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敲诈信案件,是指作案人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利用书信的形式,对某人或某团体进行恫吓、威胁、要挟的案件。在当前侵财性质的案件大量增加,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谋取钱财,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进行各种犯罪活动。其中,利用恐吓信进行敲诈的案件较过去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爆炸案件在我国的发案率越来越高。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来看,传统的报复杀人和敲诈案件比率明显高于其他案件,同时还出现了爆炸恐吓和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等新的形式。案犯多为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自负心理、反社会心理、模仿心理、侥幸心理等是促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但从社会管理、引导的角度来看,也存在对爆炸物的管理、控制存在漏洞,爆炸地区和爆炸单位的法律宣传不够,某些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的负面影响等薄弱环节。要降低爆炸案件的发案率,必须做到打防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对于虚构事实索取财物行为的定性,司法实务中存在较大分歧,理论上也观点不一。以往的学说中,想象竞合说不仅在罪数与逻辑问题上具有明显的缺陷,在实务中更是难以操作。法条竞合说片面追求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共同点,而忽视了二者本质的区别,难以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单单从被害人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必然陷入司法恣意的泥潭。从行为人角度出发,以分立说的基本立场认定为一罪则更为合适。具体的判断方法,可以采取两阶层的模式,先判断虚构的事实是否具有促使行为人履行交付义务的正当依据,其次判断是否使用了敲诈手段索取财物。在虚构事实属于正当依据,且并未使用敲诈手段索取财物的场合,成立诈骗罪。反之,如果虚构的事实具有敲诈的性质,或是之后的索财行为使用了敲诈手段,应当成立敲诈勒索罪。依此两阶层的判断方法,对各种类型的欺诈索财案件,均可得出较为清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盲井"即"伪造矿难杀人骗赔"。犯罪嫌疑人预先收留、收买智障人员,将这些智障人员带至工地打工,伺机将智障人员杀害后伪装事故,并假冒死者家属、亲友进行敲诈,骗取雇主巨额赔款。社会历史背景是导致"盲井"案件频发的根源,利益驱动、政府管理缺失、被害人自我保护观念差、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个案发生的原因。防控这类案件的发生需要增强用工单位的防范意识、落实综合管理措施、加强公安机关专门工作。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沉寂多年的敲诈勒索案件,近几年又死灰复燃,且呈逐年增发之势。据统计,我市仅1991年就发生此类案件32起。这类案件主要有借物籍口敲诈他人钱物、投寄恐吓信勒索钱物、绑架人质要挟索财。其中,具有暴力性、恐怖性的劫持人质勒索犯罪,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及广大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的不法分子冒充人民警察进行抢劫、诈骗、敲诈、强奸等犯罪活动的案件不断增多。这种特殊的犯罪动向,已成为一个新的治安隐患。类型之一:检查身份搞抢劫今年3月11日晚9时,某地司法局一  相似文献   

7.
迷失于网络的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迷失于网络的青少年犯罪呈增长趋势 ,骗财骗物、敲诈、抢劫案件及危及人身安全的案件不断增加。要有效防治迷失于网络的青少年犯罪 ,需要家庭、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刑事犯罪成员的增加与变化,有些养子也进入了犯罪分子的行列,他们的犯罪特点奇特,犯罪手段毒辣,犯罪心理微妙、破案后使人们大为震惊、有如四平市的蔡××两年内连续杀害五名儿童后碎尸、隐尸、抛尸的案件:公主岭市季××绑架杀害儿童隐尸敲诈现款的案件等。一时间都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轰动、引起人们的强烈不安,为了  相似文献   

9.
三类案件,是指反革命案件,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和外国人犯罪或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利的案件。这种案件具有审理难度大,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三类案件”的好坏,是一个公安局预审办案水平的标志。因此,我们潍坊市公安局预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警察做证就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和法律生活中的各种身份角色的警察,就他们对诉讼案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程序事实、技术事实,接受法庭的质证;而狭义的警察做证就是指作为负责或参与侦办诉讼案件的警察,就办理案件过程中的所知道的程序事实,接受法庭质证。  相似文献   

11.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中部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便捷的金融结算工具,信用卡已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并广泛使用。但由于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个人的身份信用为基础,信用卡业务具有与生俱来的风险性。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增势相当明显,随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购买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需要;向制假者提供身份证信息并要求购买该伪造的身份证的行为不能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理论认定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是对向犯理论的当然适用。向制假者购买身份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但利用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从事其他活动触犯刑法的,则另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居民身份证犯罪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犯罪行为即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罪与非罪界限、本罪与类似犯罪的区分、既遂、罪数问题;其二为利用居民身份证从事犯罪活动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罪名认定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实施《居民身份证法》亟待明确的问题有:公民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能否委托办证;冒用,购买,出售,使用,制作假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否违法;对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如何鉴定;对拒绝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行为能否实施处罚;必须规范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的使用等,明确这些问题,以便基层民警更好地执行《居民身份证法》。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诈骗罪的刑法适用存在众多的理论争议。借记卡属于信用卡范畴,信用卡诈骗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单位实施本罪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以共同犯罪处理。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信用卡的恶意透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卡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但与此同时,各类信用卡犯罪的犯罪手段呈现出翻新加剧之势。目前信用卡犯罪主要利用失控时空、互联网、内外勾结、高科技、诈骗等手段进行作案,针对这些作案手段,执法部门应采取尽快掌握信用卡账户资金流向、加强秘密力量的建设、警银联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等打击对策,以维护金融安全,有效遏制信用卡犯罪。  相似文献   

17.
当下诸多被救助者诬告讹诈救助者事件背后,无不折射出单纯中华传统道德诉求已经不能协调社会的健康发展。当道德软性约束作用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惩罚诬告讹诈者成为必要。然现代"讹诈有罚"并非简单的惩恶扬善呼吁,也并非中国古代"诬告反坐"的直接过渡与顺承。立法惩罚诬告者还需从制度渊源、现行体制、证据认定、责任承担、惩罚措施等多方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盗窃牲畜案件是影响农村治安的重要因素之一,此类犯罪多发于夜间、城市周边的县、市,具有跨地区流窜、连续、团伙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等特点。当前,此类犯罪之所以猖獗,究其原因在于,养殖户的自身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农村治安防范力量薄弱,群防群治的防范机制尚未健全和落到实处,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对盗窃势力和盗窃分子打击不力等。对此,应从加固圈养牲畜的圈舍设施,铺设便床或在圈舍墙上安装易于观察的便视窗、照明装置,动员养殖户安装报警器,对牲畜实行“身份证”管理,健全治安联防力量,加大侦查破案的打击力度等方面入手,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9.
对于在ATM机上非法使用诸如拾得、盗窃所得的他人信用卡取款等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存有争论。传统刑法理论基于“机器不能被骗”的理论,认为此类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但这种理论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机器和人一样,都能够被骗。对于在ATM机上非法使用他人信用卡取款、转账等若干行为,应视情况不同具体予以定性。  相似文献   

20.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具有区别于传统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显著特征和特有的犯罪构成要件。在犯罪主体上,其属于身份犯,信用卡申领人方具有犯罪主体资格,借用人不能单独构成该类型犯罪;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需要综合行为人的各种行为加以考察,不能客观归罪,也不能仅以发卡行催收后拒不归还来推定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发卡行催收行为的实施应自透支期限届满后以有效的方式能够确使申领人知晓为标准;行为人的透支数额不应包括其应支付的利息,对于行为人利用多张信用卡宴旒酌潘古行为苴潘古射枥酌计笪廊当i并行累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