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在建国后才正式开始,但在建国前的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就已开始形成,而且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就有了外事工作的实践.毛泽东是新中国外交思想与重大决策的总设计师,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活动的指导思想。他使新中国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捍卫了自己的独立与发展,争取了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在外交实践中取  相似文献   

2.
<正>亚信会议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关于亚洲安全与信任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这次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就实际情况而言亚洲很多国家之间存在着高度不信任和不安全的情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局部冲突,需要有一些机制性措施加以沟通。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应对。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运动发动前后,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封锁和包围,新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主义阵营出现赶超热潮,这样的国际环境使毛泽东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毛泽东决定实施赶超战略,冲破封锁,急起直追,变被动为主动。毛泽东对当时国际环境的认识和反应成为他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心理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思想形成时,国外学者中,曾有人认为,早在毛泽东提出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之前,列宁和共产国际就有过一系列的论述和决议(如巴库会议决议)。因此说,对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影响最早的是共产国际,而不是毛泽东。也有人认为,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斗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背离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基本原则",等等。的确,关于中国农民斗争问题从一般马列原理上提出和论述较早的,是列宁和共产国际。这对中国共产党人,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和其他资料,考察了毛泽东时期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合作模式——准联盟外交。受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国家利益、安全威胁认知及美苏对抗态势的共同影响,中国的准联盟外交战略旨在获取外部战略资源,可大致分为与亚欧中小社会主义国家的准联盟外交、与民族独立国家的准联盟外交和与西方国家的准联盟外交三个阶段。经济和军事援助是中国开展准联盟外交的主要手段,首脑外交是辅助手段。中国的准联盟外交战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由于其忽视合作机制的作用,当中国和准盟友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时,准联盟外交往往随领导人意志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并最终走向消亡。另外,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安全威胁与利益的判断常常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且过于强调经济援助而不是互利合作,导致建立在经济援助之上的准联盟外交所获取的战略收益常被支付的高额援助所抵消。  相似文献   

6.
国际安全机制作为国际安全领域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对每一个国际行为体都发挥着作用。国际安全机制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融人国际体系的必然环节。其次,国际安全机制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三,国际安全机制有助于协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安全行为,是避免崛起大国“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第四,国际安全机制是国际政治与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权力来源,是中国增强实力、运用实力的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7.
国际格局和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格局和台湾问题张祖谦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台湾问题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台湾问题很复杂,又有国内问题,又有国际问题。就美国说,这是一个国际问题……”①鉴于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  相似文献   

8.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就没有生气,就要没落和死亡。发展、进步的催生婆往往是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中国革命的历史很能说明问题,50年前,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闹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毛泽东号召全党要重新学习。二十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在迎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即将开创的时刻,预见到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许多多我们不熟悉、预想不到的新动向和新问题,小平同志指出:“要向前看,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  相似文献   

9.
面对能源环境成为关系到世界和平、区域稳定、国家与公共安全面的新威胁,中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调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在全球舞台上有了质的飞跃,中国开始在全球能源环境领域扮演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中国政府一直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能源环境问题,坚持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努力落实各项国际承诺,积极参加未来阶段国际应对能源环境安全体系和全球治理的构建,为建设全球能源环境新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以后,在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就怎样建国、建什么国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建立联合政府的思想,并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毛泽东同志关于联合政府的思想,不仅仅是策略的考虑,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它体现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即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问题。联合政府思想的提出,成功地争取和团结了一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和观点,这一系列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逻辑。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因为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而且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首先是维持一个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这是邓小平对外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邓小平关于稳定周边的思想进行一些分析,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邓小平关于稳定周边的论述很多,本文主要就如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世界局势和国际格局发生了激烈而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需要抛弃冷战时期的旧安全观,逐步形成一种适应新国际环境的新安全观。 新安全观:综合安全和安全合作 传统安全观以军事力量为核心。冷战时期,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把国家安全放在取得压倒对方的军事优势上,因此组成军事集团,进行军事扩张和恶性的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国际安全观是新时代党对国际安全理念的新发展、新飞跃。它包含平等、互信的安全基础;普遍、共同的安全目标;对话协商、团结合作的安全手段;发展与安全交融统一的安全保障四层核心含义。习近平国际安全观在中国崛起背景下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它体现了中国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延续、传统安全理念的拓展、国际关系法治制度的强化、民族文化和国家精神的坚守。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思想、人本思想以及整体的系统思想,在当代世界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探索可以解析为三个层面:在出发点上,毛泽东仍然非常重视对国情问题尤其是基本国情的认识;在着力点上,毛泽东强调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去了解和把握国情;在落脚点上,毛泽东阐发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总的来说,毛泽东在上述三个层面上的探索不够成功,没有形成固定的和系统的国情观,这主要是因为对基本国情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分析陷入了主观主义的误区,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由此形成了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和在所有制关系上急于求纯等超越阶段的错误指导思想。无论探索成果还是经验教训,都是我们今天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足可借鉴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6.
新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大战略的思想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际关系出现了新一轮权力转移,它具有三个新特点。第一,这是近代以来权力首次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新兴国家群转移,从"一超独霸"转向多元、多边、多层的复杂格局,国家成败取决于能否满足国内外对公平发展的要求。第二,地区的重要性空前突出,将成为重塑世界面貌的动力。亚洲新兴国家密集,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大、中、小国家各自影响力都在提高。地区组织和机制多元竞争、开放包容、软约束减弱。地区国家不愿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更重视复合安全与平衡安全。第三,美国提出的传统意识形态之争是伪命题,未来的意识形态之争将是国际和平、发展、合作的要求与狭隘民族主义、激进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斗争。认识的分歧显示出国际认同的危机。面对新趋势、新特点、新需求,中国外交必须探索新型大国的应对途径,摒弃传统大国的思维与战略;重新认识地区的重要性,更深入、全面地融入地区;警惕传统意识形态之争的话语陷阱,以前瞻性思想促进国际认同。中国崛起包含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创新,发扬中华文化的包容、和谐精髓,可以对国际认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缘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困境”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听昌 《国际展望》2012,(3):41-58,140
"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构成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的动因之一。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安全困境"现象很难完全消除。中国在崛起的进程中,其地缘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困境"问题尤为突出。美国把中国列为主要的地缘战略对手,认为中国的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甚至威胁美国的安全;日本面对中国崛起,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千方百计强化日美同盟,增强军事实力以牵制中国;中俄互有需求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中俄地理上的邻近使发展动力有限,也存在若隐若现的"安全困境"问题;印度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的崛起,肯定会分散中国的精力,使中国的地缘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9.
谢贵平 《国际展望》2016,(5):131-146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国边疆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陆疆地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内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历史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的境况,使得陆疆地区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和严峻,并对国家、社会与人的安全乃至国际安全都造成严重威胁。安全内在于发展过程,也是发展的核心部分,陆疆地区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新形势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陆疆安全威胁的时代性与特殊性,对主要安全威胁及其特征、影响、趋势进行识别与评估,针对新难题,探究陆疆安全治理新方略与新路径,全面维护中国的陆疆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在各种因素联动作用下,国际安全形势反复震荡。"贸易战"愈演愈烈,大国竞争、对抗加剧,传统安全加速回归,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安全治理面临机制受冲击、理念被动摇、目标难达成等严重挑战。国际社会中改革现有安全秩序的呼声愈加强烈,为新安全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机遇。2018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趋稳向好,多个热点降温。国际安全呈现出的新特点、新挑战、新机遇是近年来世界形势量变不断加速发展的最新结果,也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内涵外延发生变化的反映,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有之义。在全球安全治理上不断凝聚共识、锐意改革,是重塑国际安全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