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克福 《四川党史》2002,(3):29-29,28
执政党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党同老百姓的感情问题。感情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都好办。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天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拥护不拥护,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评判一级党委、一方政府执政和为官综合能力的砝码和尺度。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最基本的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敞开心扉,启动心智,在感情上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心中要时时刻刻明白自己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时时刻刻告诫自…  相似文献   

2.
马春静 《实践》2010,(11):42-43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能否为人民群众所共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解决民生问题和加快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赵长满 《奋斗》2013,(10):19-20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问题。是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建设精彩依兰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高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总抓手,切实将民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4.
刘军 《理论与当代》2008,(12):46-47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省委和贵阳市委也多次指示要着力改善民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动情地指出:“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公务”。为此,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下功夫,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无小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只有把民生问题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  相似文献   

6.
文化民生,就是文化生活领域的人民生计,就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的文化需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表明我们党把文化民生作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目的,作为与社会领域的民生问题同等重要的课题,体现了我们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决心。在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应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这些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固邦宁,民安国泰,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8.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7,(4):8-8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我们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通过办好事实事更好地改进作风,在改进作风中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构建民生和谐,就是要为民造福,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11.
乔树江 《奋斗》2008,(12):27-2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按照这一要求,双城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生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谓“民生工程”,就是关乎人民生活、造福人民、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就业、扶贫济困与社会保障三个有着内在联系又融为一个整体的三部分内容。劳动就业关系着国民与国家的发展,扶贫济困展示着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保障机制联结着社会与个人的安危。它们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要求执政党在构筑宏大的民生工程中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 一、党的先进性决定我们党必须构筑宏大的民生工程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13.
闫莉  蒋锦洪 《求实》2012,(10):50-53
民生问题是关乎人民群众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在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问题,我们的具体制度和体制以及在制度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民生问题的产生。因此,从制度维度去探究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路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突出的工作着力点之一。改善民生,是一项带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基础工作,需要把握的环节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其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不仅是党风的直接体现,关系着党的形象和生命,而且直接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转变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从莒县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转变基层党组织的作风,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是转变作风的根本问题群众意识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16.
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就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科学决策,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调查研究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调查研究与人民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的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其实,这就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  相似文献   

17.
杜润楠 《世纪桥》2016,(10):32-33
从广义的角度上可以说,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也正是囊括了老百姓生活领域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的确需要着眼于民生,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在哲学范畴内研究民生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不仅仅是哲学理论领域上的需要,更是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迫切心声。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内,民生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而民生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颜彦 《党建文汇》2007,(10):10-1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从免除农业税、建立低保制度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从构建“全民医保”到廉租房首次被明确为住房保障的重点;从加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物价补贴到对养猪户的扶持……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国家的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单列篇章阐述了“民生问题”,充分表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El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明确目标和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20.
要论摘编     
《理论与当代》2002,(3):1-1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