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道德是立身之本,做人要讲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只有重视道德建设,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增强道德意识,才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史中,道德形而上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无论是柏拉图、斯宾诺莎还是康德,其道德哲学体系中总是有一个超验的根据作支撑,从而使得道德本身更具有崇高性和说服力。这种现象绝非源于偶然,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惟有以超验的根据为道德附上一种超越尘世的崇高感与终极价值层面的必然性,才会使“有理性的存在”在两大法则中做出更理性的抉择。简单说来,超验根据是道德力量的终极来源和最高支撑。这种理论建构的方法对于我们当代德育工作有着启发意义:惟有借助对超验领域的信仰才能让个体真正践行道德法则,实现德育的根本目的。在高校德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我们都有必要通过重塑信仰来保证道德理念的现实贯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反腐倡廉的新进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全面实施,有赖于能否摆正制度与道德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与道德的恰适关系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本文试结合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从制度和道德的关系上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行理论探析。我国拥有深厚的道德哲学和道德实践的历史传统,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围绕本国的道德资源和制度环境来建构。同时,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是道德责任与政治义务的辩证统一,而且还是民主政治和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促进机制。因此,只有把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结合起来,才能构造合理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和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道德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取向视角 ,论证市场经济和伦理道德的内在统一性 ,即讲求伦理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内在属性。正是由于道德的支撑 ,才使市场经济制度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也正是有了道德的支持 ,市场经济的运行才能有序进行 ,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刑事责任必须具有合理的根据,否则刑事责任的追究是不合理、不正义的。合理、正义的刑事责任根据应该是一个包括哲学根据、实质根据、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四个层次的立体组合。从事实根据到哲学根据是一个由表及里的递进过程,也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60年来,我们党经历了艰辛而又壮阔的执政历程。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对于当前总结建国60年来党的建设的经验,对于今后我们党如何执政、如何进行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从规律的本义上来重新认识执政规律,要从政党的本源上来认识中国共产党,只有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地总结出经验,才能清醒地认识到珍贵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会按照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善恶、荣辱、正义非正义等价值评价,来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履行道德规范,并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于是便产生了道德修养的问题。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自我思想言行上进行道德提升,以达到更高道德境界的过程。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从“小我”上升到“大我”“无我”的过程。要合理认识道德修养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必须深入考察“小我”“大我”“无我”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法定刑设定根据与设定技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的国家强制力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刑罚设定来体现的。刑罚设定问题包括法定刑的设定根据与设定技巧。只有社会危害性程度才能作为法定刑的设定根据。法定刑最低刑与最高刑的设定,决不是可以随意进行的,它应该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可能程度来设定,而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判断又必须依据相应的价值观念来进行。我国刑法法定刑设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存在同罪异罚与同罚异害现象;二是存在法定最高刑与最低刑过高现象;三是不同犯罪法定刑之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相互作用、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到道德行为习惯的转化,又有道德行为习惯反过来强化道德意识、促进道德品质逐步巩固、提高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既要注意知、情、意、信、行五种道德品质要素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性功能,又要发挥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最讲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和特质,体现在世界观改造的全过程、诸领域,是加强世界观改造的关键。只有最讲认真,确保理论武装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务实性,才能达到世界观改造的最高境界和水平;只有最讲认真,强化实践锻炼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极大地推动人民群众的实践;只有最讲认真,对自我做"最认真"的较劲,坚持自我约束、突出党内监督、强化党外监督,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呼唤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屡屡发生.本文在诸多原因中着重分析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僵化滞后及其种种表现,并针对此提出通过构建新闻伦理道德教育框架、强化新闻专业教育、持之以恒抓好岗位培训等办法,加强和改进新闻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国家豁免中的商业交易判断依据,理论上素有"性质"说和"目的"说之争,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一般偏向于性质依据。《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公约》采取了以性质依据为主、兼顾目的依据的折衷方案,但公约对目的依据的限制意味着那些原来一直主张性质依据的国家仍然可以只适用性质依据。因此公约并没有从根本上统一各国在商业交易判断依据上的立场。在审查合同或交易的商业性质时,不应该局限于"性质依据"或"目的依据",而应该从行为的全过程着手,全面考虑与案件有关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解读。一是,中国传统行政伦理借以展开的核心范畴呈现出一个同心圆的结构,即"德治"为核心,"仁政"与"礼治"为中间层,"忠勤廉诚"为外围的三维结构。二是,中国古代先贤从"内倾"与"外倾"两个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行政伦理规范的学理基础,即"君权天授"与"本心良知"。三是,中国传统行政伦理规范走向现实,必须表现出可操作性的路径,即礼制、教育与理想人格三个环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推进行政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将法律制度的建设和伦理精神的塑造相结合,才能深入持久地推动行政公开的发展。必须遵循行政伦理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加快行政公开伦理精神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立法及其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作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关于引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表明:低碳经济呼唤立法。发展低碳经济,立法是保障也是关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就成为低碳经济立法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生的警德教育除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加强警察职责教育、公安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警德教育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提高警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现实基础和运动过程,说明这个运动过程的历史逻辑、价值趋向和人在政治历史中的能动作用,描绘人的政治活动在理论批判、政治决策、政治制度建构和变革诸方面的展开。相对于政治实践和现实的政治关系而言,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不是本原,不是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应当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回归学术与面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两种致思路向,其根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这两种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史、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批评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问题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三种书写方式,其中前两种是朝向学术的,后一种是面向问题的。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是沿着回归学术和面向问题两种路径而展开,研读经典文本、领悟微言大义,旨在"返本开新",回到道德与伦理问题得以发生和演变的初始根据,感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心路历程、领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批判资本主义和构想共产主义的原则与精神。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伦理观的基础上,适度借鉴或吸收中外伦理思想资源,继续完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在现代性场域下,研究继续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具有道德和伦理性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在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实践中,探索和构建中国形态的德性论、规范论与实践论。一种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道德和伦理体系,不仅具有中国价值,更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严重的生态危机背景下,技术的反生态性致使其常常被指责为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技术的反生态性,不仅仅存在于技术本身,更深层的原因应在于其背后价值观的指导和人性伦理的反生态性。我们该如何运用技术?显然应以遵循大自然为总则,分别从技术选择、科学价值指导和人性伦理的复归三个方面着手回归自然。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技术内部评审机制和外部支撑机制的呼应,为技术生态化的制度性建构描绘了一幅蓝图。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互动的。从社会学角度看,道德失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道德失范,建构适应时代的道德体系,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加强青少年道德情感,是社会各界值得警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