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投票结果1月16日晚揭晓,民进党及其候选人在两项选举中胜出。尘埃落定,众声喧哗。有人称,这意味着台湾民众选择支持与大陆对抗的政策路线,不希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有人忧心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将推动"台独",两岸关系将再度动荡不安;甚至还有人鼓噪民进党获胜意味着大陆近8年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对台政策"遭受挫败";云云。对于台湾"大选"结果,究竟怎  相似文献   

2.
路梅 《两岸关系》2010,(12):15-15
<正>12月1日,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在"2010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就台湾"五都"选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多数与会者认为,"五都"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但其结果反映出两岸关系的一些问题与因素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3)
正1月16日晚,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投票结果揭晓,民进党及其候选人在两项选举中胜出。尘埃落定,众声喧哗。有人称,这意味着台湾民众选择支持与大陆对抗的政策路线,不希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有人忧心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将推动"台独",两岸关系将再度动荡不安;甚至还有人鼓噪民进党获胜意味着大陆近8年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  相似文献   

4.
<正>到今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已满3年。3年来,台湾民众吃尽了民进党执政带来的苦头,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使得"讨厌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党。直接导致民进党在2018年11月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惨败。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好起来,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这次选举的结果重如千均,它将对未来的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离2012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投票不足百日。这一选举,尤其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事关未来一段时间两岸关系走向,已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本次选举是中美在两岸影响力的新角逐。众所周知,台湾问题之所以至今尚未解决,其核心要点在美国的态度。美国  相似文献   

6.
2012年台湾地区选举结束,马英九获得连任,国民党在台湾民意机构中获多数席位。这次选举表明,坚持"九二共识"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广大台湾同胞的拥护。而选举结果,也将对今后两岸关系和岛内政局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本刊推出特别策划:两岸关系展望。请看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14,(5):12-12
<正>预定今年11月29日投票的"七合一"选举,目前随着各政党提名候选人陆续出炉,选战气氛正在加热升温。鉴于台湾过去历次选举,都和两岸关系动向紧密牵连,两者互为影响,我们因而认为今年"七合一"选举热战下的两岸关系表现,应加关注。关于台湾选举和两岸关系相互牵连的历史事例,太久前的不说了,单讲近年,一般人一定记得,上次选举"五都"市长的2010年,投票日5个月前,即该年年中,两岸双方签署了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及早  相似文献   

8.
<正>10月14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举行会面,这是继今年5月金门"张夏会"后两人第二次会面,同时也是两岸事务首长的第四次正式会面。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本次"张夏会"达成多项积极共识,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正能量。再次确认并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对于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政治意义此次"张夏会",正值台湾岛内政局复杂多变,蓝绿为2016年"总统"、"立委"选举展开激烈争夺的冲刺阶段,  相似文献   

9.
缥缈的命题     
《台声》2015,(4)
<正>摘编自1月30日台湾《中华日报》民进党中常会通过提前进行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顿时令岛内政坛硝烟味更加浓烈。此次选举关乎未来岛内政局走向,两岸关系则是影响台湾整体走向的关键因素。观诸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就两岸交流立场首度提出的"三个有利、三个坚持",再次显现出其对于两岸政策仍未改缥缈务虚的调性。自1986年民进党创党以来,其面对两岸关系立场始终处于"混沌理论",举凡相关论述或政策都以零碎片断呈现,未能组构成完整的体系,致使所谓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8,(2)
正台湾《旺报》2017年12月27日社评指出,2018年台湾县市选举热战提前开打,岛内"反中"势力又告抬头,意图重演2014年"太阳花"老戏码,扭曲两岸关系,获取选举利益。社论指出,2014年县市长等"九合一"公职全面改选时,民进党和"白色力量"挟"太阳花运动""反中"声势,卯足劲丑化两岸关系、抹黑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机制,居然大获全胜。3年过去,2018年又是这项大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一段时间,台湾政局动荡不安,国、民两党围绕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党内初选竞争激烈;蔡英文为追求连任,大打"台独"牌,不断恶化两岸关系;近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很多动作,如军方"强势出击",宣称要派巡洋舰进入台湾海峡,美国会议员抛出"台湾保证法"草案要提升美台安全  相似文献   

12.
蔡玲 《台声》2019,(10)
<正>民进党自2016年上台"执政"以来,施政荒腔走板,两岸关系恶化,岛内经济沉沦;相反,大陆惠台政策深得岛内民心,台当局的"恐吓牌"已经失效。民进党"执政"不为台湾民众福祉着想,一味地玩政治,骗选票,那么,台湾民众一定会在下一场选举中用选票对他们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3.
新媒与老歌     
陈斌华 《台声》2014,(5):47-48
<正>今春台湾最受海峡两岸关注的新闻,莫过于3月18日爆发、4月10日退场的"反服贸"学生运动。在20多天的"太阳花学运"期间,作为一名媒体人和台湾问题研究者,我最关注的是新媒体在当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及台湾新世代对新媒体的依赖与信赖。回顾此次学运,从活动的缘起、发动到串联、组织、物资保障再到对外传播,新媒体的影响无处不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抗争首先缘于部分学生不满"立法院"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过  相似文献   

14.
<正>"台独"分裂活动严重威胁两岸关系发展台湾问题产生以来,尽管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在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中当选。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定"九二共识",竭力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台独"现实危险性明显上升,使台海形势进入高危期。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台湾迎来选举年,岛内各股政治势力围绕11月底"九合一"选举布局展开博弈。就两岸关系而言,虽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但民进党不甘于在两岸议题上被逐渐边缘化,仍力图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但整体来看,民进党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将迈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7,(5)
正国民党精神错乱台湾自"解严"以来,各级选举快速开放,从"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省长""直辖市长"到"总统"直接民选,一下子搞成几乎年年都在选,一场选举是另一场选举的"前哨战",每一场选举都能上升到蓝绿板块挪移的观察点,统统都在左右台湾发展的方向。如此20年过去,台湾社会已形成各种千奇百怪的选举文化,"奥步"(闽南语:烂招)横行,口水乱喷,却不见民主素养真正有多大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6日,岛内政治力量激烈角逐的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揭晓。执政的国民党在选举中大败,民进党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并获得台湾地区民意代表机构过半席次。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也给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带来重大影响。两岸各界都在关注,民进党当局如何处理两岸关系、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和势头能否保持下去,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将走向何方?当前,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保持两岸关系和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4)
正摘编自1月18日台湾《经济日报》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又在"立法院"取得过半席位,取得完全执政的机会。蔡英文曾任台湾陆委会主委、"行政院副院长",也经历过两次选举失败的经验,深知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是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期待,因此,在竞选政见中特别承诺,将维持两岸关系现状,避免挑衅大陆。不过,大陆是否愿意埋单仍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1日,针对民进党当局领导人10月10日涉及两岸关系的言论,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这一讲话充斥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企图借污蔑攻击"一国两制"制造仇视大陆的氛围,压制台湾民众希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缓和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谋取选举利益。马晓光指出,这一讲话颠倒黑白,把所有中华儿女追求和平统一、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努力说成对台湾的所谓"威胁",迎合西方反华势力,把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说成对区域稳定和平的所谓"挑战",再次暴露民进党当局制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也首次在立法机构赢得多数席次。岛内媒体和专家学者纷纷对这次选举作出分析和解读,期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不要因为岛内政局变动而发生变化。选举不是对两岸关系的"公投"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的国民党在这次选举中惨败,一些别有用心者据此宣称,这是台湾民众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