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松燕 《传承》2011,(19):62-63
5月25日是国际失踪儿童日。儿童失踪给家庭带来骨肉分离之痛,也时刻拷问着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因为儿童不仅是家庭的延续,更是国家的未来。2011年春节期间微博打拐事件之所以引人热议,也在于这个话题反映出人们对儿童保护的家庭、社会和国家责任的基本共识。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及时对既有的制度和机制进行反思,在改进政府职责的同时,鼓励社会参与,构建有效的政府-社会联动机制,形成儿童安全保护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走规范化、制度化道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构建从立法层面作出了顶层设计,但是应当认识到,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依然不够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应当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个保护维度为框架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以国家监护责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前置性赋权保护为构建基底.当前六个维度的保护各有进展又有不足,家庭保护初成体系任重道远、学校保护内容庞杂需要清晰定位、社会保护要形成社会共识、网络保护亟待细化、政府保护要做好行政支持、司法保护应做好法律衔接,基于上述现状,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构建路径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搭建内部链接机制、做好未成年人素养培育、构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收集国内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策、非政府组织、学校、家庭、同辈群体等层面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总体上,当前我国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较低,城市融入感也较弱;国家关于流动儿童的政策相对滞后;流动儿童获取社会支持的关键在于学校和家庭,而学校支持和家庭支持的源动力来自政府支持。根据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在政府的领导下搭建完备的社会支持网络平台,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社会融合与向上流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少年儿童离家出走,流浪乞讨正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针对这一情况,委托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课题组就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及对策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本课题以“发展性保护”作为流浪儿童保护社会资源整合的基本思想内核;以国家、社会、社区、家庭作为儿童乃至流浪儿童的保护主体;以我国流浪儿童基本态势、流浪儿童保护状况、国外流浪儿童保护相关立法、构建我国流浪儿童长效保护机制为主要内容;以面向国家有关政府部门、面向我国若干城…  相似文献   

5.
目前,流浪儿童保护正从自由求助逐步发展至主动保护,更加注重对流浪儿童的全身心关怀,流浪儿童保护机构数量有所提升,服务进一步规范化,流浪儿童保护实践不断创新。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片段化的遣返式救助,缺乏前后延伸性;均一化的流程性救助,缺乏对流浪儿童个性化同理关怀;对流浪儿童的污名化认识,影响了救助方式手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部门责任分散,救助方法机械化,未能有效维护流浪儿童权利;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因此,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应立足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视角,全方面、人性化、系统化地对流浪儿童及周围宏微观环境进行改善;应明晰流浪儿童保护路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通过专业化社会工作介入,促进流浪儿童保护的专业化;整合家庭、社区、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将儿童利益最大、儿童优先理念渗透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子荷 《中国减灾》2013,(8X):23-24
<正>善待孩子,这是成人世界应承担的责任;孩子的命运也是在考验一个社会的良心。本刊记者搜罗了国外在孤儿监护、校园安全、校车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国家是孤儿的最终监护人从中世纪开始,一些西方国家便开始确立儿童保护"国家家长"的原则,这种理念演变为近代以来"国家亲权"的法律原则,即国家才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如果父母不能监护好孩子,国家有权力也有责任接管父母的监护权。因此,欧美的孤儿院,不但收留那些被父母遗弃的孤儿;那些因家庭暴力或父母被剥夺监护资格的儿童,也会被政府机构强制带到孤儿院。孤儿院大部分支出由政府拨款,  相似文献   

7.
谢琼 《中国民政》2007,(2):39-40
流浪儿童是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人们同情的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我国进入转型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问题日显突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是在对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流浪儿童所做的一个特征概括,旨在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与社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5月25日是加拿大国家失踪儿童日。设立失踪儿童日是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来关注失踪儿童,并突出强调联邦失踪儿童计划(OMC)在寻找失踪儿童中所起的作用。这项  相似文献   

9.
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各种社会组织活力激发,社会基本细胞——家庭也发生巨大变化,变化的成果体现为社会新生代的国民素质水平。家庭、儿童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国家的改革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家庭的支撑,而家庭质量的提升、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又离不开变革的社会背景。家庭在教育、健康、卫生、养老、助残和各类社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分担国家、民族在改革进步中的代价和责任。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家庭教育和相关社会支持体系,制定以儿童为本,以家庭核心需求和功能为本的社会政策将有益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特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青 《前沿》2006,(12):169-171
目前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审计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共识,但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的讨论还不深入,本文第一次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领域:一般社会责任和特定社会责任。前者不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可暂不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而企业的特定社会责任由于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应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受艾滋影响儿童问题已越来越受关注,许多国家对受艾滋影响儿童开展救助保护工作.纵观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积极寻求政府、NGO与公民行动的多元共治,注重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社会}生保护和支持,在介入方式上多采用家庭护理,重视预防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等.这些经验为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莫瑞丽  袁泽民 《求索》2010,(10):169-170,195
国家、市场和家庭是现代社会中的主要福利提供主体,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应该为那些在家庭和市场中遭遇排斥的社会成员提供保护。刑释人员作为一个脆弱的群体,容易受到社会的排斥。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没有承担起对刑释人员的保障责任,反而和市场、家庭的因素交叉在一起,加重了刑释人员的社会排斥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第一份系统性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早在2012年成立初期就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肃性和重大意义。从2014年起,开始在北京探索以服务外来务工流动家庭儿童和社区中低收入家庭儿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同时,儿童又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今天,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保护儿童权益,是各国政府需要直面的共同挑战。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全面阐释了儿童权利及其保护原则。《公约》所确立的核心权利有四:生存权利、受保护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是教育权)以及参与权利,其核心精神和理念就是倡导各国举全社会之力,确保儿童权利平等、全面、优先、最大化地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中国农村针对孤儿的社会保护制度,重点是正式和非正式的儿童保护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的孤儿保护方面,主要的福利提供者为国家和家庭或扩展家庭。其他非政府组织力量基本缺位。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三种情形:错位、互补和正式制度的缺位。在错位和正式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国家对孤儿群体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农村孤儿承担了制度保护不足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6.
本刊点评     
《中国民政》2020,(2):62-62
2019年12月,民政部、国资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推进将监督务工人员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务工人员承诺履行监护职责纳入职工诚信体系建设。本刊点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更是父母的义务。《意见》不但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抓住了农村务工人员高度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个关键。尤其是将务工人员对子女监护情况与其诚信体系挂钩,在实践层面促进父母履行对子女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汤秀娟 《湖湘论坛》2013,(4):109-112
最大限度地为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提供救助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非政府组织(NGO)的职责。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中具有明显的角色优势、筹资优势和专业优势。然而,政策法规缺漏,非政府组织自律互律机制不全、协调合作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的优势发挥。为此,应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转换合作模式等途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提供良好的条件,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7月,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城乡社区儿童保护与服务"培训团对瑞典儿童保护和服务工作进行了为期20天的全面学习考察。通过走访瑞典国家立法机构、负责儿童事务的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各类服务机构,对瑞典儿童保护的国家机制、政府职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9,(6):46-47
11月20日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儿童日。设立该纪念日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为更广泛地引起国际社会对儿童生存环境的关注,今年,新华社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王金堤 《人民政坛》2011,(10):13-14
学校安全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应当反映和落实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吸收和运用社会管理创新成果。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千万家庭的幸福和期盼,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不仅是政府、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一方面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把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的职责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建立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