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这是淮安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基层社会管理全过程,这是淮安市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的新思路。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淮安市连续两年荣获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把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的部署,落实刘云山同志提出的“创建工作要注重细节、注重积累,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求,2007年3月,淮安市文明委以“弘扬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淮安”为主题,针对社会叫空见惯、群众反映强烈、日常屡纠难改的突出问题,注重抓细节、着力打基础,创设并开展了富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徐东海 《群众》2011,(11):52-52
今年八月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意见,为淮安跨越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新机遇。淮阴区作为淮安市的主城区之一,将积极抢抓省委省政府个性化支持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机遇,围绕打造宜工宜居的都市工业园、令人向往的生态新北城、富裕美好的现代新农村、和谐文明的首善爱心区、开明诚信的投资首选地“五张新名片”,  相似文献   

5.
《群众》2006,(11):51-51
“十五”期间,淮安市交通系统坚持水陆并举、城乡统筹,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事业成为淮安“十五”期间投资最多、发展最快、效果最显著的一项社会事业,使淮安在苏北乃至全省的交通枢纽地位得以初步确立。淮安市交通局先后获得“全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行业”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金晓霞 《中国减灾》2011,(11):28-29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和功能完善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宋光宝 《今日浙江》2012,(17):48-49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这为我省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平安浙江”,就要全面总结“平安浙江”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准确把握新的目标和任务,紧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提升“平安浙江”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础而成为管理的重点。如何推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是全党全国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从2008年开始,广州、深圳、珠海按照有关要求,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以下简称“改革”),并逐渐形成了改革的火热态势,珠海市香洲区更发出了“为全省、全国提供借鉴”的改革“宣言”。  相似文献   

9.
江苏淮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京杭大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在此交汇,早在18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了城郭。历史上淮安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故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在过去的一年里,淮安市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GDP超过500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淮安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谁创业谁光荣、谁发展谁光荣、谁致富谁光荣”的观念在淮安深入人心;社会综合治理连续四年获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平安市”光荣称号;信访工作继续保持稳定,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呈现出和谐社会的局面。今明两年,淮安市将投资162亿元打造中心城市,全面实现“四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文明城市)创建目标。针对这些举措,本刊记者亲赴淮安,对市委书记丁解民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共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区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淮安市淮安区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在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社会和谐程度中充分发挥优势,为推动富庶淮安先行区、美丽淮安示范区和幸福淮安模范区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紧贴中心工作,聚焦重点,在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法治浙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南通是大调解制度发源地,曾先后荣膺“全国最安全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夺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平安建设卓有成效。近年来,在提升社会安全度同时,为满足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期待,南通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围绕大调解体系核心,整合资源,拓展功能,构建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去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其在实践中提炼出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工作思路,不仅有利于纠正当下对社会管理创新认识之偏,而且启迪着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王向红 《中国妇运》2011,(10):31-32
“101%服务”是江苏省淮安市妇联基于妇女运动101周年及淮安市委市政府建设“效能淮安”背景下提出的服务理念,其内涵是在做好100%满意服务的基础上,着力在1%真诚用心服务上创新、拓展和延伸。2011年以来,淮安市妇联将“101%服务”作为推进社区妇女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多层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确立了以“101%巾帼志愿服务、101%巾帼创业服务、101%巾帼维权服务”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推进社区妇女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13,(1):43-43
本刊讯(记者张蔓蔓)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大量外来从业人员融入上海,参与上海的建设,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企业外来从业人员搭建交流平台,2012年11月2日,徐汇区社区学院、徐汇区总工会、徐汇区斜土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外来从业人员融入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系列研讨会:我与企业共成长”。  相似文献   

15.
张武林 《群众》2011,(4):55-56
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南通市以创新发展社会服务管理、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现代防控、新型社区服务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外来人员管理服务、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组织领导以及社会管理新的手段等“十大体系”为重点,着力统筹管理、源头管理、规范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管理、人本管理“六个方面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0,(17):5-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区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有效推动全区"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的开展,我区将广泛开展建设"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活动(以下简称“九大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17.
董强  崔绍亚 《群众》2011,(7):72-73
射阳县探索推行的以党代表问责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走出了一条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射阳县“党代表监督”从2004年开始在海通镇试点,2008年4月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面推开。对新形势下党代表监督职能、途径、方法的创新,使虽然没有职务,但活跃在基层与群众联系最密切,对群众意见把握最及时、最充分的党代表在推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1,(8):23-24
今年是“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十周年,十年里经历了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从起步、发展到取得成功经验,走出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公共管理、社会建设相结合,服务公众造福百姓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丁解民 《群众》2006,(10):18-19
“十五”以来,淮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加快发展的机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构建和谐淮安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团结、创新、实干、自强”的淮安精神和“苦抓、苦干、苦创”的“三苦”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8亿元,比“九五”末接近翻一番,年递增1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83元,年递增13.2%;财政收入75.6亿元,是“九五”末的2.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5∶40∶29.7变化为21∶45.…  相似文献   

20.
张未 《中国妇运》2011,(11):37-39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浙江省舟山市开展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载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市妇联紧密依托这一特色工作平台,抓住广大妇女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平台中既是组团式服务团组组成人员,又是网格化管理服务对象的双重身份和作用,充分发挥各层、各界、各类妇女在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2009年始在全市大力开展“巾帼共建网格、妇女共促和谐”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