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周宜开 《世纪行》2011,(3):15-15
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稳定转移,不断理顺和优化城乡就业关系,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城乡就业的现代化水平。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农村劳动力能进入城市以及在非农业领域自由就业。它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劳动力充分就业等问题的重要路径。本文旨在对武汉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及难点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江口县德旺乡为例,分析了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实现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市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文章以重庆户籍制度改革为视角,对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解读,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承载力问题、劳动力梯度转移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富余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关键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水平低,富余劳动力规模庞大,转移就业缺乏有效组织和政策扶持,存在着制度障碍以及就业权益保障等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大量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形成长效就业机制,转变就业观念以及有赖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从长远看,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应与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土地流转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03年以来,田东县把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民工现象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采取了农民工这种扭曲的方式。农民工现象产生于我国城乡分割的制度安排 ,而且这种现象还通过种种途径不断地自我强化 ,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障碍。要通过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加大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新年伊始,国务院专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城乡就业,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北省1990-2012年相关数据,对影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高成本约束以及对城市就业的悲观预期使得农村劳动者即使在面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仍然对选择转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长期以来城乡劳动力二元化管理的格局和当前劳动力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已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探索和建立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的新型劳动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并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取消户籍、身份、地域等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限制,实现城乡用人单位自主用工和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2001年5月,经劳动保障部选定,浙江省义乌市被初步列为参加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进行的"小城镇就业促进"项目的四个城市之一,项目自2001年7月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通过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来推动新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式的实现,而此范式的推广运用又会导致民族教育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民族教育的主体从政府拓展到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劳动者自身,民族教育的对象从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拓展为该地区农村所有的劳动者或潜在的劳动者,民族教育的目的从"输得出去"扩展为回乡创业带动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汀是农业大县,全县人口近50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25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万人,每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00多人,高峰期全县的下岗失业人员达8000多人。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长汀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一户一就业"工作,向外组织劳务输出.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目前,全县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户均1.5人,按人均  相似文献   

18.
热词出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抓产业与促就业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农村牧区发展的路径选择,是由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资源富集地区、欠发达地区这"五区"的特点所决定的。为此,建议:一是建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的互动机制。承接非农产业转移具有"拉动效应",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具有"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史学仙 《传承》2010,(36):52-53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激化了农村劳动力的非正常转移。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转移模式入手,分析农村劳动力非正常转移原因,并从新农村建设的"新"字出发提出化解劳动力非正常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