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金融蒸蒸日上。它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服务,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商机,但随之而来,网络金融诈骗等一系列利用网络在金融领域的犯罪活动也急剧增加,给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金融的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着重从网络金融诈骗的现状、特点、方式、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规制网络金融诈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简称因特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前景,创造了大量财富。但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它同时也在制造着诱惑和罪恶。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尤为突出。本文从多方面阐述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后,主张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和家庭教育、网络管理、法制建设等多方面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的普及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却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犯罪,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文章通过例举一些较为常见的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对网络犯罪的特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通过深入研究网络犯罪,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们关于"网络诈骗"的定义还未有统一的说法。本文所指的"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不法行为。文中指出应通过对网络诈骗的危害、网络诈骗的特点的认识,加强治理网络诈骗要坚持群专结合的道路,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汪璐 《法制与社会》2013,(9):272-273
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了新型的犯罪方式。网络犯罪侵害的领域愈来愈多,危害性极大。这种犯罪已经成为刑法所打击的一种典型犯罪。因此,对于网络犯罪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与计算机犯罪联系都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各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并且就网络犯罪的应对做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秦总根 《政法学刊》2007,24(5):115-119
网络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和便捷的同时,也给网络犯罪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作案平台,利用网络实施的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给互联网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冲击,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该弄清当前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公安机关提高侦查、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以有效遏制网络犯罪,使互联网能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都具备两面性,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网络的快速发展除促进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交流、融合、发展外,毫无例外的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后果。近年来,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日益增加。除许多新兴的网络犯罪之外,传统犯罪也纷纷利用网络开辟自己的"战场"如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这些犯罪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人员、资金,其影响范围也超越了狭隘的地域限制,具备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依法促进和保障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利用网络(Intemet)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网络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交流的效率的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和不法行为的进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变革的动因之一,它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因此,面对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依法规范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促进和保障我国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信息网络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出发,探讨了运用法律规范促进和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交易,成了人们的重要的活动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数据的搜集、处理和传输变得十分简单,所有工作都可以瞬息完成。网络的发展和电子商务这样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的广泛普及,正是网络数据自由流通的优势体现。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当人们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时,人们的隐私权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政法学刊》2021,(3):16-27
刑法中的网络犯罪是指用来规制各类利用网络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的罪名集合。以保护法益为标准,刑法中的网络犯罪可分为利用网络实施的传统犯罪与纯正网络犯罪两大类,利用网络实施的传统犯罪保护的仍然是传统犯罪保护的法益,纯正网络犯罪保护的则是网络中新生的、独有的法益。依此二分框架检视既有网络犯罪的设置,可发现既有的网络犯罪设置存在纯正网络犯罪体系错位、纯正网络犯罪法网粗疏、不同网络犯罪混同设置等问题。为提高网络犯罪规制能力,有力打击网络犯罪,应当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重构科学严密的网络犯罪规范体系,对网络犯罪进行分轨设置、严密设置与分类设置。  相似文献   

11.
苏聪 《法制与社会》2013,(36):149-150
网络与政治的“联姻”表现出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这种参与方式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有利于人们及时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释放情感情绪,也有助于政府更好的了解民意,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化解矛盾。但互联网本身“双刃剑”的特性,在对政治参与带来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消极性的影响,尤其面对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矛盾,网络政治参与究竞是矛盾冲突的“催化剂”还是“解压阀”。面对网络政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发展和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成为当前执政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一些骗子会披着美丽的外衣在网络上进行诈骗。面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段,人们需要擦亮一双能识别诈骗的慧眼。近年来,网络诈骗花样不断翻新。有数据显示,有超过三成的网民遭遇过被骗的经历,网络诈骗的危害日益严重。一项调查显示,无论是网络中介还是网络购物,网民遭遇诈骗的概率和风险正在显著增加。要防范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化教育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利用网络环境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教育形式。本文论述了发展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提出了三级网络信息教育模式的设想。着重论述了监狱在利用网络发展个性化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优化教育资源和扩大教育规模、宽松式教育管理和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网络信息化教育会成为二十一世纪服刑人员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全面提高改造质量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趋兴盛和繁荣,出现了一些以利用网络购物规则,故意制造卖家违约的假象进行牟利的"网络碰瓷"行为。当前对该类行为未有明确的定性,法律规制存在一定的难点和盲点。有必要对"网络碰瓷"进行刑法规制,当然,对"网络碰瓷"进行刑法规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打击犯罪,更重要的是发挥刑法的预防犯罪功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利用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带来优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ISIS利用网络进行恐怖主义活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国内恐怖分子利用网络大肆传播暴恐音视频,已成为暴恐活动多发频发的根源性问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反恐形势,必须加快构建网络反恐机制,防范和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文章介绍了网络恐怖主义的类型,分析了ISIS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指出ISIS网络恐怖主义活动对我国反恐形势的影响,提出了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都和网络密不可分,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的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是他们在网络的诱惑面前显的又是那么的无能为力,对网络成瘾这一文化异质现象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治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剖析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网络成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依托于网络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生活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而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给这场变革提出了全方位,不容忽视的挑战。本文仅仅针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新特征,种类,犯罪构成,未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等方面立足于刑法学的立场。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有用于刑法理论的研究,有用于司法实践……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在这个空间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网络诈骗犯罪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信息交流中处于中立第三方地位。在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害著作权行为的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共同侵权行为的帮助人,承担间接责任。这是一种过错责任,即在网络服务提供者具备"明知"(实际知道)和"应知"(推定知道)的主观要件时所承担的侵权责任;同时,它亦为一种不真正连带责任,事实上由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最终责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吸毒人员向互联网渗透的趋势愈发明显,出现了利用网络聊天室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吸毒的新型犯罪案件.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开设虚拟房间进行"网络吸毒".加大了公安机关收集情报线索、固定犯罪证据和查处案件的难度.为了遏制网络吸毒势态的蔓延,应加强对取证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并及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解决案件定性存在争议的问题,实现对网络吸毒案件的合法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