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中缅建交后,受地缘因素影响,缅甸一直担心中国危及其国家安全,中国则力图将缅甸作为突破西方战略包围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中缅关系中的华侨问题即是在这一大框架下演变发展的。1954年周恩来访缅后,双边关系发展迅速。随后,中方为消除缅方在华侨问题上的疑虑,在华侨国籍问题、华侨政治、经济作用、与缅人关系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使华侨问题没有成为制约当时双边关系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埃及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中、埃两国建交后,双边关系总体发展良好。纳赛尔执政时期,中国与埃及因在西藏和中印边界等问题上的分歧使双边关系一度趋冷;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三次访问埃及,增进了相互了解,改善了两国关系。萨达特主政时期,中埃关系因国际关系而变得复杂化。穆巴拉克时代,中埃关系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预计未来中埃关系会进一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社会转型的视角,同时采用体系、国家和国内社会三层次结合的结构分析框架 对战后日本发展历史进行透视,可以发现,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完成经济赶超成为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后,未能从经济赶超式的“发展主义国家”向成熟的制度型“三方制- 福利国家”转型,乃 是导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长期萧条的根源。在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这一历史的十字 路口,日本国家社会转型的延误或者说失败最终换来的是其后巨大的社会代价。因此,日本并不成 功的国家社会转型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始终与东亚区域合作紧密相关,两国在地区战略上的协调或冲突始终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20世纪70、80年代中日关系在互利性地区战略结构内取得了高速发展;冷战结束以后日本追求“政治大国”战略,使历史问题对中日双边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但由于地区合作中主要是美亚矛盾,中日两国矛盾不太突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日在东亚区域合作的战略选择上分歧增加。建立地区合作与战略协调是建立持久稳定的中日关系的必要保障,然而,美国重返亚太则使中日在地区层面的合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越关系几经起伏,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友好、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非正常时期和90年代以来的正常化.期间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和地区局势不断发展变化,越南是中国重要的周边国家之一,我们展望一下中越关系发展的前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倍受世人瞩目,对印度的研究也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主要议题.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学者出版的有关印度问题的专著超过20部,发表的文章近千篇,更有许多青年博士、硕士论文的选题也直接以印度问题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期以来,出于各自“大国战略”目标与共同利益的需要,日本与印度互有所求,相互借重,双边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与安全等领域加强全面合作,经济与安全合作尤为突出。这反映了日印共同防范中国崛起与制约中国发展的心态。日、印双边关系的发展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在防扩散领域经历了分歧到合作的过程.从90年代中后期起,双方在防扩散出口管制领域进行了若干合作,这方面的整体关系是向上的.尤其是近四年来,中美在地区性防扩散问题特别在朝核问题上开展了较为协调的合作,促进了双边关系,并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9.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并不是近年兴起的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权财富基金便诞生了。20世纪70年代后,新加坡、伊朗等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并没有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焦点。21世纪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等世界大国先后成立了主权财富基金,由此引起了发达国家政要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也使主权财富基金变成了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肯尼亚独立后,政府一直把纺织业置于重点发展的地位,使其在20世纪60-70年代获得比较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小而全的生产方式,生产原料供应不足,以及对外资企业的过度依赖,又使肯尼亚纺织业在70年代末期后逐步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11.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12.
The CICIR Forum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as held between the 6th and the 11th of September 2011 at Hotel Nikko New Century in Beijing. The symposium’s theme was "China and Asia: Prospects for Mutual Development". Nearly 100 scholars took part, with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U.S., France, Russia, Japan, South Korea, Mongolia, Pakistan, India, Singapore, Myanmar, Vietnam, and Uzbekistan along with Chinese scholars and officials and academics from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China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Tsinghua University, Renmin University, Fudan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论述和分析1920年反对仰光大学条例缅甸学生罢课运动的背景、爆发原因及其过程,认为:一,该运动是缅甸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学生罢课运动;二,一大成果是建立了许多民族学校和一所民族高等专科学院;三,促进了先进思想在缅甸的传播;四,表明在缅甸以后的民族主义运动中大中学生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在日本对外经济合作中占有优势地位。随着东盟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东盟和日本的经贸关系从依赖发展为相互依赖。近二十年来,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日本与东盟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发展态势、国别结构和评价三个方面对日本与东盟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双边关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的问题",分别是北段尖高山以北的未定界问题、中段猛卯三角地①的"永租"问题和南段"1941年线"问题。1954年至1961年,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次谈判,中缅两国最终和平解决了边界问题。根据其特点,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提出问题、初步交换意见、直接谈判和签订条约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研究在弗莱的诗学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是弗莱诗学的基本追求。弗莱认为浪漫主义文学是通过对前浪漫主义文学中原型体系的置换和再创造,实现以新的人学“神话体系”来改造传统神学“神话体系”的文化革命。以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为个案,弗莱详细阐释了布莱克的诗歌如何在颠覆传统圣经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置换圣经神话的叙事结构和原型意象,再创造了一部“地狱的圣经”。  相似文献   

18.
“亚洲价值观”指引下的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娜 《东南亚纵横》2013,(12):19-22
“亚洲价值观”强调国家为先、家庭为根、尊重个人。在其指引下,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强调建设“为政以德”的领导文化、家庭在青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和公民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新加坡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廉洁的文化氛围,建立了廉洁政府,这对中国遏制腐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全球化的推动性效应出发,先行研究强调,随着经济开放性的日益提高,“治理型相互依赖”是各国政企关系的发展趋势。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增强了国家面对全球化挑战的转型能力。新加坡常被认为是证实此假说的典型案例。然而,通过对新加坡政治经济的深入挖掘,本文认为,新加坡并不存在这种“治理型相互依赖”的政企关系。主要原因有三:(1)国家长期对外部威胁的感知;(2)政府与企业利益缺乏统一性;(3)私有企业长期性弱小。通过对新加坡案例的再反思,本文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下,各国的转型能力与转型路径并非是“趋同”的。而这种差异性往往取决于国内工业结构与政府角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Chinese leaders tend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bout Europe. By following the proces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closely in the last decades, they have succeeded in identifying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junctures those European integration initiatives that would serve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and foreign policy objectives. EU policymakers, instead, appear unable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bout China as EU member states tend to focus on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Beijing, thus undermining Brussels’ capacity to fashion a clear and coherent China policy. There is thus a glaring disparity between Beijing and Brussels when it comes to strategic thinking.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balancing towards Europe underway, there has never been more need for an adequate response from the U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