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是影响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严重障碍,对于灾害深重的我国,防灾减灾建设对于我国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我国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防灾减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天津市尤为严重。从地面沉降风险角度出发,运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天津市地面沉降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在纵览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理论和天津市实际状况,建立天津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相对权重,并选取5组不同权重集进行敏感度分析,以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判断误差。由于最大隶属度原则本身不足,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评判结果,得到风险综合指数,将5组风险综合指数求平均,进行最终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地面沉降风险水平在中等和较高之间,更偏向于较高。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将该方法用于天津市地面沉降风险分析,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灾害对策立法以日本经验为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防灾减灾方面的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补充完善乃至填补空白,迫切需要建立全面完善的灾害对策法律体系。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同样也是世界上地震、台风、海啸、暴  相似文献   

4.
日本防灾减灾法律对策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秦锐 《法律适用》2011,(6):115-117
一、日本防灾减灾的法律对策体制(一)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健全完善.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因此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灾害对策基本法》是该国防灾抗灾的根本大法,有“抗灾宪法”之称,对防灾理念目的、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多灾之国,怎样实现灾害法律防范与救助,使防灾减灾走上法制化道路,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防灾减灾法治实践迫切需要建立一门法律分支学科——灾害法学。笔者通过对灾害法学的含义、价值、学科定位、方法、体系及现状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灾害法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法律分支学科,是一门需要整合灾害法学界力量,通力合作去进一步完善的法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方印 《法治研究》2014,(1):85-96
我国是多灾之国,怎样实现灾害法律防范与救助,使防灾减灾走上法制化道路,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防灾减灾法治实践迫切需要建立一门法律分支学科——灾害法学。笔者通过对灾害法学的含义、价值、学科定位、方法、体系及现状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灾害法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法律分支学科,是一门需要整合灾害法学界力量,通力合作去进一步完善的法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7.
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是目前国际上防灾减灾和灾害管理较先进的措施和模式,是针对城市各种灾害的全灾害管理,贯穿于灾害管理的全过程。本文在综述我国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模式,为强化和推动我国城市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也应尽快制定作为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我国《防灾减灾法》的出台对预防灾害、减轻灾害以及灾后重建有着重要的功能。具体而言,我国《防灾减灾法》的功能主要有作为一般法的规范性功能、作为防灾减灾基本法的统领性功能以及作为防灾减灾综合法的法制化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主体防灾减灾义务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书笋 《河北法学》2011,29(12):88-93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任务。在进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时,比较容易忽视的就是对行政主体的防灾减灾义务的规定。而行政主体防灾减灾义务的履行程度是衡量行政主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这一角度来讲,对行政主体的防灾减灾义务进行法律构建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行政主体承担防灾减灾义务的法理基础、防灾减灾义务的范畴等的探讨,进一步提出行政主体防灾减灾义务的法律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防灾救灾法律体系,但还存在灾害立法不完善,灾害管理效率不高,灾民救助不到位等等问题。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防灾减灾法律制度,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将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到新的历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