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片     
华西村村民悼念吴仁宝 3,919日,华西村企业职工排队准备悼念因病逝世的吴仁宝。当日,数干华西村村民和从外地闻讯赶来的各界人士代表来到华西村向吴仁宝遗体告别并开展吊唁活动。吴仁宝悼念灵堂设于他的家中,灵堂外道路两旁摆满人们敬献的花圈。3月18日,吴仁宝因病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7-58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3.
芮黎明 《湖北宣传》2006,(10):26-27
从“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到“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从“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到“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华西村以及其领头人吴仁宝的事迹早已是家喻户晓。华西村的典型示范意义在哪里?向华西村学什么怎么学?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很大,学习华西村也要实事求是,不是要克隆出一个个“天下第一村”,而是要结合自己实际,学习华西经验的精髓,学习华西村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4.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5.
涂世创 《政策》2006,(9):60-60
华西村,威名四海,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久闻大名,但无缘“相见”。这次专程赴华西村考察,百闻不如一见。虽是走马观花,但确实感受深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同志的文字介绍材料,别具一格,极富特色,一口气读完,令人回味。看得出,文章不是出自文人之手,而是出自吴仁宝之口,凝聚了他近50年之心血、智慧,生动体现了他为人、处事及语言风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华西村的经验,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说是“百科全书”,从每个方面去总结,都可以归纳若干条。我觉得,华西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发展生产。中央提出的社…  相似文献   

6.
朱新宁 《群众》2012,(4):35-36
在华西村,人们都亲切地称吴仁宝为“老书记”。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拓荒者的那股锐气、豪气和志气,以独到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和务实的举拮,带领华西人艰苦创业,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6,(9):134-141
吴仁宝为来华西取经的村支书们作报告,2006年10月29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江苏省第二十四期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开学典礼,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为来华西取经的村支书们作报告,  相似文献   

8.
仁宝当家     
中国有90多万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可能是任职时间最长也是最著名的一个。28岁起他担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书记,直到48年后才宣布退休,然后把这个职位又通过支部大会选举,交给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在他的治下,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成为“全国典型”。他刚上任时,这个苏南小乡村负债2.5万元,而当他退休时,已拥有固定资产30亿元,村办企业58家,全村2000多名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美元,每户均“分”到了一辆小轿车,还有一座4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圣西门的大同世界与毛泽东的人民公社理想似乎在华西村真的实现了。尽管吴…  相似文献   

9.
1958年,农村刮“五风”,吴仁宝任华西村前23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召开村干部报产量放卫星会议,各村的数字像竞放的气球,越升越高,最高报到亩产1万斤。轮到吴仁宝了,他使使劲把6亩地的产量报在了1亩地上:“3700斤”。会场哗然,主持人也急红了脸,说他太保守,产量高低是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希望他再考虑考虑。回到村里,吴仁宝挨个找到生产小队队长做检讨:“我说了假话,我错了。我们内部可不能再说假话,内部假了,粮食都卖了,老百姓吃啥?”很多年过去了,吴仁宝对此仍然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对虚假的一套再也不相信了。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老…  相似文献   

10.
没有哈佛背景、没有MBA经历,却有着丰富的经商头脑和稳健的政治思路,正是这些成就了吴仁宝成为中国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华西村的掌舵人。3月18日,被各界誉为"中国农民第一人"、"中国村官"的华西村村支书吴仁宝与世长辞,华西村正式进入"后吴仁宝"时代。从3月18日吴仁宝去世,到4月12日,华西股份小幅下挫,下跌了6.5%;华西村五星级酒店亏损,村民轮流全家入住拉动内需……一些关于华西村的负面消息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华西村:实事求是是发展的最大"法宝" 实事求是——华西村发展的最大"法宝" "红旗猎猎飘,小康步步高",华西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红旗。在华西采访,记者最关注的一点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华西村能够迅速发展、超前发展?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创造中国乡村奇迹的秘诀是什么?对此,吴仁宝在华西村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坚持实事求是。吴仁宝告诉记者:华西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应对挑战的根本法宝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作为  相似文献   

12.
华西,江南水乡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0.96平方公里,320户,1479人。如今,它以富庶、文明蜚声海内外。1993年,实现产值超10亿,利税超亿元。李鹏总理来这里视察后欣然命笔:“华西村,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前不久,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宣传思想工作交流会的代表慕名到华西参观访问,听取了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带有乡土特色的言谈后,交口称赞:“吴仁宝的讲话富有哲理”,纷纷索要吴仁宝的讲话材料。为满足省内外读者的愿望,本刊特将吴仁宝同志的讲话整理发表。吴仁宝同志对问题的看法有独到见解。看上去“调门”不高,但细细品味,闪烁着辩证法的火花,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16):30-31
2006年5月8日至13日,我带领广西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48名支部书记,到江苏省华西村举办的全国农村支部书记互学交流培训班学习。经过短短几天的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大家真正感受到美丽的华西村和幸福的华西人的风采,认为华西村不愧是“天下第一村”!吴仁宝不愧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楷模”、“为民谋利的好典范”!同时,大家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理顺了思路、增加了压力、增强了信心,激起了一种负重奋起、争取做好新农村试点的志向。华西村建于1961年,现在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600多人增…  相似文献   

14.
《党建研究》2012,(3):68
吴仁宝,1928年出生,现任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长期以来,他始终履行"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诺言,带领华西人艰苦奋斗、团结奋进,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用智慧铺平发展之路,用勤劳铸就经济大厦,用血汗书写人生传奇,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建设成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5.
不时听到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抱怨:现在的老百姓不听话,不好管,工作难开展。果真如此吗?非也。由此,我想起了江苏华西村曾经的当家人吴仁宝的一句名言:“不怕老百姓不听话,就怕我不听老百姓的话,只要我听了老百姓的话,那么老百姓就听我的话。”吴仁宝没有受过很高等级的学历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不怕老百姓不听话,我就怕我不听老百姓的话,更怕自己对老百姓说错话。” 这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一次与外地乡村干部真情对话时,针对“有村支书抱怨他们村的老百姓不听话”问题的回答,称自己对老百姓有一“不怕”和两“怕”。  相似文献   

17.
华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吴仁宝是新时期农村干部的楷模。几十年来,华西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  相似文献   

18.
“我不怕老百姓不听话,我就怕我不听老百姓的话,更怕自己对老百姓说错话。”这是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一次与外地乡村干部真情对话时,针对“有村支书抱怨他们村的老百姓不听话”问题的回答,称自己对老百姓有一“不怕”和两“怕”。  相似文献   

19.
曾去过华西村两次,印象很深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宽敞漂亮的小别墅、高大气派的厂房。近日,观看电影《吴仁宝》之后,那份感动、感叹和感慨更是萦绕在心头。"脑子活、点子多、眼光远、胆子大、能吃苦、心地实。"吴仁宝就是这样一个人。"有女不嫁华西  相似文献   

20.
走读华西村     
胡福明是轰动整个中国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他到华西村调查时,写了很有眼力和胆识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发表,把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称为“天下第一村”。2001年,国务院、中宣部、中组部、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举行的“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览中,正式称华西村为“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