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实以人为本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在统一,这种统一性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之中,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和谐社会的为人处世之道、全体公民的安身立命之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国家对每个公民的道德要求、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人民自身利益的客观需求,也是整个社会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主体前提。只有牢固树立和普遍推广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地认识人、正确地对待人、同情地理解人,维护人的尊严和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明辨善恶,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共同要求,反映了社会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新形势下,要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宣传教育;坚持社会效益为重,营造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环境;调动全体公民广泛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健全完善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5.
荣辱观集中体现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生动表现。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精神文明创建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实现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已成为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是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要面向全社会、全体公民,又要着眼于未来,把青年学生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灵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践行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和谐,其本质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既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们进行自我调适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职业价值观是高职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职业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高职生从意识形态、理想信念、时代精神和荣辱观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核心价值观,实现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阶级性、开放性、进步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实现了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的统一,在民族精神发展中发挥了文化主导作用,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这一期《社会主义论坛》,重点关注一个崭新的话题:和谐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必须从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弘扬民族精神、开展道德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和发展。强调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广泛倡导和谐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坚持“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方针。高校教师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一、高校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1.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改善社会风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着重阐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重大意义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思想文化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结合实际的具体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在这个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主题,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注重实践,就是要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面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爱国统一战线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与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团结互助,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相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爱国统一战线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努力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阶级性、开放性、进步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实现了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的统一,在民族精神发展中发挥了文化主导作用,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当前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命题,是因为我们社会中确实出现不分善恶、不辨美丑、不明是非的价值观混乱现象.因此,我们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树立友爱相处、友好共事,关心和帮助他人,尊重和爱护他人的好榜样,让自私自利的行为无立足之地,使团结互助蔚成风气.  相似文献   

20.
刘云山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倡导良好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刘云山指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