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朱鸿召 《新湘评论》2014,(20):41-41
延安时期,听毛泽东演讲是一道风景。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初,毛泽东在党内任职主要分管军事和外交工作,但其锐利的思想、通脱的风格、幽默的话语,使其具有崇高的威信和独特的魅力。听毛泽东演讲,先是抗大学员们的福分。毛泽东以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为抗大学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  相似文献   

2.
<正>延安的新女性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创办之初,女学员还比较少,她们大多是经历过两万五千里征途的红军女战士,如康克清、林月琴、李贞等。1937年1月19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延安开始第二期办学,抗大办学从此进  相似文献   

3.
1937年1月20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延安成立。抗战8年间,抗大共培养了20多万名党政干部,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干部学校的典范,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抗大趣事。  相似文献   

4.
曾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的何方,回忆1938年他在延安的学习、工作经历,令人回味。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度过的。那时的延安,  相似文献   

5.
1 1936年6月,在瓦窑堡,红军大学诞生了.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急剧展开,中央迁到了延安,红大也迁到了延安.毛泽东同志把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红大——抗大,是一所学校的前后身.红大的一期、抗大的二期,都是创始期.人们知道:“抗大无一期,红大无二期.”二者原为一身,一个学校的两个段落.  相似文献   

6.
正1937年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和毛泽东将在保安的"中国红军大学"迁往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不久,胡耀邦来到抗大学习,就此开始了他在抗大的一段经历。入抗大学习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此前,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在中共抗日主张的感召下,满怀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7.
正1940年12月下旬,由抗大总校卫生处文书刚调到干训队的齐心,接到总校通知,准备与原抗大一分校的陈彤、王军、林毅三位同学一同去延安学习。离校前,总校教育长何长工对她们讲:"你们到延安去,政治文化理论水平又会提高一步。"她们高兴极了。她们从冀西邢台地区出发,到达山西辽县(现左权县)八路军前方总部,准备随八路军前方总部陆定一首长等一起赴延安。  相似文献   

8.
书讯     
《党史文汇》2013,(2):51
郭新虎编著的《抗大一分校女生队》一书于2012年11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介绍抗大一分校女生队在敌后学习和战斗的专著。为我们展示了女生队在延安成立后  相似文献   

9.
<正>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创办之初,女学员比较少,大多是经历过两万五千里征途的红军女战士,如康克清、林月琴、李贞等。1937年1月19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为校名,在延安开始第二期办学,抗大办学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这一期开始,大量青年学生进入抗大学习,他们编为第四大队,其中女生区队共有59人,大多为来自各地的青年学生。延安的新女性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适逢抗  相似文献   

10.
刘云平 《党史博采》2013,(11):60-61
说到抗大,人们自然想到革命圣地延安。其实,早在1938年,中央军委就发出了抗大到敌后办学的指示。随后,相继成立了12所抗大分校,分批前往各根据地办学。抗大总校也在罗瑞卿带领下到达晋察冀边区。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春天,我奉中共河北省委(同北方局是一个机构)之命,离开白区原来的工作岗位——中共河北省平山县委书记,调到延安去学习,进了红军大学第二期,不久就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我在白区工作中有个历史问题,早已经过河北省委处理,做了结论,照理说应该是没有事了,不料在政治运动中又起风波。1937年底,中央有个指示,要清查党员队伍,这时候我在抗大三期三大队第八队做行政工作,党内职务是支部组织委员。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1月下旬,我正在洛川抗大六大队学习.一天下午我们分队李指导员告诉我,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来电报通知,抗大每个大队要选送五名学员到延安先接受瓦解敌军工作的训练,而后分配到敌后工作.大队部根据学员的经验、条件和表现,研究决定由我带领其他四名同学一起去延安受训.第三天我和尤克等其他四名同学以上前线为国捐驱的精神一起从洛川出发,经富县、甘泉等地在日落时抵达了延安.一进这座古城,顿时感到比来时  相似文献   

13.
正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国共双方确立了二次合作的方针,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陕北延安。1941年7月,抗大总校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以第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础,创办了抗大第七分校,附属一所陆军中学,共有学员2000多人。1942年,为"保存和培养干部,准备反攻",  相似文献   

14.
杨树  李青 《共产党员(河北)》2021,(7):F0002-F0002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亲自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1939年,抗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1940年11月,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今信都区)浆水镇一带,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培养了二十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15.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是以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白求恩、张思德精神为原生态总结概括出来的,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木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基本特征是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正刘忠将军向来以英勇善战闻名于世,他投身抗日军政大学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的经历却鲜为人知。今年正逢抗大成立80周年,笔者选取他在抗大工作期间的若干事迹,以资纪念和瞻仰。1937年初,刘忠从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司令部特别支队(骑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任上奉调至抗大学习深造,他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路飞奔赶到学校报到。因各个部队到延安的路程有远有近,不能同时到校。刘忠到抗大时,学校已经开课五六周了,抗大教育长罗瑞卿  相似文献   

17.
正抗战初期,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制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句话的教育方针之前,还于1937年10月为抗大制定了八个字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的校训,从1938年开始,就赫然写在了抗大颁发的《组织条令》中。自毛泽东提出以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四个方面的要求,也很快成为抗大的校风。1939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18.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是以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白求恩、张思德精神为原生态总结概括出来的,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基本特征是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陈晋 《新湘评论》2014,(19):42-45
《水浒传》:中国革命的"工具书"史沫特莱在她的文章中,还写下这样的内容:"他(毛泽东)在抗大和陕北公学上课,在群众大会上做报告,和他的谈话一样,都以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和丰富历史为根据。涌到延安的知识青年,习惯于从苏俄的少数作家的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20.
1936年6月1日,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作过重大贡献的学府,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抗日红军大学,在陕西省北部的瓦窑堡诞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所新式学校,担负着培养革命干部的战略性任务。毛主席在延安一次讲话中,曾把抗大比喻为黄埔军校,他勉励抗大师生,发扬黄埔精神,完成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