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沉默之后:谈沉默权在中国确立的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法学界关于沉默权的研究曾有过两次热潮:一次始于1990年初对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期间;第二次便是随着1998年10月5日政府对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力国际公约》的签署,部分报刊上就我国是否应该确立沉默权进行了专题讨论。由此而产生的所谓“肯定说”,“否定说”,“折衷说”之争,其场面可谓沸沸扬扬,不亦乐乎。法律需要理性,对于是否应该确立沉默权必须全局观之,理智思之,而后行之。沉默权制度在保障人权方面功不可没,鉴于我国当今刑事司法中刑讯逼供现象之猖獗,似乎有必要给嫌疑人、被告人保持沉默的权利以抵御司…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国是否应该在刑事诉讼中引进沉默权制度,并修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沉默权的含义和本质,总结了当前法学界在沉默权问题上的争议和不同主张。第二部分对沉默权和我国刑事政策的关系做了具体的分析。第三部分权衡沉默权制度的利弊,对"我国在面对沉默权时的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深入发展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是否应确立沉默权的问题已引起法学界的关注。本文就沉默权的起源、发展、诉讼价值等作了阐述 ,在此基础上指出 :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沉默权原则 ,并就如何确立沉默权原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 ,提出了设立沉默权原则的立法模式及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事侦查的工作方式是按照获取人证为主的基本框架建立的,在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情况下,如果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沉默权的规则,现行的刑事侦查工作方式与思想观念将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5.
略论沉默权在我国的确立和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于1998年加入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该公约规定了成员国必须在刑事诉讼中确立沉默权原则。由于现行刑诉法无此规定,中国为恪守承诺,应准备对有关法律进行修改。本文从:(1)沉默权的由来;(2)沉默权与无罪推定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沉默权,对于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陈挺  黄磊 《法制与经济》2008,(12):36-38
引进沉默权制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无法回避沉默权这个话题,从中外两个相似案例的比较,对比有沉默权制度的英美法系国家,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运用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是沉默权本土化的主要障碍,而引进沉默权制度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对我国证据制度的重新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在我国法学界有较大的争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中,取消了免诉制度,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免诉制度在我国从产生到终结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深入贯彻新刑诉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依法治国,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免予起诉制度的产生我国的免诉始于50年代中期的“镇反”和处理战犯的工作,成立于1979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195…  相似文献   

8.
沉默权的确立是符合国际条约和顺应世界诉讼民主化潮流的。此次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还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但是"不强迫自证其罪"并不等于"沉默权",在我国土壤中将"沉默权"确立为一项法律权利,仍然任重而道远。文章阐述了对"沉默权"的起源及内涵,论证其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构建沉默权制度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辩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接轨的步伐加快,特别是我国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后,沉默权问题已成为法学界、司法实务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刑诉法研究的热点。然而,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不仅“深入的理论探讨尤其是必要的实证分析十分不足,对建立这一制度的正负效应以及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立法模式深入探究不够”①,而且“似乎对于沉默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尚未充分了解,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一些误解,”②。更有甚者,对于沉默权的概念及含义都众说纷…  相似文献   

10.
在2013年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通过比对,新《刑事诉讼法》比以往更加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并进一步控制侦查权、羁押权的滥用,但是对法治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的沉默权制度仍然没有出现。在对沉默权研究的中外比对中,对美国沉默权制度发展成熟的米兰达规则有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果我国能在建构沉默权制度并最终能将沉默权制度上升为中国式的"米兰达规则",那么将会在实践中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重大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从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世界性趋势看我国刑诉法的修改与完善宋英辉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已列入国家的立法规划;关于应当如何修改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早已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就各项诉讼原则、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引进沉默权制度,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无法回避沉默权这个话题,从中外两个相似案例的比较,对比有沉默权制度的英美法系国家,我国司法实践中证据运用方面存在的几个误区是沉默权本土化的主要障碍,而引进沉默权制度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对我国证据制度的重新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即将对1997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再次进行修改。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出发点就是强化人权保障理念,把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有机统一起来,使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贯穿于各个制度和程序之中。近些年,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成为法学界、司法实务界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其关注点基本集中在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刑罚活动,但对行刑(刑罚执行)活动似关注不够。本文基于监狱法制工作的实践,拟以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观点,从行刑的视角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发表一些管见。一、对第一章“总则”的修改建议(一)关于刑…  相似文献   

14.
冯治明  薛东生 《犯罪研究》2000,(4):16-17,12
作者长期工作于基层公安机关执法了线,认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要求的默示式沉默权中国实际存在,但尚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加以完善美国式的沉默权缺席不适合中国国情,沉默权制度不是解决刑讯逼供问题的治本之策,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成败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司法制度借鉴是必要的,照搬是愚蠢的,全盘西化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陶磊 《法制与社会》2013,(36):133-13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于沉默权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也一直呼吁我国的刑事诉讼法采纳沉默权的规定。但立法一直未给予积极的回应。本文关注的重点并非沉默权制度,而是沉默权之中的“沉默”在证据法上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文章从证据的概念和证据的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沉默”并不具有证据能力,因而不能作为证据采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1日,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开始实施,“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被写入新刑诉法条当中,引起了学界关于中国是否建立起沉默权制度的热烈讨论.然而中国新刑诉法中新加入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并非就意味着中国确立了沉默权.  相似文献   

17.
浅议“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是由控方举证、沉默权、疑罪从无三个基本规则组成,它对于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力起了重大的作用,已经作为一项基本的保障人权的理念和司法观念,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1996年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后,也确立了无罪推定的有关制度。本文对无罪推定原则的利弊进行了详细分析,以论证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无罪推定制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梁崇龙 《法制与社会》2012,(18):126+144
本文由沉默权制度是否应该引入刑事诉讼法的争论入手,分析了沉默权引入必须设置的配套措施,以及在我国沉默权引入刑事诉讼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规则作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权利的一项重要诉讼规则,已为许多国家刑事诉讼法采用。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再度修改过程中认识沉默权的价值蕴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刑事辩护若干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辩护制度的诟病一直是法学界与法律界人士共同的话题;刑事辩护风险大、刑事辩护率越来越低、刑事辩护环境越来越差似乎已经成为法学界与法律界的共识,“绝境说”、“困境说”、“倒退说”、“曲折进步说”,众说纷纭,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