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肯尼亚自独立伊始就重视吸引外资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在20世纪70年代,肯尼亚曾是东非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90年代后,肯尼亚吸引外资能力减弱,外资流入明显减少,这主要缘于国际政治环境改变,以及肯尼亚国内诸如基础设施滞后、有关领域存在腐败及治安恶化等原因。为此,肯尼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以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中缅关系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短暂破裂后,虽然在双方努力下不久就实现了正常化,但双边关系一直没有恢复到1967年之前的水平。20世纪70、80年代,双边关系的修复、发展过程,也正是中国内政外交和国际形势均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发展、中国内政外交中心的转变,使缅甸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下降。  相似文献   

3.
肯尼亚独立后,旅游业经历了初创、发展、调整和振兴4个阶段.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肯尼亚旅游业形成了旅游产品以观赏野生动物为主、旅游发展模式先国际后国内、客源国较为集中和力推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业不仅给肯尼亚创收经济发展急需的大量外汇,为失业严重的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且在客观上优化肯尼亚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之所以在肯尼亚获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国内政局长期较稳定、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坚持走有特色的经营之路.肯尼亚发展旅游之路,不仅对于非洲国家,而且对于广大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文刚 《亚非纵横》2014,(3):99-112
伊斯兰教在肯尼亚属少数派宗教,但因穆斯林聚居区的经济、战略位置对该国政局稳定、领土完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故伊斯兰教从一开始就在肯政治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总体而言,肯尼亚历届政府谨慎、稳妥处理两大宗教的关系,穆斯林与基督徒长期和平共处,对国家稳定和民族一体化进程大有裨益。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多党民主制的引入,宗教日益被政治化。一方面,穆斯林认为被边缘化,越来越倾向于将伊斯兰教作为向外界申诉的平台;另一方面,原教旨主义在肯尼亚迅速发展,不断加大与政府的博弈。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恐怖势力在当前的肯尼亚较为突出,亟需一个综合方案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肯尼亚国家艾滋病控制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肯尼亚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下降,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4%降至目前的5.9%。  相似文献   

6.
独立后至20世纪30年代巴西经济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虽然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巴西摆脱"外围国家"(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至70年代巴西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样也没有缩小与"中心国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处于第三世界。而同时期的美国在独立后开始实行保护主义进口替代,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工业,美国也由此在20世纪初期迅速成为"中心国家";至20世纪70年代全面自由对外贸易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中心国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下旬,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以及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亚非四国。胡主席最后一站访问的肯尼亚不仅是东非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而且也是英联邦内以及整个非洲的重要国家。历史上,肯尼亚曾于20世纪50年代爆发了震惊非洲以至全球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社会转型的视角,同时采用体系、国家和国内社会三层次结合的结构分析框架 对战后日本发展历史进行透视,可以发现,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完成经济赶超成为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后,未能从经济赶超式的“发展主义国家”向成熟的制度型“三方制- 福利国家”转型,乃 是导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长期萧条的根源。在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这一历史的十字 路口,日本国家社会转型的延误或者说失败最终换来的是其后巨大的社会代价。因此,日本并不成 功的国家社会转型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肯尼亚政党的地方民族主义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民族主义在肯尼亚政党中,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作为大族的基库尤族在肯尼亚民族主义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逐步产生民族优越感,从而与多数小族体的利益产生对立,民族利益冲突反映到党派斗争中。在政党利益和地方民族利益的互动过程中,地方民族主义一方面被作为争取政党和民族利益的特殊工具,同时又成为政党演变和发展的背后动力。肯盟、恢复民主论坛和肯尼亚其他政党的分裂与演变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战后,美欧日经济关系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当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优势。50年代末,特别是60年代开始,美欧日经济关系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相对衰落,渐渐地失去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据的绝对优势地位。美欧日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愈益发展。进入70年代后,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强了,它使美欧日经济关系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