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已正式成为 WTO 成员。入世对中国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本文试就入世对我国审判制度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作些探讨。一、入世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面临的挑战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这是我国的审判独立制度,与 WTO 的有关制度吻合,WTO 协议规定,“涉及反倾销、反补贴、海关估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最终行政裁决和复审决定,可特别要求司法仲裁或行政法庭迅速审议”,该程序应“完全独立于负责作出该裁决或复审决定的当局”。这与我国的审判独立制度是相符的。但是,我国的审判独立制度还需得到有效保障。各级法院尽管与检察院、政府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  相似文献   

2.
王建丽 《协商论坛》2006,(11):57-5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至今已经整整16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不断完善,某些方面已显得滞后而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问题和缺陷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凸显,暴露出了行政程序法体系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一、按现行法律规定相对人对抽象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诉讼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抽象行为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并参照国务…  相似文献   

3.
据央视报道,杭州市一市民近日状告杭州市规划局违反规定在西湖风景规划区内批准建立非旅游设施,被杭州市两级法院以原告不具备起诉资格而驳回。法院的理由是该公民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提起行政诉讼。也就是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只有侵犯了当事人的利益,当事人才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涉嫌侵犯公益,公民则无法通过诉讼进行追究。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对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相对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不作为违法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法律依据。从行政诉讼法立法精神看,只有行政机关负有法定职责而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行政行为才可能引起以不作为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的诉讼。其前提条件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例公民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对于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不作为,公民可否提起行政诉讼?从行政法治理念出发,应该赋予公民起诉权。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目前尚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公民可以对与抽象行政不作为密不可分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这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救济途径。此外,公民也可以寻求行政机关或立法机关的救济。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法》第3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复议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了规范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许可的实施与监督,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决定,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8.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复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非特定的对象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行政行为。目前,抽象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违法、越权;严重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不遵守必要的制定程序规则。为此,有必要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复议,这是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监督、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抽象行政行为自身特点的要求。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是可行的,符合现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七年多的行政复议实践及国外行政复议制度经验为对抽象行政行为复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建议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立法范围、复议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复议管辖等作出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9.
李昂 《重庆行政》2019,20(1):39-40
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5月1日,行政诉讼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订并正式施行。该修订决定将行政协议纳入了行政诉讼的范围,即行政相对人面对行政主体侵犯合法权利时拥有了更多的救济方式。然而,法律条文并没有规定如果行政相对人违约时,行政机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在现有行政诉讼法的法律规定基础上,通过分析探讨行政机关的司法救济途径成为行政协议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黎枫 《人大研究》2003,(3):10-12
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 10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第七条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 ,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 ,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在我国法律上首次使用了“规定”一词。依笔者所见 ,(行政 )规定是行政主体基于行政需要 ,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 ,将上位阶法所规定的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予以具体化、明确化的 ,能够在本行政管辖区…  相似文献   

11.
行政登记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依相对人申请,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涉及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的法律事实予以书面记载的行为。行政登记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第一,行政登记是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的朋友王某因小事与其邻居发生争执,最后王某将其邻居打成轻微伤。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决定对王某处以15日拘留。王某认为将其邻居打伤事出有因,县公安局的处罚过重,遂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县人民法院告知其应先向县公安局的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时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问,我必须先复议,然后才能起诉县公安局吗?读者小安小安读者: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提起诉讼。但就你来信反映…  相似文献   

13.
按照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同被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能够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制度的设立,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保证行政审判的司法公正均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飞 《人大研究》2005,(3):24-26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简称, 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政府行政行为可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的行为, 一般不针对特定对象,而是规定在某种情况和条件下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规则及权利义务关系, 有时也称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根据立法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我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的, …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如何在WTO规则下完善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按照WTO规则梳理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完善行政程序立法,融入正当程序理念;加强依法行政、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以及建立独立、全面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指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常用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二款第4项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得提起诉讼。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就意味着无法通过诉讼的途径请求行政赔偿。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性,指出在信赖保护原则前提下我国应恢复对行政指导行为的诉讼审查,让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请求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17.
执法主体的"选择性执法"行为关系到广大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关乎行政机关的形象和权威,更关乎行政法治建设全局。因此,杜绝不合理的"选择性执法"行为就应完善立法规制,强化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与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加强司法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大多数对内部行政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济,体现了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权利。从我国目前的国情分析,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行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可能性。因此,应对内部行政行为进行最低限度的程序制约,对行政机关违反正当程序原则的内部行政行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9.
关于立法不作为问题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月 2 4日 ,江苏省南京市美亭化工厂厂长杨春庭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行政起诉书 ,状告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不按上位法规及时修改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致使自己损失惨重的行政立法 (应为规范性文件 )不作为。这是我国公民首次以诉讼形式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 ,这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过 ,在全国是首例。该案中原告起诉被告的诉讼理由是被告行政“立法”不作为 ,是就行政机关对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懈怠行为提起的诉讼 ,这和一般情况下诉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法院是否有权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海关进出口货物减免税管理工作,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以下简称《关税条例》)及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进出口货物减征或者免征关税、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以下简称减免税)事务,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海关依照本办法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