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34年秋,中央苏区东线战局十分危急。8月底,国民党东路军李延年纵队,准备会攻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长江。9月初,朱德、林彪率红一军团一万多人自北线东调长汀,与罗炳辉指挥的红九军团配合,进行了著名的温坊(长汀县东南)战斗,重挫国民党东路军的主力第3师和第9师共10个团,歼敌四千多人,温坊战斗虽然取胜,但仍挽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把1934年8月2日至9月底的温坊(今文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合称为松毛岭战役。因为这两次战斗是这一战役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两次独立的战斗。军事意义上的"战役",权威的解释是为实现一定战略目标,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温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是为执行中革军委第五次反"围剿""六路分兵"、"全线抵御"战略,在中央苏区东线这一路唯一的一次系列战斗,符合"战役"的意  相似文献   

3.
正由温坊战斗和松毛岭保卫战组成的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中国革命进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场战役。1934年9月初的温坊战斗,中央红军以出色的运动战术,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红军主力获得的唯一一次胜仗;9月下旬开始的松毛岭保卫战,为迟滞国民党进攻步伐,掩护中央红军转移,实施了7天7夜的阵地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两次战斗凸显了毛泽东正确革命道路与"左"倾错误执行者瞎  相似文献   

4.
正松毛岭阻击战是1934年秋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东线的最后一场重大战斗。松毛岭在福建省连城县与长汀县交界线上绵延80多华里,是守护中央苏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长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1934年6、7月间,国民党军队分6路向中央  相似文献   

5.
1 温坊,位于连城南部,越过松毛岭便是长汀的钟屋村,是中央苏区的重要门户。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在此周围驻下重兵:东路军第三师在朋口,其八旅驻温坊;第九师、八十三师、三十六师分别在莒溪、天马、新泉等地。朱德从1934年8月初就密切注视敌李延年纵队的行动,命令红一军团随时作好战斗准备,相机打击这部敌军。8月上旬,李纵队活动于永安、连城之间,构筑堡垒封锁线,以配合北线的汤恩伯、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粤赣边界的物资集散重镇,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还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长征前夕驻扎在长汀的中央红军有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等两万多人。松毛岭保卫战前,因江西兴国告急,红一军团奉命回师增援,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与国民党军在长汀松毛岭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1934年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战斗。到钟屋村集结待命。30日上午,红九军团在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大草坪上召开全村群众大会。下午3时,红九军团兵分两路从钟屋村出发.经河田前往汀州城。钟屋村赤卫模范连、少先队也跟着部队一起转移,后来全部加入红九军团参加长征。10月3日,红九军团两路汇合到达汀州城后,在汀城休整了4天。6日傍晚,全军从汀州城西移,经瑞金、会昌,于10月16日下午4时许从珠兰埠出发,从此离开了中央苏区根据地。红二十四师则奉中革军委命令留守中央苏区,并担任东线阻击任务。  相似文献   

7.
193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4年9月初.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红1军团、红9军团、红24师及福建苏区地方武装奉命在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抗击国民党东路军从连城向长汀推进。连城松毛岭郭公寨.是松毛岭阻击战的前线指挥部。  相似文献   

8.
1934年7月2日,国民党军李玉堂的第三师第八旅的两个团进抵福建温坊后,在红军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  相似文献   

9.
在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笔者撰写《邓小平与红星报》一文时,意外地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赣南》一书中发现一条十分珍贵而又鲜为人知的线索:邓小平在担任《红星报》主编时,曾经撰写过一篇通讯,报道闽西连城的“温坊战斗”。《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1931年夏,邓小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瑞金,1933年夏,他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便担任了《红星报》主编。当时,由邓小平担任主编的《红星报》经常报道闽西苏区红军的战斗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温坊战斗”是1934年9月初,在朱德、聂荣臻等指挥下,中  相似文献   

10.
正松毛岭阻击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东线战场上一次极为惨烈、极为重要的战斗,时间在1934年9月下旬。由于这次战斗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国共双方都处于混乱之际,留下来的史料很少,史书记载也不多,以致国共双方到底投入多少兵力参与这次攻防战,至今仍莫衷一是,在叙述上有的明显夸大,有的又说的很少,因此,有必要再作一番考证,还历史本来面目。一、关于我方参战部队及兵力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月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中央军委命令》(第五号),命令红一方面军所属部队逐步撤退到指定地点集结,进行战略转移。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保卫战"的战斗,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2.
敌人罪恶的炮弹,将陈毅右胯骨炸成一把碎片1934年8月28日中午,“秋老虎”仍在肆虐,空气灼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西线老营盘战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国民党的飞机,疯狂地往红军阵地扔着炸弹;山下敌军的炮弹,一串串往山上红军阵地倾泻。红军阵地泥石翻飞,硝烟滚滚。扼守在这里的是红三军团第六师。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兼任红军西方军总指挥,负责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整个西线战场的战事,近来一直在老营盘指挥作战。老营盘是西线通往苏区腹地兴国县的一个险要隘口,一旦失守,西线门户们开,兴国乃至整个中央苏区将发发…  相似文献   

13.
2014年是中央苏区松毛岭保卫战8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发生在红军长征前夕的松毛岭保卫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这一保卫战,敌强我弱,凸显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严峻形势;温坊大捷,大大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志和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顽强固守,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保卫战,是一部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要永远铭记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和为支持这场战斗作出重大贡献和付出重大牺牲的老区人民,弘扬苏区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1934年8月底至9月初,红一军团司令部设于观寿公祠内,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红24师等1万多人夜袭温坊,歼灭国民党李延年纵队1个旅和1个团,共4000余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次大胜利。9月9日,红一军团回师江西后,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萍长期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等职。1930年至1934年,邓萍在中央苏区协助彭德怀军团长指挥红三军团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中央苏区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英勇战斗的光辉足迹。井冈会师1928年7月22日,邓萍同彭德怀、滕代远一起领导了湖南平江起义。随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  相似文献   

16.
小陶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红一军团主力由江西进入小陶与敌3师、9师、83师主力,进行东线防御保卫中央苏区的重要战斗。1934年7月上旬,"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在占领广昌、建宁、永安、连城后,以31个师的兵力,依托堡垒推进,从6个方向,同时开始向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发动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挥下,迭遭失利。至1934年夏,中央苏区已遭敌层层围困,局势危在旦夕。中共中央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实施这一战略之前,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决定抽调红七军团部和所属的红十九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  相似文献   

18.
1933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亲自指挥下,经黄陂、草台冈两役,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其中包括陈诚起家的最精锐主力第十一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周恩来、朱德等运用和发展了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并从实际出发,适时定下在运动战中歼灭敌军的决心,变红军处于受敌夹击的不利态势为主动。 周恩来于1月27日至3月16日间,连续8次给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发出电报。从这些电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恩来的运动战思想。它完全符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实际,充分表现了一  相似文献   

19.
正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遭遇挫折之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敌军的"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出击赣南。至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一直在赣南、闽西征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九月一日与三日,红军在福建西部进行的温坊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的胜利是朱德摒弃了博古和李德的关于阵地战、堡垒战的错误指示,采用运动战而取得的。本文根据现有资料论述这次战斗,以纪念朱德同志逝世十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