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论文化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价值观从根本上规范和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因而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树立和谐社会的经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沿着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因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基本取向,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是理性和谐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新亮  周鹏  黄笑怡 《学理论》2012,(32):38-39
毛泽东关于人的价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无数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的时期,内在的发展要求需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引领人们走出困境,解决社会矛盾。因此,将毛泽东关于人的价值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人们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吕慧萍 《理论导刊》2006,1(11):29-32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是以人民为本位的,由文化价值的本体、文化价值的评判标准和文化价值的指归等构成。毛泽东的人民本位的文化价值观,是其人民观在文化价值问题上的体现。建国以后,毛泽东在文化实践中的重大失误,若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反思,根本原因不在文化价值本位的确定上,而在对文化价值主体及其需求的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  相似文献   

4.
各种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颠倒、混乱、失衡、乃至断裂,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价值观建设。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是和谐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对于建构和谐社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素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方式的深刻把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运行机制的三个理论支点;架构了政治运行机制体系的五个子机制;阐发了政治运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实现、整合和创新;并在理论形态上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科学厘定,使构建和谐社会从合乎目的性的工具价值观向合乎规律性的科学价值观转化.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同时所架构的政治运行机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确立和谐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才 《理论视野》2006,(5):15-16
一个自觉发展的社会应有其明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体现该社会的本质规定,同时又对该社会的发展起规范和引导作用。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是和谐。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就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关联而言,和谐应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本质规定和本质特征。因此,必须将其提升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和谐就其社会状态而言,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合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表…  相似文献   

7.
天人和谐价值观是一种新型环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重视人的利益、人的价值,又强调生态整体平衡的利益和自然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调持续发展。研究天人和谐价值观丰富的理论内涵,对于缓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及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计永  田立博 《学理论》2010,(25):51-52
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跨越"战争与革命"以及"和平与发展"两个时代主题下,围绕着怎样"建设一个新世界",尤其是为了"谁"和为了"什么"建设一个新世界而逐步建构起来的。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辛探索,其形成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塑造现代公民为基础.自创生的价值观以独立理性、自我创生、和谐共生为最高价值追求,以自创生的价值观来塑造理性、自由、独立、自信、平等、自尊的和谐社会理性自觉的公民,对于推进我国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的政治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进行国家政治活动以及经济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价值取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和谐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社会转型极其复杂,在纵向上是双重叠加,即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也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在横向上是多重复合,不同地区经历不同的转型。中国转型中产生巨大社会制度冲击和价值冲击,尤其是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中国的和谐建设既要重视传统转型中的制度建设,又要重视现代转型中的价值建设。  相似文献   

12.
实现现代化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但直到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开辟了一条中国通向现代化的现实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建国后,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河,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条富有原创性和启示性的思路,同时也留下了诸多教训。邓小平则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性转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折和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折。这三大历史性转折,使当代中国实现了整体转型,使当代中国经历了继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3.
韩国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韩国学者的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历史条件。受冷战、朝鲜战争及韩国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韩国对中国的敌意达到了极点,所以相当多的韩国学者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现代的革命史的研究几乎是“绝对进不了的历史领域,”韩国学者的毛泽东思想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但是,毛泽东思想对现代中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却吸引着韩国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韩国学者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在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他们在介绍外国学者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基础上做出的评析,二是他们直接研究毛泽东思想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如何结合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和变化着的实际,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上,认真研讨与审视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和难度、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文论述了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贡献与局限,分析了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未能在实践中落实的原因,提出逐步用“社会矛盾”的概念替代“人民内部矛盾”的表述,分析了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特点,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并进而认为,从50年前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到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和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文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作出的独创性贡献.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该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深入反思这些局限性,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16.
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是毛泽东建党、建军的一根思想主线。毛泽东从教育、制度、监督、作风、惩处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六方面,全方位的对廉政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践行,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成功营造了新中国成立伊始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当今我国的反腐败斗争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和时代背景,反腐败斗争形势不容乐观。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对当今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克服形式主义,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严格执法,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提倡民主,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狠抓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消除特权思想,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加大惩处力度,发挥警示与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erception of societal influence of civil society leaders based on a survey study conducted in 2017 among leaders of Swedish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Civil society leaders represent organizations that are often based on and guided by religious, political, or cultural values and that often strive to achieve some sort of social change. To exercise influence on society is thus a crucial feature of civil society leaders. Drawing on elite theories, the article seeks to explain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influence by looking at the following factors: (1) personal qualities and resources such as age, gender, country of birth, education, and working experiences, (2) social networks and contacts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institutions (media, government, etc.), and (3) organizational position and resources, including relations with public authoriti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wo out of three surveyed leaders perceive they have great influence in society concerning the issues they work with. Among the factors explaining the perception of influence, we find being a leader of an organization at the regional level, being of older age, having lea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edia in one’s personal network, and stating that one has great influence over the organization one leads.  相似文献   

18.
试析毛泽东的国情观——纪念毛泽东逝世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对近代中国国情研究的典范。他深刻洞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科学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的复杂性;客观分析革命根据地社会经济状况与阶级关系,为正确制定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国栋 《学理论》2009,(10):38-39,12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体现在历史和当代两个方面。它的历史价值体现在: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它的当代价值体现在:(1)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它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理论;(3)它所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代表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仍然是指引世界.人民争取美好未来的精神旗帜;(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列宁虽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但他却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孕育和形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