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涉检网络舆情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自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纳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内容以来。涉栓网络舆情的研究逐渐兴起。根据对2010-2011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对涉检网络舆情研究存在起步较晚。成果量少质弱,研究人员构成单一,地域分布不平衡,导致研究进展缓慢.未能为决策机关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根据文献学分析结果显示:涉检网络舆情的研究主题集中在涉检网络舆情涵义、成因、特点以及人民检察院应对策略等方面;也有学者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涉检网络舆情研判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检察机关自身建设;建立涉检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在制度上形成规范,防范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文章力图为公安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一些有应用价值的方法.以涉警危机事件为例,对当前涉警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分析;就信息时代如何以开放包容、自信得体的姿态应对新闻媒体、引导涉警舆情提出建议;以现代舆情传播方式分类,分析如何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引导网络舆情、人际沟通舆情、大众传播舆情,以应对不同类型的舆论传播.  相似文献   

4.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针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应对,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公安机关对涉警网络舆情的处理既存在主观障碍,也存在客观障碍。网络陌生人社会规范缺失,“刻板成见”和心理压力都使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面临难题。应当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并强化对公安机关舆情引导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在多元化意见传播中占据主动,妥善应对涉警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微信、微博、社群等自媒体用户平台逐渐成为涉警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错综复杂的涉警舆情随时可能引发舆论危机。在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如何积极、科学应对并及时处理好涉警舆情,对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治理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现状出发,找出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危机处置的难点,分析部分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中处置失当的表现及原因,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安机关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完善我国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打破了民众传统诉求的表达方式,成为现在民意社情反映的主要渠道。涉检网络舆情的存在与发展给当前检察机关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与考验。检察机关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涉检网络舆情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立足实际,积极应对,健全机制,科学处置,才能有效维护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力,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反应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因应对引导不力而引发的涉检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不断冲击着检察机关的自身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应转变观念,强化检务公开,完善网络舆情工作体系,营造正面舆论强势。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冲突加剧,公安机关作为社会安定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承担着较以往更多的责任和任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舆情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涉警负面舆情具有传播发散性、影响持久性、言论片面性、目的针对性等特点,危害社会稳定、影响警民关系、涣散民警斗志。然而,现阶段公安机关在涉警负面舆情应对工作中存在硬伤。这使得提高涉警负面舆情应对能力成为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涉检网络舆情的舆论监督作用,了解涉检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生成机制与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强化公安机关组织领导 改进涉警舆情引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和各种利益诉求增多,公安工作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涉警舆情的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组织领导工作的稳定与发展。但是,现阶段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却面临着诸如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反应速度较慢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涉警舆情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涉警舆情引导工作中,要确立"开放、坦诚"的理念,实现互动,引入"新闻执政"理念,主动沟通,引入"和谐、合作"的理念,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水平是衡量一个政党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也是检验一个政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回顾建党百年来党内外发生的对党的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在建党百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历程中,我党逐步形成了“内外有别”的舆论引导模式。对于党内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对于叛逃叛变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强调根据涉事对象身份的差异分别采用正面舆论交锋或维稳基础上的大规模舆论宣传两种策略;二是对于贪污腐败类突发舆论事件,我党则通过媒体及时向公众通报调查进程和相关人员处理结果,形成强大舆论震慑。对于党外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是强调全域性舆论引导阵地的建设,二是强调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及时性,三是在舆论引导中将“自我叙述”和“他人叙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网络民意的话语表达特点,发现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意还停留在“大众话语空间”的表达层面,缺乏公共理性的指导和约束,这一态势必然阻碍网络民意发挥其政策价值。因此,把网络民意从大众话语空间的表达层面上升到公共话语空间的表达层面,是网络民意政策价值制度生成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证据调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权问题是检察理论和检察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应以民事案件的类型化为基本的思路.在民事公益案件中,检察机关因诉讼担当而具有当事人资格和地位,其应当按照当事人的身份行使证据调查权,并妥当处理和法院证据调查的关系以及在当事人证据调查、法庭质证中的地位等问题.在一般的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的抗诉权应当成为当事人再审诉权的保障和救济.并应当从这样的角度理解检察机关证据调查的范围、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Drawing on three Quebec cas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lace occupied by the big arena project in urban public action. More specifically, the authors question the reasons behind the success of these projects. From a public policy standpoint, the analytical entry through the “solutions” (Zittoun 2013a) rather than the “problems” makes it possible to grasp 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public policies and to show the malleability of the “arena solution”. The analysis uses public discourse, taken from documentary sources, as an entry point to follow the career of the “arena solution”.  相似文献   

15.
监狱和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构一样也是公共服务机构,因而外观标识也应做到统一规范和"一目了然"。"监狱是个活生生的提醒物",在全国做到了统一规范,就会使社会民众通过"高高的监墙、森严的大门"产生"敬畏感",同时,监狱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则是展示一个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6.
检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交叉的疑难课题,涉及被诉主体类型、被诉违法行为类型和诉讼拟救济利益类型三个核心要素。通过对已有检察公益诉讼案例的分析和理论比较可知,检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类型应限于国务院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对环境、生态、资源保护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职能部门,可以是单一被告,也可是共同被告,但一般多属于普通共同诉讼。被告的涉诉行为可能是环保领域的行政不作为,也可能是违法行使职权。检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应以救济环境公共利益为主,环境公共利益应区别于基于国家自然资源所有而产生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民事公诉是世界各国普遍通行的做法,检察官具有提起民事公诉的权力源。在民事公诉中,检察官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处于主当事人地位。民事公诉案件的范围应为“两益”案件。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刑事诉讼客体的案件由两大要素构成 :一为被告人 ,二为犯罪事实。检察机关对案件所作的仅是初步的法律评价 ,案件最终的法律评价是由法院来作的。在检察机关起诉的被告人及犯罪事实范围内 ,在不妨碍被告人辩护权行使的前提下 ,法院可以变更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社会热点刑事案件在公众面前曝光的几率越来越大,公众希望通过对定罪量刑的影响实现其"正义"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倚借媒体而日益声势浩大的公众舆论对热点案件定罪量刑的影响力超乎想象,甚至产生了不合法理的结果,引起刑法学者的关注。为减少由公众舆论特点导致的对刑事审判的负面影响,颁布《量刑指南》、建立专门的公众舆论调查咨询机构、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可以说是较为有效和恰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涉警类社会热点事件频发,一旦引导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当前,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中存在着应对意识滞后,引导资源分散,应对方法陈旧,运行维护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应优化应对理念,健全应对处置机制,提升应对管控能力,完善应对激励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完善公安机关政务微媒体运行机制,提升涉警舆情应对能力,发挥政务微媒体自身价值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得到助力和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