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微博重塑“社会关系的总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浩 《传承》2011,(7):71
微博控,可能是2011年中国网民最熟知的一个词汇了。每天可能有几千万微博网民正在不断刷屏,寻找信息,分享和交流周围发生的新鲜事。随着新浪微博在短短四个多月突破1个亿的用户,微博作为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有调查显示,94.5%的人认为微博正在方方面面改变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有人把这种由微博以及“微传播”“微信息”“微交流”等概念共同推动的信息传播和社会领域的潮流称为“微革命”。的确,微博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在重构着舆论传播新格局,也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微”道德的探讨与争鸣,微博唤道德,时代呼唤“微道德”,人们更期盼通过全民”微道德”,掀起中国人拯救道德的热潮!因此,本刊在微时代推出本策划。  相似文献   

3.
曹琪 《今日上海》2011,(5):38-39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已成为时下年轻人最新的问候语。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介代表,“微博”因其能够快速、直接、广泛地传播信息,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簇拥追捧。虽然,每条微博信息仅百余字的内容,却让接受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资讯,其中不乏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卢丹丹 《传承》2013,(7):142-143
媒介融合成为当前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之选。作为网络时代媒介融合的代表性产品,微博的传播特点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通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研究微博传播新闻信息的现象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或新的媒介形式,会产生新信息,制造新事件,形塑新内容,蕴含新标准。通过对微博的形式、微博的内容以及"微博事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微博"一对多"的平台最为彻底,有助于建立起相互讨论乃至共同行动的新型共同体(社区);微博的主帖与跟帖的互动性,较之传统媒体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尽管其中不免有表演的痕迹,但是核心人物的倡导与示范,大量网民的跟进、配合与信息传递,已被证明是有效的集体行动模式。微博蕴含了改变信息甚至改变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的巨大力量,其"魔力"能否被驾驭,并被导向道德反思、社会建设与社会创新,这是在新的媒介形式和信息传播环境下亟待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杨雄信 《传承》2013,(5):142-143
媒介融合成为当前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和必然之选。作为网络时代媒介融合的代表性产品,微博的传播特点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通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研究微博传播新闻信息的现象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在微博广泛应用并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微博时代",在微博信息传播的意见市场中,意见领袖覆盖各个领域,人数日益增多,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也走向网络、走向微博平台,日益重视向微博平台上的用户传递信息、影响微博平台上的受众。与此同时,意见领袖在微博平台上进行的信息传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微博这一新媒介也对意见领袖自身所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一、"微博时代"意见领袖传播信息的新特点与"面对面传播"、印刷媒  相似文献   

8.
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面“微博”这一新的传播营销平台,传统财经期刊又多了一种发声与交流的方式,基于微博的传播策略亟待探寻.通过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一年来《第一财经周刊》新浪官方微博发布的1091条微博为研究样本,发现其在逐步增加微博发布数量及网络原创信息比重、文字搭配图片视频等多样化传播信息、定期举办独家微博活动的同时,仍存在传播机制严肃性弱、互动特性利用率低、原创信息关注面窄、页面内容识别度差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定型标准、定向推送、定额报道、定期营销”的财经期刊微博传播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微博是微博出现后兴起的一种商业化网络工具。它是一个基于客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企业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发布和更新企业信息,并实现即时商业分享。从出现时间上来说,企业微博算得上是个新概念、新事物,然而其数量增长和发展速度又是惊人的,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微博做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2,(8):23-23
加关注、follow、收听与粉 不管是加关注、follow、收听还是粉,虽然称呼不同,但其实它们的意思和功用都一样:即时了解被关注者或被粉者在微博上的各种动态并可以参与进去。相比之前的论坛与博客,微博的用户们更为主动。当他们开始关注一个人,就意味着他们在主动的获取被关注者的各种即时动态与信息,当他们转发、评论与回复时,就代表着他们在主动的介入到一些内容的交流传播中。主动接受和主动传播使得微博的传播效果和传播威力远远超过了论坛和博客等前辈们。  相似文献   

12.
张雷 《当代广西》2009,(4):50-50
技术的进步,必将带来传播方式的变化。手机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叠加,演绎出一种独特的传播形态。同时,这种新兴的传播形态,也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不可否认,世界上再也没有一种媒介会比手机更具有兼容性、贴身性、便捷性和互动性。手机使人与人之间更易于交流,像网络一样使社会变得更加平等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微博时代的特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微博用户已经达到4.15亿人次。微博用户"井喷"式的急剧膨胀正改变着互联网的舆论格局,对我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自媒体的微博,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更加直接、迅捷。现代社会早已从"不知秦汉,无论魏蜀"发展到了"天涯若比邻"的时代。在此背景之下,公众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空间进一步拓展,互动性更强,影响力更大。应该说,微博时代为公众监督权力运行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  相似文献   

14.
陈波 《人大研究》2014,(10):45-45
在微信、微博、APP迅猛发展,移动互联思维日益影响并改变国人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当下,提高媒介素养已渐成共识。大众媒介是政治传播的“扩音器”,作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人大代表在媒介素养的“补课”方面,显然比一般公众更为迫切和必需。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出现后,媒体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逐渐变成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自主地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以QQ空间、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工具蓬勃发展,使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更是形成了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各种媒体新技术的发展,黑暗中的人类身体得到呈现和关注,并日益成为各种学术理论话语的焦点.由于身体呈现技术的发展和演变,青少年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族群被创造.在身体成为各种哲学、美学理论热点的时候,从身体出发并达于身体的现代传播却倾向于将身体逐出人类传播的领地.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不仅完全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而且根本改变了身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人类传播历史中身体、符号与媒介的关系,考察身体在人类传播中作用与功能的演变,指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众传播越来越忽视了交流的物质现实,即身体;剖析无视身体的符号化传播的社会文化后果;认为在网络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背景的今天,身体在场的人际交流更成为不可能的传播乌托邦,而被誉为后喻文化的网络媒体更成为青少年隐身的理想屏障.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各种媒体新技术的发展,黑暗中的人类身体得到呈现和关注,并日益成为各种学术理论话语的焦点.由于身体呈现技术的发展和演变,青少年成为一个新的文化族群被创造.在身体成为各种哲学、美学理论热点的时候,从身体出发并达于身体的现代传播却倾向于将身体逐出人类传播的领地.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不仅完全改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而且根本改变了身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人类传播历史中身体、符号与媒介的关系,考察身体在人类传播中作用与功能的演变,指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大众传播越来越忽视了交流的物质现实,即身体;剖析无视身体的符号化传播的社会文化后果;认为在网络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背景的今天,身体在场的人际交流更成为不可能的传播乌托邦,而被誉为后喻文化的网络媒体更成为青少年隐身的理想屏障.  相似文献   

18.
时下很多人一见面会问。你微博了吗?一些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也纷纷开启了微博,一时间微博时髦起来了。那么什么是微博呢?微博即微型博客,与博客相比,在微博上分享信息更为简洁省时。微博的长度很短,通常都只有一百多个字,内容不限。博友们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情绪,相互之间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彼此交流。  相似文献   

19.
时下,随着微博日益流行,人们不仅开始习惯使用微博随时表达、获取和分享信息,也开始利用微博进行招聘和求职,如今,即时、简洁、快速的微博已成为职场新宠,是不少毕业生求职的"必备武器"。微博走俏求职招聘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在交流和沟通具有极强优势的微博,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人才市场,求职和招聘方在这个平台上点对点的沟通。日前某网站首次推出"微招聘"大赛,吸引了近200家公司参与其中,超过3万人投递简历。微博招聘和求职之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练惜 《就业与保障》2013,(10):48-49
作为时下热门的交流工具,微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用微博表达思想,分享心情本是自己的事,但也要紧守法律底线,有些信息不能“博”,莫让微博给自己“惹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