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国内反华态势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两个变量。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对美国全球战略产生挑战,因此前者是相对稳定的;而美国内反华态势是一个容易因偶然因素发生转折的变量,只要中美之间不发生突发事件,美国内掀起反华浪潮的可能性就不大。中美关系可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每月大事述评牧菲1998年6月大事:一、克林顿总统访华推动建立中美“战略关系”。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开始为期9天的中国之行。克是1989年以来,第一位正式访华的美国总统,也是他入主白宫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出国访问。面对美国内一股反华逆流,克林顿总统坚...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中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去年10月访美,使正处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实现了方向性转折。今年6月,美国克林顿总统访华,是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美国对华政策侧重点出现新变化,在最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也随之有了微妙变化。美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安全战略思想出现重大变化和中国全球战略地位上升等。中美关系前景:美将继续实施“全面接触政策”,对反华势力予以遏制;不会放弃对中国采取防范和遏制举措,具体问题上会有碰撞;美国内政策可能继续产生负面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中美两国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就能把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带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症结——回顾中美大使级会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了遏制、孤立和反对的政策。朝鲜战争的爆发加速和深化了双方的敌对关系。美国以武力霸占台湾,陈兵台湾海峡,积极支持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在外交上发起“不承认”新中国的运动,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由于美国的上述反华政策,从 1949年一直到 1970年,中美两国一直处于隔绝的状态。在这期间,中美之间有过三次接触:一次是朝鲜停战谈判;第二次是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其后就是 1955年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而台湾问题就是贯彻会谈始终的最尖锐、最不可调和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进入后"9·11"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在波折、动荡和起伏中向前发展.近来,美国朝野涌动着一股妄图使中美关系倒退的逆流,这是中美关系进入后"9·11"时期出现的波折,也是中美关系的常态.中美关系是可以管理的,这就是要在多个领域加强沟通,增进互信,健全双边机制,加强磋商和协作,寻求双赢.  相似文献   

6.
美国克林顿总统于6月25日至7月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美首脑举行了会谈和联合记者招待会,发表了三个联合声明,并签订了多项经贸协定,使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美国主要报刊对克林顿访华和中美首脑会晤十分重视,派出大批记者,进行大量报道。它们认为,克林顿访华是中美关系“新的升温”,是中国“外交上的一次胜利”,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在美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现将美国主要报刊有关评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喜忧参半的中美关系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克林顿对华政策改弦更张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随着美国国内各界反华声浪的骤起及对华经济制裁的实行,中美关系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尤其是自以主张对华持强硬态度为竞选纲领的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在其第一任期的头三年中,中美关系更是进一步恶化。克林顿为首的美国政府先是以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的作法对中国施压,然后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设置重重障碍。更有甚者,在台湾问题上置中美联合公报于不顾,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派贸易代表西尔斯访台,允许李登辉访美,最后乃至公然派出航空母舰入侵台湾海峡。然而克林顿这一系列对华强硬政策并未带来预期的成功。不仅中国没有因其政策而屈服,就连美国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也纷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新千年联合国第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第 5 6届人权会议 4月 2 8日在日内瓦落下帷幕。由于美国在此次会议上继续坚持对抗立场 ,再次提出反华人权提案 ,中国被迫进行反击 ,中美之间又进行了一轮干涉与反干涉的激烈较量。但斗争的结果同以往一样 ,美国以对抗开始 ,以失败告终 ,经过长时间精心炮制的反华人权提案再一次被打掉。从 1990年第 46届人权会以来 ,中国面对美国挑衅九战九捷的战绩和美国屡战屡败的下场雄辩地证明 ,世事自有公论、潮流不可抗拒。今年是千禧之年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已于 4月 3日向联大提交了题为《我们的人民 :2 1世…  相似文献   

10.
跌宕起伏继往开来--浅析中美关系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公报”发表30年来,中美关系风波不断,曲折起伏,但总体上向前发展,呈螺旋性上升态势。中美经济关系好于和高于政治关系。中美关系所以能在颠簸中保持向上发展势头,在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正确的对美方针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保证。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负面因素对中美关系造成干扰,但始终未成美国对华政策的主流。“三个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否遵循“三个公报”是检验中美关系好坏的试金石和晴雨表。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相似文献   

11.
袁征 《国际安全研究》2013,(1):67-78,156,157
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但也出现了起伏。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彼此需要对方的合作;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又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分歧和摩擦不可避免。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推进,双方加强合作的同时,中美互疑加深,博弈加剧。回顾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随着奥巴马的连任成功,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要大于变化,未来中美关系还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不过,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会进一步凸显:在寻求对华合作的同时,美国对华的牵制和防范也在加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以自己的两手对付美国的两手,而加强协商与沟通、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将成为中美关系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民族复兴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对华战略目标是美国经济利益、战略利益与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产物,中美关系的发展正是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目标中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美关系问题,也是未来可能导致中美对抗和冲突的问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发展同美国的关系,但决不允许事关中国根本利益的台湾问题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13.
近来,美国政府领导人谈到美国对华政策时,一面表示要遵照《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原则发展两国关系,另一面又说要按美国国会所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行事。他们反复声称,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究竟《与台湾关系法》的实质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政策思想?同《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有无矛盾?其实施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这是关心中美关系前途的人所不能不认真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推进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席来旺去年10月江主席访美与中美首脑会晤,为21世纪的中美关系确立了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从而将中美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今年是中美着手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年头,中美双方都在为此作出努力。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  相似文献   

15.
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政府,但对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除在台湾驻军、与台湾当局缔结军事同盟外,从1949年到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向台湾提供的援助达59.8亿美元,其中42.2亿美元为军事援助,17.6亿美元为经济援助。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大选后,美国内政治和对外战略都有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积极的是,中美经济的相互利益关系可望得到进一步加深;消极的是,布什政府更强调中美关系中有分歧的一面,增加了中美两国在台湾、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宗教等问题上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的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但也存有隐忧。双方既合作,又竞争,呈现一种纷繁复杂的态势。随着美国阻拦盟国加入亚投行、美日签订新的防卫合作指针、TPP达成基本协议和美国海军高调进入南海岛礁临近海域巡航,中美战略博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一、中美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就积极面而言,中美两国在伊核、朝核、打击恐怖主义、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8.
葛红亮 《东南亚》2012,(2):16-21
2009年7月,美国在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以此为标志,美国南海政策出现了冷战后的第二次调整,由介入向深度介入发展。美国这一政策立场的转变固然与其在南海地区的重要商业利益有关,但在根本上由美国对华政策决定,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延续和体现。从中美双边关系的角度来看,南海问题不仅成为研判中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更折射出长期以来中美双边关系中战略互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中美两国曾处于相互隔绝甚至是彼此敌对的状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开始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这三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如果不及时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中美关系有出现倒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邓小平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王保勤中美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经历了多次波折。最近,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又罩上了一层新的阴影。此时,回顾一下80年代邓小平同志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是有益的。一、80年代初,对里根政府在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