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法治评估在中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族地区法治评估是法治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法治地方化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民族地区法治评估仍面临缺乏地方性知识建构、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与技术和科学严谨的监督管理机制等问题。民族法治评估的实现进路在于树立科学的法治评估观念、挖掘民族性地方法治资源、拓展定性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积极推进各民族成员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论地方法治     
丁寰翔  陈兵 《求索》2010,(5):144-146
"地方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地方法治"可以促进国家法治的提升,推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弥补政府推进型法治化道路的不足。"地方法治"与国家法治不单纯是表面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网络内容与网络整体的关系,"地方法治"是国家法治的有机组成的内容。"地方法治"具有丰富的内容,但是目前的"地方法治"建设重在程序法治,程序法治是"地方法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中国一体建设、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国内一些地方近年来也相继推出了以"法治指数"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评价地方法治状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法治建设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从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到具体量化指标设计的建设思路。这一思路是否能够达到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的目标?需要对法治概念和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理论反思。从理论上说,现代法治概念包含了制度或者治理层面的法治、观念层面的法治和文化层面的法治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地方法治评估体系缺乏从法治文化高度上推行法治设计的整体思路,需要从宪法至上、程序正义和权利本位三个文化要求和价值指数对其进行重构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与实证研究》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的法学著作。面向实际的问题意识、现实定位的研究内容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这一成果区别于"坐而论道"者的书斋学问。该书以来自地方法治第一线的实践素材为基础,描绘当下中国地方法治建设的真实图景,深刻揭示地方法治的内在规律和中国特质,其立足于中国法治现实的探索和创新之道为法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也为中国法学研究之方式和进路的完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5.
<正>从全面推进科学立法,加强民生和社会等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到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到依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落到实处;当下,法治中国正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高度共识和行动宣言,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主旋律。法治中国绝非时髦的口号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目  相似文献   

6.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海洋 《群众》2008,(6):48-49
所谓“法治文化”,是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积淀于一个国家、地区,并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及其价值取向。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首要倡导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必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法治精神就很难延续传承,更谈不上提高社会法治化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推进法治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法治文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法治文化难以养成,以至于法治模式难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困境长久地困扰着国人,阻扰中国法治发展的深化.理性的法治文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核心动力,是推进我国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在需求.在寻求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寻求打破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乃是今日之中国法治建设的不二主题.  相似文献   

9.
试论法治及法治环境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在形成之中的城市法治环境理论体系来说,对基本概念的诠释和厘清是建立一套严谨而科学的概念体系的必经程序。当代国内法学界多数学者对法治的解释主要还不在于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而是侧重于对法治要义的揭示。法治实际上可以从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两方面来界定。法治是一个价值性很强的概念。法治既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一种现实化的、可操作的客现运动。法治环境则指存在法治主体之外,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法治建设、法治过程与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界定城市法治环境的范围时,还要更多着重于与法治建设本身联系最紧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正万 《人大论坛》2014,(12):56-5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主题确立为“依法治国”,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法治建设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法治建设能否带来新的面貌,都离不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树立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面勾画法治中国建设宏伟蓝图,标注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新高度,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统一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徐汉明 《政策》2015,(3):18-21
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就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理论、法治方针、政策策略动员和组织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领。强化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法治中国建设的优秀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张谦元 《人大研究》2014,(12):36-3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路径应该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推进的有机结合。这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大,注重顶层设计有利于法治国家的整体建设,而强化基层推进则有助于整体设计和各项基本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无疑会使法治中国建设得  相似文献   

14.
吕忠梅 《世纪行》2014,(11):13-15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建设系统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思想和重要理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集结号,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以"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相似文献   

15.
<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法治民政是履行民政为民职责的重要根基是民政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是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示和公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方位描绘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决定》对法治建设的强调、法治理念的提升、法治精神的彰显,既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里程碑的确立,同时也预示着一场深刻影响中国社会革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9,(2)
在对法家思想、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进行梳理和比较的基础上,可以从中找出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借鉴意义,从而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强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8.
汪道胜 《政策》2015,(2):30-3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履行着普法依法治理、推进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能,担负着政府和社会法治建设的双重任务,必须深刻领会依法治国的新战略、新部署,准确把握法治  相似文献   

19.
刘汉峰 《人民论坛》2014,(10):16-19
中国法治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的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历史经验的积累,而更为重要的是法治建设的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这些因素和条件最终促成了中国走向全面建设法治国家之路。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科学把握好法治建设与基本国情、党的领导、民主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的现代性与文化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更为全面、系统、深化,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公民在各个领域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伴随着法治精神与观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在世人面前日益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