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呈现,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都是实现民主目标的重要模式。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之后向民主目标迈出的又一步。然而,协商民主并不是选举民主的对立面而试图取代选举民主,而应是选举民主走向完善的补充形式。因此,政治民主的未来走向应该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合作建构的新型现代民主,实践民主必须建立在各国具体的国情与经验之上,国情不同,各国的民主形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应该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双轨并行。  相似文献   

2.
民主的一大矛盾是民主主体与民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从民主辩证法关于直线民主与曲线民主、大民主与小民主、有形民主与无形民主、绝对民主与相对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上去透视中国民主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竞争性选拔民主是由人民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构成的“三位一体”民主.目前,由于选举民主的“单兵突进”,竞争性选拔出现了民主泛化、民主失真的倾向.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三者间关系,综合发挥三种民主的制度优势,建构三位一体的民主体系,以保证竞争性选拔民主在理论上拓展,在实践中完善.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天下公器,谁也不能独霸民主;民主也是世界公理,谁也不能拒绝民主.民主是价值的普适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的统一.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民主模式,也没有不能共享的民主价值.在理解民主和发展民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民主价值和民主形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关系,理性而有效地推进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致力于民主事业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没有根据的空洞政治话语,而是有着科学制度设计、有序民主实践的高质量民主,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意志与人民民主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明确区分于西方民主的中国式民主,是广泛性民主、包容性民主、真实性民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在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深刻领会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创新与发展,对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人民政协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主与党内民主关系密切,网络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栽体和手段,党内民主是网络民主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网络民主,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主是信息时代民主发展的新形式,本文从网络与民主的关系角度对网络民主进行了概念界定,进而从网络对于民主发展的价值及网络民主对于我国民主发展所能发挥的功能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发展网络民主的原因,最后为推进我国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握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现状是进行民主教育的前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民主意识喜忧并存,民主意识存在偏差,参与意识不足,缺乏民主实践。从高校民主教育、民主参与制度和舆论环境等方面解决大学生参与民主的问题,可以有效消除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标。从结构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包括党内协商民主、执政协商民主、国内党际协商民主以及人民协商民主四个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既存在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民主传统缺失、选举民主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等不利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思想上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以及选举民主的内在区别,在制度上要将协商嵌入票决民主的已有制度结构,在行动上要选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倾诉类文章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文字作品形式。由于倾诉类文章的署名比较混乱,导致此类文章著作权归属不明。按照倾诉类文章的性质判断,署名采访人或者撰稿人的做法并不妥当。一般而言,倾诉类文章多是由记录整理人在倾诉人口头陈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因此,倾诉类文章属于整理作品,倾诉人享有口头作品的著作权,记录整理人享有整理作品的著作权。考虑到倾诉人的实际情况,为了有利于倾诉类文章著作权的行使,记录整理人可以与倾诉人签订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协议,将倾诉人享有的著作权转让或许可给记录整理人使用。  相似文献   

12.
证据开示是掌握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在法院庭审之前 ,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命令 ,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知悉的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开示制度虽有设置 ,但不够明确和完善。我国应明确建立并完善控辩双方的证据直接开示制度 ;证据开示应适格适度 ;辩护方应同控诉方一样负证据开示义务 ;证据开示应有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学习贯彻工会十四大精神,树立新理念,突出维护职能。  相似文献   

14.
近期韩国经济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韩国政府提出了恢复经济、发展经济的一系列对策,并正在努力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5.
解决贫困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取得反贫困的最大效果,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发展环境,确立正确的反贫困战略,找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争点整理程序是即决判决的前提,而即决判决的过滤案件功能实现了争点整理程序的部分制度目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我国的争点整理程序虽有不足,但已具备争点整理功能,且有不断完善之趋势,然而却没有即决判决制度与之配套,导致案件无论繁简、是否存有争议,均须通过庭审程序方可作出判决.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机械烦琐,无法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制约了争点整理程序的部分制度功能,浪费了诉讼资源,因此,我国有必要确立即决判决制度.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处遇是指在不影响刑罚执行的情况下,通过取消监狱围墙、铁栅栏、手铐等形式,减少对犯人自由的限制,增加对犯人的信任,以尽可能缩短在押犯同正常社会生活的距离。实行开放式处遇在我国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可以采用劳动释放制、学习释放制、归假制等开放式处遇形态。  相似文献   

18.
法律绩效评估的回应机制,就是特定的国家机关针对法律绩效评估报告中提出来的问题,采取特定方式作出回复或反应的具体运作过程。法律绩效评估主体对法律绩效进行评估时,发现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涉及法律本身存在的缺陷,因而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进入立法议程,并最后通过立法程序实现从“法律修正案”到“法律”的转变,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法律绩效评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开展农村警务室建设是公安机关推进农村警务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警务室在建设初期,既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又要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剖析农村警务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发挥农村警务室应有的效能、进一步推进农村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公安机关应树立现代警务理念,积极整合资源,因情施策,重点强化“四个保障”,使警务室实现其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西方实质主义司法的兴起,有其社会背景和文化原因,它是司法客观性危机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实质主义司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实现路径,其解决纠纷的机理在于利于社会心理的宣泄、和谐秩序的构建、利益冲突、心理诉求的平等关注、对弱者利益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