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瞭望》2001,(22)
中共瞭望周刊社党组: 在《瞭望》新闻周刊创刊20周年之际,谨向你们和周刊社全体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瞭望》创刊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社党组的工作部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强化新闻周刊报道特色,在争取报道主动权、挖掘权威性深度  相似文献   

2.
周志新 《瞭望》2012,(21):4-4
5月14日出版的第20期《瞭望》,刊登了《“网络推手”的江湖》和《微博:碎片阅读之忧》两篇关于时下最热的话题——新媒体发展的稿件,观察角度,思考深度,均体现了《瞭望》一贯的思想性和权威性,而行文又很清新,比一般时政报道读来更显轻松。  相似文献   

3.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8期~11期推出两会特别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肯定。安徽省文化市场管理局副局长张向杰、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于秀亮说,在两会报道中,《瞭望》善于推出有独家视角的深度专题报道,聚焦民生,追踪热点,剖析政策,这成为其创新内容、赢得读者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9)
<正> 《瞭望》近年的两会报道广受关注,期待今年能拓展报道空间,并深度挖掘两会内外热点、难点的本质,刊发更多有洞察力的文章。每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都非常之多,这一年过去,议案、  相似文献   

5.
宗言 《瞭望》2010,(Z1)
<正> 《瞭望》今年第6期《中央凝聚"加快"新共识》一文,突出解析了胡锦涛在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讲话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希望能进一步追踪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6.
快乐同心     
二十年忠实老读者,朝夕相伴,共祝登高《瞭望》,纵论国际国内时政大事,坚持三个贴近,深度报道国计与民生,不傀中华周刊之排头。一十载真诚好伙伴,荣辱与共,同愿奋飞“鸿雁”,做好全程全网发行实事,强化两个改进,全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7,(47)
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取得专业和业余摄影工作者的支持,进一步提高《瞭望》周刊(国内版、海外版)摄影报道的质量,繁荣新闻摄影事业,《瞭望》周刊社、盐城无线电总厂决定联合举办首届《瞭望》新闻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瞭望》海外版在香港出版发行五周年,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此,我向《瞭望》的同志们表示祝贺! 《瞭望》海外版的同志请我说几句话,我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短文。 我希望《瞭望》海外版今后能继续为促进内地与港澳的稳定与繁荣及海外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和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瞭望》新闻周刊创刊20周年之际,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瞭望》新闻周刊是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下创办起来的,得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关爱。创办20年来,在新华社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周刊社全体同志的努力,形成了政治立场坚定、针对性时效性强、国际国内报道结合、内宣外宣功能兼备的特色和优势,期发行量列居我国时政新闻类期刊首位,发行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瞭望》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蝉联两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瞭望》新闻周刊已经成为我国著名品牌期刊,是我国时政新闻类期刊的一…  相似文献   

10.
《瞭望》近期刊发的2009年十大国际新闻观察等国际年终盘点报道,聚焦国际重点关注问题专项解读。希望在2010年的国际报道中,多关注一些重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变动的深层原由。2009年引人注目的国际事件一是甲型流感,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两者时至今日还余音尚存。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7)
<正> 先是伊春空难,紧接着华夏航空被停航,近日多家媒体又报道有关飞行员经历造假的消息。《瞭望》能否对中国航空业进行深度调研报道,对全国的民营航空公司和地方机场进行深入调研。一是"探底"民航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舆论监督;二是可以打消民众的疑虑和传言,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33)
<正>广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100天后,希望《瞭望》适时组织深度报道,多角度、多侧面介绍广州亚运会筹备工作亮点,生动展示亚运会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场馆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果,反映广州喜迎亚运盛会的城市风貌,为成功举办亚运会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刘亢 《瞭望》2021,(14):54-57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时政周刊,《瞭望》见证记录了一个农耕大国开启的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中央决策,是《瞭望》办刊的方向《瞭望》的城市报道鲜活地呈现了中国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丰富表情。  相似文献   

14.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读完贵刊第36期专题报道中的《无序开发侵蚀海岸带》一文,感慨良多。以前更多的是听到关于陆地资源的有关报道。感谢《瞭望》,你们的报道让我们了解到“蓝色国土”的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6)
<正> 希望《瞭望》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三农"工作的具体要求给予进一步解读。深度分析强农惠农政策将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实惠,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报道解读角度应兼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观点应务实,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辛平 《瞭望》2007,(29)
《瞭望》新闻周刊及时对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权威部门,请专家、学者深入分析,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同时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  相似文献   

17.
袁毅 《瞭望》2010,(38)
<正> 《瞭望》能否追踪评析年初楼市调控政策对开发商资金链的真实影响。现今,开发商的资金链情况公众无从获知,银行的信贷部门以及房地产界对资金链内容三缄其口,希望能从这个视角对第四季度的楼市情况作深度报道。近几个月各地的成交量和起伏变化情况不一,希望能采集整合较为完整的各主  相似文献   

18.
牛仁亮 《瞭望》2021,(11):70-71
我在《瞭望》上先后发表了《同向预期:市场疲软的重要原因》《吸引外资要有新思路》《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等文章,记载了作为改革参与者的思想印记,也和《瞭望》其他报道一起记录和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10,(16)
<正> 青海玉树地震是自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发生的又一次强震,地震造成了结古镇地区85%以上的民房倒塌,众多民众被埋废墟中。各种媒体及时报道党和政府、各地组织机构对地震灾区启动救援响应等,这是对灾区人民心理上的有力支持,同时是对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号召。希望尽快看到《瞭望》有关玉树地震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10,(13)
<正> 《瞭望》一直追踪挖掘住房问题的深度报道。眼下读者很难理解,为何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与市场预期不一致。这就需要权威媒体去帮助分析,深挖背后原因。在房价已经成为一个民众空前关注的话题时,希望继续就各方关注的问题对相关政府官员、权威专家、企业高层深入采访,评析已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下房价依然居高不下的原因,今后还将采取何种措施遏制高房价、央企频频制造"地王"折射出什么问题等。其中,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举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