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监管渎职罪和受贿罪都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的职务犯罪,按两罪并罚处理不仅能体现刑罚公平,也是罪责刑相适应的要求。此外,对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明知生产者和销售者制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的食品而提供帮助的,按相应的共同犯罪论处;同时应贯彻刑罚必然性与刑罚及时原则,重视罚金刑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强化刑罚的消极预防与积极预防的整体效果,以有效遏制食品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2.
食品物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不健全的立法体系,使得食品物流行为难以得到有效规范,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我国当前的食品物流安全立法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使得重构一个完善的具有现代性和适度超前性的立法体系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对现况进行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我国食品物流安全立法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言论短信     
《社会主义论坛》2011,(8):26-26
2011年7月11日《云南日报》三版“云岭论坛”专栏《还得依靠大环境》(作者高丽明):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生产者按照规定严格自律,把消费者的权益落到实处。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检测出来的。对那些不顾食品安全、坑民害民的不法分子,就要重罚、严惩。食品安全的大环境改善了,  相似文献   

4.
从“三鹿奶粉”到“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一系列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出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从种植养殖到餐饮消费的一系列过程中均有可能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食品存在危害,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作为政府,应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的职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政府应承担因疏于管理造成的替代责任,政府对行政机关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社会责任是食品生产企业首要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进一步理顺食品生产的监管体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添加许可制度、非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废除免检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但仅靠一部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才能推动食品生产企业真正承担起应有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郊地区食品犯罪猖獗,生产类、销售类食品犯罪高发。其中,高额利润是食品生产者顶风作案的主要诱因,城郊地区特有的社会氛围推动群体道德滑坡,城郊地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缺位推波助澜,城郊地区食品犯罪打击不对称加重其侥幸心理。为此,需要重建社会道德体系,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加强食品综合执法,坐实食品市场监管;提升城郊社会管理,完善城郊基础设施;规范食品犯罪侦查并提升其能效;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强化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上的社会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食品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要在全社会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立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治理思维开始转向了重典治吏和从严治吏的层面,这种转变的成效尚待司法实践的实证考察。而从刑法文本来对食品监管渎职罪进行规范分析,无疑会裨益于食品监管渎职罪现在的司法运用和未来的立法完善。食品监管渎职罪在罪名拟定上存在着忽视罪责要素、忽视主观恶性、忽视刑罚个别化、容易与渎职罪章的章罪名混淆的弊病,应当拆分为食品监管玩忽职守罪和食品监管滥用职权罪;在立法体例上存在着特殊性彰显不足、法条适用错综复杂、违背平等适用刑法的嫌疑和浪费立法资源的缺陷,值得在以后的立法工作中予以借鉴。食品安全的保障单纯依靠刑法是无能为力的,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制度并使之体系化。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食品的最基本属性,食品监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管于民众权益、社会秩序、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立法漏洞、政府组织机构紊乱、传统文化辩证性、城乡二元经济等障碍。故立一部食品安全法成为必然,但目前学术界存在两大致命性弊病;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中诸多重大关系未厘清,二是没有结合行政法与经济法来思考食品安全的立法。笔者在对食品安全监管统筹把握后,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双重角度对食品安全监管作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0.
假冒伪劣食品主要是指假冒他人注册食品、假冒名牌食品、假食品和劣质食品.违法者制造伪劣食品的最终目的是用少量成本牟取更多的非法利润.为达到这一目的,不法分子使用各种手段争取消费者的信任.假冒伪劣食品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食品生产者道德观念淡薄,安全生产质量意识不强;出厂检测环节不严;质量监管体系不够健全;执法部门惩治...  相似文献   

11.
论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品安全领域适用惩罚性赔偿,具有补偿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生产者、经营者违法成本,谒制违法行为再次发生等多种功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在食品消费领域仍有适用空间。《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以生产或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作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不利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并且惩罚性赔偿标准偏低,并不能使惩罚性赔偿的多重功能得到完全释放,不应以食品价金来确定赔偿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性标准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2.
"国家机关对食品安全的正常监管活动"应当作为"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体内容,而"公民的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与"国家食品安全的监管制度"则不宜作为"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体内容。"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观方面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几个要素。要彻底搞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内容,至少应当明确有哪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哪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有哪些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等几个问题。从两高司法解释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名称来观察,其罪过形式应确定为"过失",具体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两种,它属于"监督过失"范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更安全食品的要求也日益强烈.我国当前存在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几大认识误区,如认为食品行业小散乱是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分段监管体制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痼疾所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于加强市场准入等.实际上,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食品风险的传递链条认识不足,没有将食品安全的责任传递给最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一方以及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监管力量才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层次问题所在.要突破困境,必须加强对大企业的监管能力,强化企业责任;组建中央垂直管理的风险评估机构;形成互补式监管网络以及调动社会力量分担食品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领域行政权的监管范围与配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英国食品安全立法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外国食品安全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CAC标准制定程序看我国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大力加强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一方面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体制已经确立,另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安全法》已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草拟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法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法理论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约请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王艳林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其配套体系”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围绕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构建和行政监管权的配设中如何吸收、借鉴外国暨国际成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制度,撰写了本组文章,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