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如果李霁野先生还健在,他今年就115岁了。很多人听闻过李霁野先生的名字,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之不详。李霁野先生1904年生于安徽省霍邱县,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1924年李霁野先生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俄国著名作家安德列夫的《往星中》,由鲁迅创办的未名社出版,由此结识了鲁迅先生,成为未名社成员,一直追随鲁迅从事进步文学的翻译、创作和出版。  相似文献   

2.
<正>《钱穆先生全集》(精装·按需订制共57种70册)作者:钱穆著书号:978-7-5108-2511-8精装版定价:16800.00元平装·繁体竖排定价:3800.00元《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相似文献   

3.
正郑幼林,福州市政协委员、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作品《王质烂柯》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出版专辑《中国寿山石艺术——郑幼林雕刻艺术》和《融古铄今——郑幼林寿山石雕刻艺术》。作品《其乐融融》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收礼与送礼翟峰近日重读《鲁迅日记》,有一个新发现:原来世人敬仰的鲁迅先生也曾收礼、送礼。两大册日记,随手翻来,都能看到收礼、送礼的记载。从日记中不难看出鲁迅先生收礼和送礼有两个最大特点,即礼品不多,礼额也不高。先生收礼,有许多是亲友送给其子海婴...  相似文献   

5.
周建人(1888-1984),著名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先生胞弟。浙江绍兴人。早年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0多年。民国初期,与兄周树人(鲁迅)一起在绍兴《越铎日报》上发表《维持小学之意见》一文,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周建人的学问,大部分是靠自学得来的。他从小对植物就有浓厚的兴趣。在家乡任教期间,利用  相似文献   

6.
柏杨北京行     
1993年仲秋之季,台湾著名作家、学者柏杨先生及其夫人、台湾著名诗人张香华女士应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之邀,为参加柏杨先生巨著《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在大陆全套出齐的首发仪式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7.
书讯     
《台声》2016,(8)
正《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是台湾美学大师、百万册畅销书作者蒋勋先生的又一部经典之作,堪称"《美的沉思》姊妹篇",荣获台湾出版奖项——金鼎奖。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  相似文献   

8.
正由江应樑先生担任主编、林超民先生为副主编的《中国民族史》(以下简称江本《中国民族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中国民族史通史。江本《中国民族史》共上中下三册,110多万字,1990年第一次出版精装版二千套,平装版七千套。~([1]121)到目前为止,《中国民族史》一版二印,由民族出版社1990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印刷,由于当时印刷条件限制和中册内容更加丰富,中册至1990年11月才完成印刷。1993年由民族出版社负责第二次印刷出版。在印刷时,主编姓名"因检字原  相似文献   

9.
少将方之中     
毕一功 《黄埔》2011,(5):30-31
1907年7月,方之中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他从小聪慧过人,颇有才气。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湘鄂西秋收暴动。后到上海加入左联,经著名剧作家田汉介绍参加"南国社",主持创办与鲁迅《海燕》杂志齐名的《夜莺》月刊,并与鲁迅先生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2005年《,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位居中国畅销书榜首:这本书的总销售量已经接近百万册,印数总量达到110万册。与政治毫无关系的美国作者库恩在中国的出版市场上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出版社对《江泽民传》销售到200万册很有信心。2004年9月1日,江泽民给中央政治局写信,请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日,获得批准。2005年3月,江泽民又辞去了肩上的最后一个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此期间《,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出版。许多人以为,一个外国人写中国的前国家领导人,这样的书可以有更多的揭秘式的东西,因此勾…  相似文献   

11.
<正>《庄子哲学及其演变》最初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的第一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于1988年。20多年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谢李泽厚先生。1983年笔者的文章《〈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新证》在《文史》辑刊第十八辑发表,李泽厚看到了,就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黄德志女士说:"有一个年轻人,我认为他是年轻人,写了一篇关于庄子的文章,很好。你们应该找他写一本书,十几万字,我写序,你们出。"当黄德志知道我正在写博士论文后,就建议我将博士论文交给他们出,由此又引出了后来的博士论文文库。这里特别令人感念的是,当时李泽厚先生全然不知道我是谁。  相似文献   

12.
品读新近出版的《陈炳灿山水画集》,一股壮丽、清新、高雅,搏动着时代气息的画风,迎面扑来。我不禁被画家的艺术魅力所陶醉。我与陈炳灿兄曾共过事,彼此交往甚密。其为人为画正如他老师江浩先生在画集序言中所赞誉的"德好艺  相似文献   

13.
【胡适:"我没见过他"】1958年9月,钱锺书《宋诗选注》出版。书出版不到半年,遭到批判,被认为是一本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来编选的书,书中贯穿着一条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路线,是打着反对形式主义的旗帜来贩卖形式主义的黑货,"这面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白旗"必须要坚决地拔掉。有境外媒体对此次批判进行了报道。胡适老友程靖宇看到报道后,在香港买了两本《宋诗选注》寄给胡适,其中一册托胡适转送另一友人。1959年4月29日,胡适收到寄来  相似文献   

14.
张稚庐 《春秋》2012,(2):38-39
鲁迅先生在其《朝花夕拾·后记》中说,他有一册李锡彤画的《二十四孝图诗合刊》,是清代由济南刊刻印行的。他说:"查这刻工当前清同治十二年时,是在‘山东省布政司街南首路西鸿文堂刻字处'。"清同治十二年为1873年,布政司街即今之省府前街。  相似文献   

15.
逃跑的功能     
假如逃跑的功能也被剥夺“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们到万分危急时还会用一对可怜的角。然而我们所施的是什么式的教育呢,连小小的角也不能有,则大难临头,唯有兔子似的逃跑而已。“(鲁迅《南腔北调集&#183;论“赴难“和“逃难“》)鲁迅先生虽是大贤哲,也有料想不到的地方,假如逃跑的功能也被剥夺了呢?近读袁诹《为洪华平什么反?》一文(载《杂文选刊》今年第3期):1958年9月9日,洪华  相似文献   

16.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7.
版画《鲁迅》三十年后起纷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74年,李以泰创作了版画《鲁迅》(又名《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画中的鲁迅先生夹着香烟、凝神思索,被认为是鲁迅形象最传神的代表作之一,蜚声国际画坛。然而,三十年后,这幅画却引起了一场大纷争。鲁迅版画成了“唐僧肉”2004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版画家李以泰教授的研究生发现,杭州南山路中国美院附近,有用版画《鲁迅》制作的  相似文献   

18.
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国内久已无传;近十多年来,收藏家们先后在民间发现两本,现在分别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中州书画社在两馆的支持下,参照两书加以补五后,分为上下两函,共十六册,影印线装出版。明刻《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西游记》的最早期刻本之一,而且是唯一附有评注的最早刻  相似文献   

19.
从1949年到1986年的30余年间,台湾仅有明伦出版社于1969年出版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万年青画廊于1973年出版《小说旧闻抄》等,虽为学术著作,也难逃在出版的当年就被查禁的厄运。日本学者下村作次郎曾于1980年至1982年间,在台湾的书摊买过复刻的《小说月报》和几本地下出版的鲁迅作品选,鲁迅的名字竟被去掉了。台湾同胞想要读到鲁迅的作品,只有通过在海外留学时,利用外国图书馆来阅读,像施叔青、李黎等,都有此经验;或是通过手抄本、复印件等“地下”出版物,偷偷地阅读,甚至为此而身陷囹圄,如陈映真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