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化养老是养老工作的新理念,是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良好途径,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养老工作转型的现实需要。要从现实和长远两个层面实施文化养老。从现实来看,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发展和完善老龄教育体系,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加快养老工作人才培养力度;从长远来看,树立文化需求是当今老年人根本需求的理念,把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文化养老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海星 《当代贵州》2017,(49):10-11
贵州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使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贵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落实老年社会优待政策,全省老龄事业持续发展,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老龄化的时代,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一个现实性问题.晋江市着力构建集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敬老院“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创造了晋江特色的养老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们关于养老问题的研究,大多数是从"社会能够给予老年人什么"而不是"老年人需要什么"的角度进行,这不仅导致了我国养老制度与老年群体养老实际需求的矛盾,而且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还造成了养老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调查并研究老年群体在养老方面的愿望和实际需求,对于科学地制定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讨既能适应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老年群体个性需要的养老模式有所帮助,同时为学术界关于养老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支持。  相似文献   

5.
靳卫国 《求实》2013,(Z1):182-184
<正>"文化养老"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是在满足老年人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强调追求精神生活的满意度,通过搭建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养生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的活动平台,使老年人建立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以达到心态开朗平衡,精神世界充实,实现自我追求,享受快乐生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7,(2)
辽宁正在面临着老龄化、高龄化速度快、程度高以及传统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的问题,因此,探究新式养老模式,构建以社区为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愉悦、健康快乐为特征的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与其他养老方式相融、相辅,是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7.
银发浪潮来袭,老龄化在快速地发展,老龄事业的发展遇到重大的挑战。老年女性作为老年群体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其养老福利问题值得关注。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老年女性养老福利需求遇到的障碍,并针对其障碍提出了确保老年女性养老福利供给的对策和建议,希望改善老年女性的生存状况,摆脱老年贫困,满足老年女性的养老福利需求,实现老年女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养老,用爱心主动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帮助老年人独立自主,引导老年人正确面对晚年生活,让老人能够享受到关爱、感受到温暖、体会到幸福.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一首朴实简单的旋律,让人浮想联翩. 如何养老?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也是每一个人绕不开的话题. 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老龄化加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贵州自200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全省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增加养老供给,提升养老品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民心所愿.  相似文献   

9.
开办养老机构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尤其是缓解城市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大连地区的城市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调查,并对影响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应在老年人退休金、居住环境、养老机构建设、社会舆论等方面重点关注,不断发展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以吸引大量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有效解决城市社会中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15%。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面前,如何创新养老模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渴望获得更优质、更舒适的养老体验。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老年人的需求,而新兴的"互联网+"时代给养老产业带来了新的前景。保障居家养老的安全与便捷目前,居家养老仍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但子女不在身边时无法照顾老人,特别是对于空巢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家庭养老模式的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独木难支;机构养老也受制于多种因素,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如何使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安享晚年,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从养老难题中解脱出来,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创新养老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用于支持老年人生活的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来自老年人个体先前的储备、老年后的收入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各种行动;其次来自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亲戚朋友的支持,相关保险项目的支出以及国家随着人口结构变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而出台的新的福利政策与项目的覆盖。利用CLASS数据分析后发现,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资源仍然主要依赖于老年人对自身资源的发掘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而政府与社区的支持还处在起始阶段。政府已经推行的养老项目,除医疗保障有较广泛的覆盖性以外,只有极低比例的老年人享受到政府推出的专项养老保障项目。与此对应,老年人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也很低,他们获取为老服务的渠道狭窄,购买服务的意愿也不强。尽管养老的制度性资源与老年人的个体依赖之间存在某种"阻隔",但是,中国老年人的养老心态仍然积极。  相似文献   

13.
居家社区养老是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原则,按照“提标扩面、深化服务、全面推开、强化监管、持续发展”的要求,健全政策体系,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需求,强化居家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使其成为惠民生、扩就业、促消费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需求得到转化,形成一种有效的供给-需求机制,既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又逐渐建立起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新鲜的课题.近年来,潍城区以下岗女职工为主体兴办的民间托老机构,在区计划生育协会的支助下,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可以用来概括东西方代际文化的特征,中国具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而西方国家则是家庭关系松散,家庭养老文化缺失。而且中西方在养老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法律约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要努力弘扬“尊老敬老”的孝文化传统,形成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利用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不断创新与老年人相关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政策,逐步实现老年就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广老龄社会的老年关怀。  相似文献   

16.
"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可以用来概括东西方代际文化的特征,中国具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而西方国家则是家庭关系松散,家庭养老文化缺失。而且中西方在养老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法律约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要努力弘扬"尊老敬老"的孝文化传统,形成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利用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不断创新与老年人相关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政策,逐步实现老年就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广老龄社会的老年关怀。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5,(6)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表现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结构差异,即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对江西省H村进行调查,以养老需求为切入点,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实际和需求方面的满足情况,探索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进一步达到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找到一种符合农村实际又有当地特色的让老年人满意的养老模式,在当前中国尤为急迫和重要.崇州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既有敬老院等机构养老特征,又符合传统家庭养老习俗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即互助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工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为社会稳定服务、为职工服务、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根本方向,使广大职工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思想观念得到升华,自身素质得以提高,坚定融入企业发展的信念.一是努力使自身与企业全面和谐发展;二是满足职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需求,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三是工会要从独特的社会定位出发,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体现群众组织的特点,在化解矛盾为职工排忧解难方面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0.
谁来养老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问题。对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纵向研究发现,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选择依靠子女转变为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经济意愿。老年人的养老经济意愿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呈现依靠子女养老意愿减弱、选择社会养老保险和自己储蓄养老意愿增强的变化趋势。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受老年人自身、代际、经济、健康、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转变表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加大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力度,加快优化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乡适度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建立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均等化,是解决谁来养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