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而在现代社会它又面临诸多窘境.从法理学角度看,法律需要对法律之外的治理规则保有足够的尊重;从社团理论的角度看,基于社团独立性的要求和专业性的特点,行政法干预社团治理应存在必要的限度.以上两点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存在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理论更新和进一步成长的需要,必须对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进行创造性转换,一是对其进行精神内核上的更新,即将该理论的理论目的从服务于封建专制、为君主统治寻求合法性依据转变为补救现代法治的不足,为研究规范新兴的社会关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撑;二是对其进行内容上的调整补充,这主要包括重点研究社团内部的规则治理和将对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研究扩展到行政法学以外.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行为的法律性质和学生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在面对学校管理行为时,不得不放弃一些相关的基本权利,甚至连宿舍住宅权都会屡遭侵犯,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余毒的产物。学生对其宿舍应拥有法律意义的住宅权,学校宿舍管理行为属假行政行为。随着法治的发展,拉班德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高校的管理实践中日益收缩其地盘,而依据德国法学家乌勒的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理论的拓展,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属公共管理行为,根据“公共”相对性原则,此项公共行为只能在学生的起居室以外的地方实施,对某一特定的学生起居室的管理是特别管理,而特别管理行为则以不侵害特定对象权利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关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争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起源及影响看,"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为了论证"国家"、"社会"、"集体"等(表现为"行政主体")概括支配权的正当性,从人权保障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为强权辩护的理论。因而,国内学界一般以战后德、日否定"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观点为依托,几乎不假思索地排斥这一理论。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在分析国内学界争论的基础上,评价这一理论的争鸣和引进对我国法治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转型背景下,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对法治政府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从利益配置、权利与权力关系和公民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再探讨法治政府的内涵,并提出建构良性互动型法治政府的理论设想,以期对转型时期我国建构法治政府的实践提供理论导引。  相似文献   

5.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近些年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法的热门话题,行政法学者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激烈的讨论,笔者探讨了目前我国是否需要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并且对于特别权力关系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到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实际影响,受教育权在中国长期没有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上取得突破,受教育权逐步进入行政诉讼。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受教育权行政诉讼案件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应当在《行政诉讼法》中明确列举受教育权,并界定受教育权行政诉讼的事项范围。  相似文献   

7.
对行政诉权的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域外如德日等国"特别权力关系"曾经构成对行政诉权的主要限制,我国虽然不存在"特别权力关系"学说,但在对行政相对人的诉权予以限制方面存在类似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应该考虑结合我国国情作出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保护相对人的行政诉权。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救济的空间 ,现代法治要求“有权利必有救济” ,这也是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在各国普遍重视基本权利保护和司法救济穷尽的趋势下 ,我国将特别权力关系纳入行政诉讼是大势所趋 ,我国相关领域的观念和制度亟待更新和完善。当然这其中并非全属立法的问题 ,也有法律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德国较高的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为德国机械制造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双轨制为主要特点,其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方式以及质量保障都以实践为主体,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重视实际应用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对我国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以及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承袭过去政府与学生间的关系,以高校权力本位和学生义务本位为特征。伴随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都对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做出了新的回应。在这种趋势下,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通过增设条款和修改条款的方式,在立法理念、高校权力规制和对学生权利保护三个方面对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进行了新定义。在实践与理论、立法与司法共同作用下的校生法律关系变革过程中,我们要对高校的校规保留问题引起重视,并要尽快突破学生权利司法保障中的阻碍。  相似文献   

11.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是我国治安管理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所反映出的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对警察权力的规范和制约以及对程序法制的重视,无疑是我国法治文明的巨大进步。但是它自身立法模式的相对滞后以及一些具体内容在理论界所引起的争论,也反映出我国的法治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法治社会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刑事司法更文明、人道、民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尤其是无罪推定原则因其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之一而成为诸多国际公约与法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而这些公约与国际法律文件中,有不少是我国已加入或即将加入的,根据国际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我国没有理由拒绝无罪推定原则。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确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大陆法系长期扮演重要角色的特别权力关系已不断变异和逐渐式微,应当积极探索和发展更符合行政法制实践要求的行政法律关系理论和行政法规范体系.实践证明,仅用一般法规范调整特别权力关系有许多局限和无力感,重新认识条理法已成为行政法制建设的新课题,不仅运用一般法规范而且兼用条理法来调整特别权力关系就体现出特殊优势并具有特殊功用.公立高校管理行为关系尚属具有特殊性的一类特别权力关系,许多典型事例表明公立高校管理行为争议解决具有复杂性和特殊困难.积极运用条理法有助于系统和妥善地解决公立高校管理行为争议,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推动公立高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检察权的配置是借鉴国外检察制度和我国古代御史制度的优良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前法制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检察权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法律规定不完善、缺乏强制力、各项权能存在漏洞等问题。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对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检察职能,强化国家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公诉权的权力组合,检察权的定位论争不已,运行弊端丛生.笔者认为,根据权力分立的法治原理及诉讼职能等程序原理,对检察院进行机构调整和权力重新配置成立专司法律监督的新检察院、专司职务犯罪侦查的监察院和专司一般刑事案件之公诉与民行公益诉讼的控诉院.只有不断改革,才能更加规范、合理,符合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浓厚的公法化特点。传统公法文化今天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必须完成对传统公法文化的现代改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检察权的范围,较之英美法系国家为宽,与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一致,但这恰与国际法上检察权的一般范围相符。面对我国检察权范围之演变,应在严格贯彻和全面落实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权内涵的前提下,在既有职权范围的基础上,深刻挖掘本土检察制度资源,全面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8.
公法人应作为行政主体纳入行政法学研究范畴 ,其行为符合公法中的公务原理 ,公法人与其利用者之间的关系为特别权力关系。随着现代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理应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9.
象征性言论自由是公民言论自由的特殊类型,其兼具言论和行动的双重性质,要受法律和宪法的双重调整,由于两类调整在价值选择上有时存在冲突,势必造成象征性言论自由实现的障碍.我国不仅在法律理念上尚未能认识其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也未对其加以特殊保护.因而依托实际案例来分析象征性言论的一般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为寻求我国公民象征性自由的实现路径提供有益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制定法,是指不同的享有立法权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和。制定法在我国的法律渊源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制定法的完善就显得特别重要。制定法自身形式有其特殊性,再联系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可分析出制定法有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滞后性、模糊性、缺乏科学性的缺陷。这些缺陷能通过完善立法技术、改革立法制度及以判例法渊源相辅助的途径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