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3,(18):63-63
“四其御史” 武则天当政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武则天为了培植亲附势力,破格任命大批官吏.钻营之徒乘机表忠献媚.以求升迁。宁陵县丞郭弘霸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当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对抗武则天政权。郭弘霸在朝见武则天时便自告奋勇请求前去讨伐徐敬业,声称要捉住徐敬业:“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听了十分高兴,便授予他左台监察御史,时人称他为“四其御史”。可笑的是,这位御史没有吃到徐敬业的肉,却尝到了上司魏元忠的粪便。魏元忠当时任御史大夫,偶感风寒。 为  相似文献   

2.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那天,群臣退朝,武则天独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拉了一会家常,提及狄仁杰在汝南的政绩,连连夸奖,  相似文献   

3.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那天,群臣退朝,武则天独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拉了一会家常,提及狄仁杰在汝南的政绩,连连夸奖,  相似文献   

4.
贤士谋公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12):55-55
唐朝武则天专权,常常随意杀人。主管大理寺的少卿徐有功负责办理刑事案件,其为人耿直,执法不阿。经常因武则天的擅断而同她争辩。一次,因武则天滥施刑罚。与她争得面红耳赤。武则天大怒,下令将徐有功推出斩首。但徐有功一面被拉着往外走,一面说:“我虽然被杀,但昭昭法律不可改。”到了刑场,得到了赦免圣旨,但削职为民,放还乡里。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9):87-87
姚崇,字元之,唐朝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他先后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任宰相,尤其是在唐玄宗时期,“以麇慎为师”,十分注意廉洁,协助唐玄宗兴利除弊,开创了开元盛世。  相似文献   

6.
关于洛阳牡丹,有这样一个传说:唐女皇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乘兴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竞相开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则天,便下令烧死牡丹。牡丹的枝干虽被烧焦.  相似文献   

7.
堵住娄师德的“嘴”镇前偶读资料得知,唐代武则天禁屠,一时间吃素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御史娄师德下去巡视,感人进肉,他拒之。厨人解释说:"不是人杀,乃是豺狗咬死的。"他便喜滋滋大吃起来。接着厨人上鱼,也说是豺狗咬死的,娄师德感党情理不通,骂道:"智短汉!何...  相似文献   

8.
骂声与气度     
高俊平 《奋斗》2004,(3):56-56
《旧唐书》载,武则天当政时,大理寺少卿徐有功经常据理直言,依法论争。  相似文献   

9.
章林 《前线》2023,(4):84-86
<正>娄师德(公元630—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人。他出将入相,曾与狄仁杰共同辅佐武则天,为唐朝著名的能臣。《朝野佥载》的作者张鷟十分推崇娄师德,认为他“直而温,宽而栗,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万顷之波,浑而不浊,百炼之质,磨而不磷。可谓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  相似文献   

10.
阿零 《廉政瞭望》2008,(7):60-60
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上官婉儿依然不愧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职业新女性。上官婉儿和武则天本是仇人,因为武则天杀了她的祖父上官仪和她的父亲上官庭之,她和母亲也成了宫里的仆人。但这两个女人都分外大度地抛弃了恩怨,而开始在事业上密切地合作。以此就可看得出来,上官婉儿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人。  相似文献   

11.
沉思偶得     
一部电视连续剧,把已经死了千余年的武则天重新置于世人视野之内,任人评说,由人贬褒。这恐怕也正是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初衷。 记得二十年前,也曾为武则天热闹过一阵,那时似乎是褒的居多,因为正在做着女皇梦的江青就以武则天自诩。武则天与江青确乎也没有多大区别,不同的只是江青终于没能当上女皇。不仅如此,武则天与她之前的吕后及之后的慈禧似乎也没有多大区别,不同的也是她们没有当上女皇。 然而,当上女皇的武则天,并不就是女权主义者。她其实只是信奉“宁我负人,无人负我”这一格言的极端利己主义者。武则天当了皇帝,在她,或许是“抖回了精神,”但天下的“小女子”未必就因此而抖回了精神。因为她  相似文献   

12.
一、创立“殿试”。武则天创立“殿试”,用意有三:一是武则天由多年来的经验,深切地感受到过去采用的“科举”考试制度,没有办法真正测量出一个人的才能;二是借“殿试”的机会寻求贤良之士,以便在旧有官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官场上的新陈代谢;三是亲自担任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她不但治国有方,而且颇有雅量,豁达之中透出其宽宏大量之气度。武则天不仅对忠于她的文武百官厚爱宽容,而且对于反对她的人也能容忍。据史料记载,公元684年,被贬为柳州司马的徐敬业对武则天颇为不满,便在扬州起兵反对其临朝当政。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极力追随徐敬业反对武则天。  相似文献   

14.
汪金友 《实践》2004,(7):47-48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大多机构臃肿,官吏繁多.唐武则天时,有人讽之以这样一首打油诗:“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有个叫沈全交的举人,看后又在后边加了四句:“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直接批评武则天用人过滥.御史立即将其逮捕,说他“诽谤朝政“,应该“朝堂杖决“.武则天听了却当着大家的面对御史纪先知说:“但使卿等不滥,何虑天下人语?不须与罪,即宜放却.“看来,武则天也认识到了官员的冗滥之弊.……  相似文献   

15.
正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郭沫若无论是作诗,还是写剧本,常常是"妙思泉涌,奔赴笔下"。就是这么一位才子诗人、文坛巨擘,也是非常重视修改的。他写《孔雀胆》"虽然只费了五天,但改却费了二十天以上"(《〈孔雀胆〉的润色》);写《蔡文姬》"费了七天工夫。但其后在上海,在济南,在北京,都修改过多少次"(《蔡文姬·序》);而剧本《武则天》自初稿发表的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则"进行了很多次的修改"(《武则天·序》)。他认为"文章写好后,要翻来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狄仁杰列传》记载,狄仁杰以地官侍郎代行宰相之职时。武则天问他:"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大意是你在汝南有政绩,但有说你坏话的,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我就改掉;认为我没有过,这是我的大幸。说坏话的人我不想知道。武则天感慨地说,狄仁杰是位厚道的长者啊!  相似文献   

17.
快乐大叔 《党课》2009,(8):94-96
李隆基何许人也?1200年前的大唐皇帝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也。据说在他7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这事儿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倍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相似文献   

18.
实干兴邦     
李泾一 《求是》2013,(4):51
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现实的警示,更是对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古往今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盛唐时期的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他临死前,有人问他有什么为政经验,他只讲了四个字"崇实充实",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9.
(一)娄师德于公元693年升任唐朝宰相时,与他同朝为相的狄仁杰老是排斥娄师德。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知道朕为什么要重用你吗?”狄仁杰答道:“臣凭文章晋升。”武则天顺便拿出了十几封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疏说:“这完全是娄师德推荐的缘故啊!”狄仁杰羞愧万分,事后对友人说:“承蒙娄公暗中提拔而不知,我却对他始终不假辞色他也毫不介意,此种胸襟,令人拜服。”(二)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中兴名将。两人向来不睦,关系极为紧张。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郭子仪奉诏任朔方节度使,一夜之间,郭子仪成了李光弼的顶…  相似文献   

20.
读《新唐书》至崔玄(日韦)传,不禁为崔的清廉正直叫好,同时也为他的母亲叫好。 崔玄(日韦),历史书上说他做官以清白闻名。武则天长安元年,他做了天官侍郎,也就是主管大小官员任免和考绩的吏部的副长官。于是一般官迷和禄蠹,就争先恐后地来请托送礼,走他的门路。但是崔玄(日韦)处理公事光明磊落,“不受私谒”。就是说,凡是因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