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4,(6):78-78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单就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而言.这是我国自1994年来首次上调银行存款利率。而从1996年至2002年,我国曾一度连续8次下调银行利率:  相似文献   

2.
美元利率连续调整,将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产生影响.为适应美元利率的调整,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但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弊大于利,因此,我们的最佳选择是相应地逐步上调人民币利率.  相似文献   

3.
利率互换产品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正式启动。利率互换产品虽然具有降低融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解决资产负债匹配问题的发展前景。但是利率互换毕竟是一种新产品,国内的市场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利率互换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吴亚明 《台声》2013,(4):67-68
自春节前正式启动人民币业务以来,台湾各家银行争相以优惠存款利率大打人民币揽储战,人民币在台湾岛内受到民众追捧。与此同时,岛内产官学界热望继香港之后,台湾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1):55-55
2007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年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此次加息属于“非对称加息”,即存贷款利率调整有所不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7,(3):13-13
2007年3月17日,建设部下发《关于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通知说,根据2007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现就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改革将何去何从?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这些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改革将何去何从?利率市场化会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这些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关乎全局,背负着‘金融稳定’的重大责任,甚至被银行业看作是一场生死之战。"  相似文献   

9.
9月15日,央行宣布,自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下调。其中5年以下(含5年)贷款利率下调0.18个百分点,降至4.59%;5年以上贷款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降至5.13%。这是央行4年来首次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9,(1):52-53
2008年12月22日,央行宣布,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降低利率,第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1.
姜业庆 《半月谈》2005,(3):44-45
自去年年底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年初再次发出信号:2005年我国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央行最新发布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改革目标的关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百姓将从中享受到哪些实惠?  相似文献   

12.
2002年 2月21日,我国人民币利率再次下调,这是自1996年5月1 日至1999年6月10日,连续七次利率下调之后的第八次利率下调。这次利率下调的背景有:1.境内外币利率打压人民币利率在去年的一年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1次下调美元利率,一年期利率由6.5%一直下调至2.0%。世界上,随着美元利率的下调,各经济体的利率也分别下调了多次。中国人民银行在美国第十次下调利率、其他主要经济体也纷纷下调利率之后,  相似文献   

13.
事实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导火线在于次贷的利率设计(机制)。美国正常的房贷,无论贷款期限多长,利率自贷款之日起是不会改变的。然而,次贷利率却不是这样:它随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波动而波动。于是我们看到,2006年,当美联储为应对通货膨胀,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003年的1%上调到5.5%时,次贷利率也从原先的3-4%上调到8-9%。  相似文献   

14.
李晓梅 《理论月刊》2005,(8):156-159
本文借助西方已有的较成熟的汇率选择理论,如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等,分析人民币的现状,评价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分析其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本文认为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且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始终受到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增长率的渴望的驱使,利率已下降了6次。政府一再诉诸凯恩斯主义的刺激经济的政府投资。出口商获得慷慨的退税,而中央银行使国家货币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保持坚挺。这一切有助于产生足够的增长,以维持社会稳定,并为在过去5年内下岗的2700万国有企业工人中的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可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7,(5):52-54
新华社7月20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6%提高到3.33%: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7%提高到6.84%。同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实施银行加息。  相似文献   

17.
王健 《人民论坛》2012,(21):48-49
人民币能升又能降,既能够促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能缓解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有诸多优越性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屡创新高,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持续地小幅单向升值的特征。但去年年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开始涨涨跌跌,而不仅仅是单向升值。这表明双向浮动的弹性不断增强,将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三万亿美元,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为人民币升值带来条件;与此同时,中国是高储蓄国家,75万亿的人民币存量已经超过GDP的1.8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比重,这意味着人民币也具备贬值的条件。因此,中国已具备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我国存款利率自1993年11月以来11年的首次上调,贷款利率自1995年7月以来9年后的首次上调。中国人民银行选择当前时机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意义深远。首先,加息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果。对此次加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指出,是“为了巩固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成果,解决近期金融运行中依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七八九连续三个月,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均在高位运行,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假说的理论基础上加入“风险——收益”分析,认为汇率变动不仅要考虑物价、利率因素,更要考虑不同货币标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对于不同货币标的资产的收益与风险,本文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将第三产业变动作为衡量风险的主要指标。实证表明,新框架能够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结果还表明,人民币资产收益风险(我国第三产业的波动)在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 我国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利率改革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利率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日益加强,其突出表现是: 第一,形成了多层次的利率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利率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金融机构法定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等多层次的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