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真 《传承》2011,(26):30-33,35
马克思恩格斯对交往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他们不同的著作所展现出其对交往问题研究的步步深入,尤其是发现了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考察这一过程能使我们更准确的理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越之间并不曾存在类似当代的南海争端问题。相反,两国海上合作构成友好交往的渠道之一。越南关于南海争议问题起源的一些说法,显然是与历史事实相悖的。中国传统的南海疆域历史上已经形成,中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水域的主权不容置疑。南海争端问题是当代中越关系发展过程中才出现的问题,要顺应历史上友好交往主流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寻求妥善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措施,推动中越睦邻友好关系和海上合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学好社会学需注意的四个问题自从人类能够认识由自身交往组成的社会以来,社会的发展就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问题,并由此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科或理论。社会学则是其中着眼于社会发展状况去研究社会的一门学科。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我国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及...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渲染和符号传播的双重作用下,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社恐”成为青年文化的时代语义。它指向了青年交往的生动展演,蕴含丰富而复杂的研究旨趣。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阐释“社恐”如何作为青年交往方式的研究议题,以不同视角呈现“社恐”青年的生存面向、交往文化及其时代出路。当前,“社恐”青年的社会交往建立在数字媒介和现实世界的日常观照之上,杂糅了恐惧、焦虑、向往等多重心理状态与情感诉求。“社恐”不仅指涉了当代青年对社会交往的个体理解,也表征了他们在时代转型中的生存境遇。因此,交往意愿和生存方式的动态转变促使青年一代开始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交往关系。他们需要在自我接纳的过程中建构个体认同,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主动拓展社交路径,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兼顾自洽与自信的交往能力与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起初并不具有世界性,它是在生产力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并由于世界性交往的普遍发展得以形成的.马克思正是在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的交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交往、大工业时期的交往的不断反思中孕育、萌生并最终形成其世界历史观的.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的民族群体而言,同一的经济变革,有可能成为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同时,与此相伴随的制度整合,又会不断重新划分着这些群体,并促使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重新组织,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现实,使经济过程在不同民族中呈现出巨大的历史差异性。因此,必须结合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制度关系变动,才能全面审视民族经济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此出发,聚焦于对古代云南民族经济封建化进程的反思,提出在民族形成过程的扭合中,云南民族经济杜绝了社会经济单一直线型发展的可能;并对“封建经济”问题,提出了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不同的著作中,从不同角度给历史下过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分别从劳动、物质生产、交往形式、生产力与交往形式、市民社会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以及历史合力等不同方面对历史内涵作出了经济解释,不仅分别回答了历史的发源地、历史的内容、历史的本质、历史的动力、历史的形态、历史的过程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且也从整体上清晰地勾勒出唯物史观从创立、形成到成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贾真 《传承》2011,(25):32-35,81
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属于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对于马克思恩格斯交往概念的理解,国内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需要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含义进行界定。在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形成的学理渊源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其形成是对古希腊的交往观、十六至十八世纪英国的交往观、十八世纪法国的交往观、十八至十九世纪德国的交往观批判的扬弃与合理的继承,这对于进一步全面把握交往理论的内涵及价值可提供重要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9.
关于性别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的概念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扩展到发展领域的过程可以认为是性别与发展理论形成的过程。这得益于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甚至是经济学家对妇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研究发现,男女不仅是生物的不同体,而且在农业生产、就业、经济贡献方面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交往和博弈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两岸人民行为的一种规则。本文是对社会资本理论在两岸关系理论应用的尝试,切入点是社会资本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构建之间的关系。要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赖于两岸之间社会资本的塑造,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也为社会资本的重塑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一个综合的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的社会资本培育框架是政府权威结合社团交往的上下良性互动。正是政府和社团组织的合作和互动,使得两岸关系中的社会资本存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杨茂林 《前进》2003,(7):37-38
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们的交往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交往。文化对话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是通过理智思考和交流活动对人类发展做出回应、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更好理解、以推动产生互利结果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文化发展的理性关怀。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在《关于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要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看待晋文化,“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晋文化的发展同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以更开放的眼光瞄准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广泛汲取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借鉴其科学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12.
交往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但是学者们大多只是将"交往形式""交往过程"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反而忽视了对与"交往"来说最基本的概念——交往主体的研究.因此,对交往主体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只有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把握交往理论的深层内涵,科学阐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深刻领悟其在全球化社会中的实践价值.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卓 《青年探索》2013,(3):71-76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认同与排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这背后反映了明显的阶层差异。在生生(即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上层的主动排斥,还是社会下层的被动排斥,均可以看到认同与排斥的互生。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作用于学生,还是学生作用于教师,都体现了阶层上的对应性,表现为对同一阶层的认同和对不同阶层的排斥。就同一主体而言,不管是“有意”排斥还是“无意”排斥,与自己社会阶层相似的人才可能成为交往对象,这是由生活习性造成的“品味资本”的作用使然。  相似文献   

14.
李琦  ;李淑梅 《求索》2007,(9):131-133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进路,在语言哲学的平台上对自我问题重新加以规定,走出了传统意识哲学的困境,拓展了对交往问题的研究,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新路向,以此实现了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陈绍昌 《今日民族》2010,(10):46-50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千百年来,在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下,在适应社会发展和长期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孕育和创造了形态多样的文化艺术,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积淀了内容丰富、质量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禹芳琴 《求索》2007,(5):145-147
货币伦理要研究和解决的是道德行为和货币交往活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对货币伦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学的货币伦理思想:货币改变人际伦理关系的内在维度;货币成为“道德秩序的辅币”;人的价值和货币价值通约具有不公平性。这些思想也构成了货币伦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秦殿才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的迅速发展,使得地球似乎变小了,国家间的距离似乎变近了,国家间的关系也似乎变得更密切了。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发生联系进行交往。在这种交往过程中,都不...  相似文献   

18.
洪迎春 《中国人大》2012,(12):51-52
议会交往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国家议会运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人大与世界各国议会间交往活动已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格局。这些交往对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增进信任和友谊、开展合作和促进国家间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开展交往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民族长期以来就是共同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杂居,形成了既有一定聚居区域,又分散居住在其它地区的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民族散居和杂居的状况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在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时,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工作十分重视,把此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民族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都一律予以尊重和保护,并根据散居、杂居少数民族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采取…  相似文献   

20.
肖锐 《前沿》2009,(2):47-49
哈贝马斯认为,自我同一性结构的形成,要以一种没有强制的、没有病理上歪曲的交往概念为前提。由此出发,一种建立在言语基础上的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是实现自我认同的基础和保障。蕴含在交往行为中的交往理性,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使得自然、社会和个体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构成为可能。因此,在主体间性的平台之上,交往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现代自我认同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