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刚 《奋斗》2012,(9):33-3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向全党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其实,对于这个命题,70年前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了出来。《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篇演讲,该文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两篇讲演同为他推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在该文中,毛泽东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对于马克思主义.“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  相似文献   

2.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边区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迁往延安。为适应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是抗大的主要创办人,并亲自任教,讲授哲学、战略学,经常做政治形势报告,还多次给抗大的干部和学员做思想工作。当时在延安有个习惯,抗大每次集会,都有各级指挥员轮流值星,负责整理队伍,维持会场秩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一次谈话决定了张爱萍重返上海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曾经担任过军委骑兵团政委、时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的张爱萍,一心想奔赴前线,跃马挥戈,疆场杀敌。"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张爱萍最终选择了与抗大许多学员一样的方式,给学校和总政治部写信,要求到前线去。抗大学员不安心学习要求到前线去的情况最后被毛泽东知道了。这天,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在教育长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抗大。  相似文献   

4.
罗雄 《学习导报》2010,(21):63-63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广场上,刘少奇作了两次演讲,在学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张闻天对刘少奇的演讲特别重视,认为这正是当前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新党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请刘少奇将演讲稿整理成文。刘少奇将48000多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稿交给张闻天,张闻天非常高兴,即转《解放》周刊责任编辑吴黎平,  相似文献   

5.
胡鹏  周景红 《党建》2011,(12):46-48
67年前的9月8日,在革命圣地延安枣园广场,毛泽东为纪念因公牺牲的普通警卫战士张思德,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  相似文献   

6.
<正>延安的新女性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创办之初,女学员还比较少,她们大多是经历过两万五千里征途的红军女战士,如康克清、林月琴、李贞等。1937年1月19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延安开始第二期办学,抗大办学从此进  相似文献   

7.
陈晋 《新湘评论》2014,(19):42-45
《水浒传》:中国革命的"工具书"史沫特莱在她的文章中,还写下这样的内容:"他(毛泽东)在抗大和陕北公学上课,在群众大会上做报告,和他的谈话一样,都以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和丰富历史为根据。涌到延安的知识青年,习惯于从苏俄的少数作家的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8.
金沙是我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早年投身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参加“左联”、“反帝大同盟”,参与创办进步刊物《铁流》《儿童文艺》和《少年世界》等活动。上海沦陷后,金沙等一大批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抱负奔赴延安,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抗大总校文工团工作,任抗大文学组组长,创作过《破草鞋》和《救国公粮》等宣传抗日救国的剧本。  相似文献   

9.
夏征难 《党的文献》2006,2(2):39-45
毛泽东不仅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而且“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1938年初他在延安写过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写《论持久战》时,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盖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相似文献   

10.
<正>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创办之初,女学员比较少,大多是经历过两万五千里征途的红军女战士,如康克清、林月琴、李贞等。1937年1月19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为校名,在延安开始第二期办学,抗大办学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这一期开始,大量青年学生进入抗大学习,他们编为第四大队,其中女生区队共有59人,大多为来自各地的青年学生。延安的新女性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适逢抗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艾思奇在哲学思想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是毛泽东对艾思奇哲学著述的阅读和借鉴,其表现是毛泽东学习吸收了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和叙述方法;二是毛泽东与艾思奇的哲学交往和共鸣,两人通过私人交谈、组织哲学研讨会等互相启迪;三是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吸收和传播,其表现是艾思奇在著作中吸收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并致力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全面和深入传播.艾思奇到达延安之前,主要是他的著述影响毛泽东;至延安后,为两人相互影响阶段;到北京后,主要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影响艾思奇.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初期,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制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句话的教育方针之前,还于1937年10月为抗大制定了八个字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的校训,从1938年开始,就赫然写在了抗大颁发的《组织条令》中。自毛泽东提出以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四个方面的要求,也很快成为抗大的校风。1939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0,(12):F0002-F0002
《陕西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3月25日创刊于延安、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报名的《边区群众报》,是全国最早创刊的党报之一。经过七十年的发展,陕西日报社目前拥有《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报》、《当代女报》、《西部法制报》、《新闻知识》、《报刊荟萃》等五报两刊。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陕西日报社全体干部职工改革创新,顽强拼搏,推动报社实现了科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岩 《党史博览》2009,(1):10-14
1973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在庆祝国庆二十四周年发表的社论《认真学习,继续前进》中,公布了毛泽东主席的一条新语录:“要办好工农兵干部的学习班,每期三个月,一年办四期,一面读书,一面参加工作.”这是在举办第一期“中央读书班”后,毛泽东发表的最新指示。遵照这一指示,读书班又陆续举办了三期。由于从第二期开始部队学员占到每期学员总数的将近一半。所以军队领导机关也派人参加了读书班办公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沈黎明 《世纪桥》2009,(22):22-24,51
凡看过央视热播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剧中这样一组镜头:一位年轻漂亮、性格泼辣的红军女干部,刚刚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延安,就急着来拜见毛泽东。她来到毛泽东住处时,毛泽东正在院子里摆弄炉子烧水,她望着毛泽东的背影没吱声,笑眯眯的颠着脚,轻轻绕到毛泽东背后,  相似文献   

16.
延安行     
谢斌 《共产党人》2008,(24):51-52
要去延安了,从小就神往的地方,宝塔山、延河水、杨家岭、枣园、瓦窑堡会议、延安保卫战……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和名称每每召唤着自己,约略读过毛泽东著作,领略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指挥若定的气魄,他在延安窑洞挥笔写下指导全国抗战的《论持久战》的那张照片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次终致成行,心中难抑一种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出版,印数很少,1937年1月停刊。紧接着,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始为油印,9月改铅印,两版三日刊,远远不能适应党的需要。于是,一张新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的具体关心领导下,便应运而生了。此后,毛泽东为它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领导《解放日报》创刊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1月下旬,我正在洛川抗大六大队学习.一天下午我们分队李指导员告诉我,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来电报通知,抗大每个大队要选送五名学员到延安先接受瓦解敌军工作的训练,而后分配到敌后工作.大队部根据学员的经验、条件和表现,研究决定由我带领其他四名同学一起去延安受训.第三天我和尤克等其他四名同学以上前线为国捐驱的精神一起从洛川出发,经富县、甘泉等地在日落时抵达了延安.一进这座古城,顿时感到比来时  相似文献   

19.
博采之窗     
王明,这个曾是毛泽东最大的竞争对手,却于1940年写下《学习毛泽东》一文,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1940年5月3日,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王明在会上作了《学习毛泽东》的演讲。他说:“对于青干学校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曾毓成 《湘潮》2014,(10):50-50
《新民主主义论》,系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最初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发表于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登载此文时改题为《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前,《新民主主义论》在湖南印行过单本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