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感谢读者     
当您看到这期《瞭望》新闻周刊的时候,新的一年就要迎面而来。辞旧迎新之际,《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向所有支持,关心《瞭望》的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 2006年是《瞭望》新闻周刊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本新闻周刊,一改延续25年的黑白面孔,以全彩印刷的外衣衬托着丰厚的内容,比肩世界主流时政周刊。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5,(46)
请您将目光投向即将推出的全新彩版《瞭望新闻周刊》。求新求变是新时代的潮流,优良纸张、全彩印刷、文图并茂,则是期刊出版的潮流。为了让您看到一本更加赏心悦目的《瞭望新闻周刊》,为了使您更加便于阅读,《瞭望新闻周刊》将告别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0日是《瞭望》创刊15周年。 创办《瞭望》的酝酿、准备工作,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涌的时刻。1981年4月20日《瞭望》创刊号出版。15年来,《瞭望》从月刊到周刊,与祖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步,不断开拓发展,至今已成为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在海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新闻周刊。值此创刊15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海内外广大读者,向15年来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瞭望》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15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所经历的一切,对于编辑部的每个人都是终生难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办好新闻周刊,必须坚持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2,(45)
《瞭望》新闻周刊已蝉联两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底荣获中国期刊最高奖励——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11月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最高层面的65种“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之列,是唯一列入“双高”的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瞭望》周刊是新华社主办的新中国第一家新闻周刊。创办近20年来,新华社的许多同志和《瞭望》编辑部的前辈们为办好这本周刊订出了巨大的努力。6月15日不幸病逝的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同志生前对办好《瞭望》周刊倾注了大量心力。特将郭超人同志在 1995年 11目 9日与本刊负责人的谈话刊登如下: 《瞭望》周刊的报道从总体上讲是好的一能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旗帜鲜明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同时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宣传力度。因此,刊物的基调是健康的积极的。一批重点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针对广大…  相似文献   

6.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 我虽然是一名从事美 术教育的大学讲师,《瞭望 新闻周刊》也是我工作中 不可缺少的伙伴。近期拜读 了贵刊的第47期,发现改 彩后贵刊不仅在版式设计 上保持了主流期刊原有的 庄重大方,而且在新闻图片 的处理上突出强化了和文 章的互动,在视觉效果上 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尤其 是封面的设计独具匠心, 特稿《预算之漏》中采用 的漫画也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王晨 《瞭望》2001,(20)
在《瞭望》创刊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瞭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瞭望》周刊创刊已经20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20年,正是中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20年。2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瞭望》周刊,在新华社党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瞭望》周刊是新中国第一家新闻周刊,也是在…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1,(22)
中共瞭望周刊社党组: 在《瞭望》新闻周刊创刊20周年之际,谨向你们和周刊社全体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瞭望》创刊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社党组的工作部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强化新闻周刊报道特色,在争取报道主动权、挖掘权威性深度  相似文献   

9.
丁锡国 《瞭望》2021,(5):44-45
40岁的《瞭望》,进入不惑之年。对这本高端大气的时政类新闻期刊来说,她自创刊之日起,就如同洞察万物的智者,站在时代潮头,以如炬目光,瞭望世界,清醒地发出时代之先声,在迷雾重重的重要历史关头,为人们指引方向,让人看得透彻,活得明白,不再困惑。在思想大解放年代应时而生《瞭望》创刊时,我在山东农村一所中学读初中。  相似文献   

10.
熊萍 《瞭望》2006,(44)
作为远隔千里巴山、地处“天府之国”的读者、集报刊爱好者,经常阅读《瞭望》新闻周刊,受益匪浅。因此,我们已去邮局订阅了2007年度《瞭望》新闻周刊。《瞭望》新闻周刊内容深刻,有特色、有艺术、有风采。她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期刊图文并茂,布局合理,排版艺术、新颖活泼。图文清晰度高、印刷质量好。她是华夏  相似文献   

11.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同志: 10年前,我在单位里无意中看到《瞭望》,觉得非常值得一看。有些文章我会反复看上好几遍。渐渐地,我就成了《瞭望》的热心读者和长期订户。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5,(45)
请您将目光投向这本全新彩版的《瞭望新闻周刊》。求新求变是新时代的潮流,优良纸张、全彩印刷、文图并茂,则是期刊出版的潮流。为了让您看到一本更加赏心悦目的《瞭望新闻周刊》,为了使您更加便于阅读,《瞭望新闻周刊》将告别她诞生24个春秋以来的新闻纸黑白印刷风貌,让炫目的五彩缤纷带我们共同走进更高的专业理想境界。这是您的期待,也是我们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铁路投资正在成为国家内需启动政策的重心之一。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铁道部计划司司长杨忠民透露,现在铁路批复的投资规模,加上明后两年待批120个铁路项目,投资规模接近5万亿。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国家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  相似文献   

14.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已近3年,预计2012年结项时将出版3200万字、长达近百卷的煌煌巨著从1644年到1912年,清朝历史前后延续了268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朝代,对近现代中国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易代修史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但清朝覆亡已90余年了,至今仍没有一部理想的大型清史。民国初期编纂的《清史稿》存在许多历史局限和谬误。修一部高水平的清史,一直是史学界的心愿。数亿元预算编纂《清史》成崇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清史》编纂工程能够提上日程,《瞭望新闻周刊》作出了很大贡献,2001年《瞭望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15.
翻开2006年最后一期《瞭望》新闻周刊,编辑部的《感谢读者》一文令人眼前一亮,也使我对这本刊物有了更深的了解。的确,在读者的眼中,2006年对《瞭望》新闻周刊来说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16.
反馈     
你们好! 我是湖南省岳阳市外汇管理局的一名干部,2006年订阅了《瞭望新闻周刊》杂志。贵刊是我平时经常翻阅的期刊,其内容很丰富,时效性也很强,有大刊风范。1月11日, 我阅读了贵刊“瞭望论坛”栏目《‘十一五’开局关键在落实》一文。这篇文章作为新年的  相似文献   

17.
就《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涉及的一些焦点问题,《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银河证券钢铁行业高级分析师田书华,其认为新的产业政策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钢铁业竞争力,并对未来世界钢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瞭望新闻周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相似文献   

18.
中储粮:不折不扣地执行粮食调控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新闻周刊从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获悉,今年中央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粮食调控政策必须在各个环节不折不扣地执行。托市收购保证丰年增收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军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央对储备粮工作非常重视,中储粮公司的职责是“维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同志:"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是说再伟大的东西也要通过细节来呈现,《瞭望》也不例外。我觉得贵刊应该在细节上多下工夫,以细节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20.
《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28期《“三门干部”要握好百姓的手》一文,我反复阅读后,备受感动,拍手叫好,这是独家好新闻,真正的新闻。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造就一支有基层工作经验、与工农群众心连心的干部队伍,事关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