旦失去了传承与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键是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这一点,在2007年刚出台实施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也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12.
正宁政发[2021]1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60项)和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2项),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13.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3,(24):18-1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通告为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巴尔虎英雄史诗、哈伦阿尔山传说、鄂温克族民间故事、达斡尔族民歌、鄂伦春族舞蹈(黑熊搏斗舞)、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阿罕拜)、蒙古族萨吾尔登、敖鲁古雅伊堪、晋剧、拉场戏、蒙古族驼球、嘴和、阴把缠枪、蒙古文书法、蒙古族根雕、  相似文献   

1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利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下,传承人作为某项传承项目的"代表",存在着知识产权落到其身上的可能性。通过对42名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调查,了解传承人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持有及保护状况,认为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与非遗的产业化发展高度关联,保护的对象(客体)主要是知识产权所衍生的利益,很少涉及非遗项目本身。传承人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可能带来市场垄断、传承受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2月16日至20日,我到四川省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收获颇丰,启示多多,仔细想来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四川是文化资源大省,有着十分丰富而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四川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139项,省级46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9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82人,居全国前列。蜀锦、蜀绣、绵竹年画、雅安黑茶、彝族火把节等一  相似文献   

16.
姜又春  刘慧群 《前沿》2009,(10):171-174
文章从全球化背景中回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认识,认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源自对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从本土文化意识的角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在于保护培养传承人与传习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大学教育日益普及化的今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当从民间走向象牙塔,发挥大学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评定工作,加快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最终认定,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这一官方认定制度,在激发传承人文化自觉的同时,也挫败了其他非官方认定传承人的积极性,重构了传承生态.现代社会的技术手段、信息传播、人员流动、资源交换以及消费者、市场等等复杂因素,都促使传承人在保守传统与适应创新之间做出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选择.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经验以及对保护的“完整性”与“活态性”的认识,“体系外的文化与体制外的文化持有者”对于完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区分传承母体共享的“非遗”与脱离传承母体的“非遗”,应该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其“本真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仍然是不容乐观的,当前面临的瓶颈问题就是传承权的缺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拥有的传承权,是指传承人有权利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承给自己选择的传承人,它是一种新型的私权,同时也是传承人的义务。传承权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承权的主体是传承人;传承权的客体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外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的内容包括下一代传承人选择权、传承方式选择权和惩戒权。传承权的实施主要强调国家保障传承权实施的义务,以及传承权与相关权利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