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军事战略出现一些转向。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从“先发制人”转向外交接触、经济政策和军事力量的综合运用。在战略手段上,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协调与合作,强调国际社会共同承担维护国际安全的责任。奥巴马政府在利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印证了上述军事战略的转向。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奥巴马的形象策略和民主党的外交传统是奥巴马政府军事战略发生转向的原因。但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和向外扩展民主的长期目标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利比亚战法"成功地把"外战"变成了"内战",这是一种逐步"转型"的、现代高技术的"颠覆政权"战争样式。"战前作战"是在警察的目光可注视范围之内完成的,即"警情"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军情化"发展趋势,警察正在或已经成为阻止战争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固化政治信仰和职业操守,强化敌情观念和忧患意识,应是中国警察教育训练必须坚持的方向和核心;培养敌情意识、掌握发现敌情线索技术、提高敌情线索倒查能力、加强机构和人才保障等,应是警察忠实履行职务行为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3年美国以武力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后,伊拉克人的反美斗争与伊内部各派系间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伊拉克迅即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失序困境.为了实现自身战略利益,达到打造一个亲美、民主、稳定的伊拉克的政治目的,美国重新拾起“反叛乱”战略工具,希望在伊拉克赢得民心并有效地进行国家重建.为此美国在伊拉克实施了一系列“反叛乱”行动项目,包括在伊拉克战争后期的“增兵”战略.不过,由于伊拉克政治局势异常复杂,美国在界定“反叛乱”战略目标上过分树敌,以及美国战略决策层在伊拉克战争中主导性的低成本理念与“反叛乱”行动对资源和投入长期而极大的需求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美国在伊拉克“反叛乱”战略实施的长远成效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初期现代警察制度诞生以来。都市警察与都市警务一直是世界各国警察建设和警务工作的重心。十八大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发展思路。在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应当选择实施社区化、信息化和合作化的警务战略。社区化警务应包括强调依靠民众预防犯罪的传统警务原则的恢复与发展、以地区自治为主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和操作平台、要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社区警务室,派驻社区警察、警察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等方面内容。在信息化警务方面。需要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全警共享、强化实战应用,提高打防能力、推进警务创新,提升警务效能。在合作化警务方面,公安机关坚持创新部门警种合作机制、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和国际警务合作机制,探索集群战役等新型战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冷战"是现代大国战争新样式,其本质是通过外力压迫和内力搅动制造内乱,兵不血刃推翻当权政府,组建新政权新政府的认识,剖析美军2011利比亚战法,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只用了一个"内乱"的标签,就顺利完成了特工渗透、组建反政府武装、煽动民众暴动等战前作战任务,把战争导入了战中作战的第二阶段。应保卫国家安全发展需要,反内乱式作战已成为我国警察和警察培训面临的重大攻关课题。培训的目标设置,是技术活,也是政治活;教材创编,要把培养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等内容纳入其中;教学创新,要把握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两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军事战法作战模拟科学近200年的发展历史为军事科学的“作战实验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快速发展成为当代发达国家稳固国防重要支撑学科。而在警察战术训练过程中,实战模拟研究尚未有效开展, “贴近实战”的警察教育训练需求正日益冲击训练教官的教育理念,如何贴近实战成为当前警察战术训练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分析军事战法作战模拟与警察战术训练过程实战模拟的异同,尝试研究在警察战术训练过程中开展实战模拟研究的一般规律与方法,以期开拓警察战术训练与科学研究的新视野,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外交评论》2016,(2):135-156
2003年底,利比亚与美国和英国达成历史性协议,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英两国官员运用强制、激励和建立信任措施推进谈判进程,促使利比亚实现核裁军。然而,利比亚战争期间却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常规武器扩散,致使其政局持续动荡,加剧了周边地区的武器走私、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西方国家军事干预政策是利比亚常规武器扩散的导火索,而利比亚陷入失序状态则是其常规武器扩散的根本原因。利比亚案例揭示了脆弱国家的失序状态与常规武器扩散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常规武器扩散对地区和全球战略稳定构成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需加强在常规武器军控方面的制度建设,完善现有的防扩散机制,规范合法武器销售行为,打击武器走私,并制定常规武器扩散的危机应急预案,避免类似利比亚武器扩散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示的高科技军事手段,有助于美国推进其军事、政治、国际三大战略。但高科技军事手段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伊拉克战争没有根本改变国际政治关系。高科技军事手段不是单边主义的通行证,美国面临着国际关系(与盟友、与联合国、自我定位)的重大抉择。伊拉克战争没有终止伊拉克民族国家的历史,而是提供了一个民族主义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美国“9.11”之后的反恐行动以各种法律为支撑。前“9.11”时代的战争后遗症与对战争失败的舆论批评促成了政府行政机关内部法律制衡权力滥用与司法制衡的双重管道。“9.11”后初期的反恐战争虽然放大了总统拥有的行政权,但是在一系列司法裁判和之前形成的内部制衡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反恐战争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均被法律“统治”。制度的改革惯性、法律阶层的特殊地位以及舆论监督是解释法律何以在反恐战争中被“滥用”的可能动因。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反恐怖斗争新动向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国际恐怖活动更加猖獗,表现为活动扩散、行动“基地化”、组织“网络化”及目标“避实就虚”四个新特点。此起彼伏的恐怖活动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际反恐合作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突出国际组织的反恐作用,推动建立联合国框架内的反恐合作机制;二是重视大国间反恐合作,提高各国独立反恐能力。国际反恐怖斗争出现的新问题,使国际安全形势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其主要根源是反恐斗争中出现了“一帮国家搭便车;两个漏洞没堵住;三个误区出偏差”。反恐合作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美国巩固了霸主地位,俄罗斯变外交被动为主动,日本借反恐“出海”,中国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前国际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的斗争。天津市委党校李振城副研究员主编的《无硝烟的战争——“和平演变”与对策》一书,是当前反对“和平演变”的一部重要论著。 作者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由来与演进,揭露了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基本策略手段,以及它的行动方针和实施步骤;其次,详尽地分析了东欧各国剧变的原因、性质和前景,以及科学  相似文献   

12.
陈翔 《外交评论》2023,(2):104-126+168-169
随着国际政治的演进与战争形态的变迁,传统的和平与战争二分法难以有效描述与解释现实的国际冲突,“混合战争”由此成为当前国际安全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混合战争”是在正式宣战的常规战争门槛之下、战争发起方在同一战场进行多样式作战的新战争模式。“混合战争”意味着争夺认知优势在现代战争中愈加凸显,塑造受众对象的认知体系与赢取人心及合法性支撑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战争的政治目标。“混合战争”涵盖政治战、经济战、军事战、信息战、外交战等多种形式。“混合战争”具有主体多元性、手段融合性、形态模糊性及空间多维性等显著特征。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到之后的乌克兰内战,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战略行动是“混合战争”的典型案例。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混合战争”的战场形态发生重要变迁,逐渐从单边转向双边甚至多边形态。一方面,俄罗斯继续采用“混合战争”方式,达到争夺认知优势与战争合法化的战略效果。另一方面,乌克兰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逐渐开展针对俄罗斯的“混合战争”,推动俄乌冲突战场形势陡变,前景愈加复杂晦暗,全球安全环境日趋动荡。  相似文献   

13.
国际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安全的主要威胁。从宏观地域分布角度来看,冷战后主要集中于“破碎地带”,其中伊拉克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中心。从微观地缘特征来看,国际恐怖活动的一些环节往往有较强的环境选择倾向。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对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和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世界地缘战略格局方面,恐怖主义虽然没有改变总体战略格局,但改变了美国的安全战略,促进了大国关系的调整。恐怖主义活动和国际反恐斗争也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其中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普林斯顿报告提出要建立一个“民主联盟”以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进而促进“推进民主”战略的实施。这是美国战略界的一个重要动向。这个战略构想很有可能为美国政府所接受,至少是参考。“民主联盟”战略是与“推进民主”战略一脉相承的,而“推进民主”战略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一直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民主联盟”的组织形态已有初步的框架,但是还不很清晰。不管怎样,它会是比已经存在的“民主共同体”更有行为能力的一个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5.
“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是90年代以来美国右翼势力煽动的反华思潮,与历史上的“黄祸论”一脉相承,是以“西方文明中心论”为背景的帝国主义理论。二战以来,这种思潮从欧洲蔓延到美国,形成一种所谓“和平地理学”的“地缘政治”理论,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帝国主义“战争地理学”,成为长期支撑美国战后世界战略的理论依据。随着20世纪末国际新格局的出现,围绕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世界,美国对世界战略作了某些调整,而“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则是为其地缘政治理论披上的文化外衣,是为实现美国称霸世界服务的反动思潮。“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论断尚未过时。人类尚未摆脱世界性战争的威胁。人类向何处去?21世纪人类仍然面临着历史命运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后,美国似乎打赢了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显示了近代以来的战争最为鲜明的不对称性。美反恐战争的不对称性,即为先发制人的绝对强权战略,高新科技的绝对军事优势,以及美国推行的绝对价值取向。美国在军事、经济、政治三个方面的失衡不对称,是美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重要的现实致因,而追求美国最大利益化,则是其实施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主要原因。追求对全球化虚拟经济的时空支配权,已成为美国获得更大利益的基础性战略目标,也是美国追求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底牌”。在国际社会间,武力使用的合法性应该是确定的而不是不确定的,这是首要必须的前提,这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是世界秩序和国际和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反恐战争不对称性的后果,使得先发制人的战争行为,发生了对国际法合法性的打击,从而产生了对国际秩序难以治理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潘忠岐 《外交评论》2006,28(4):58-65
美国国际战略的拟定、调整和演变是多种国际和国内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国内因素来看,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理念辩论、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政党斗争、不同地区民意取向之间的较量是影响美国战略调整的重要变量。美国在建国初期和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对国际战略作出的基本定位或重大调整,是考察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如何在美国对外战略决策中关联并互动的重要时期。国内变量与国际变量互动的规律和模式,则为把握未来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可能走向提供了一种指南。  相似文献   

18.
现代和未来战争及军事行动的内容、本质与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者在确定现代和未来战争本质之后提出了“非接触”战争和军事行动的说法,然而,有关现在和未来战争及军事行动的本质与定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见。战争概念的主要元素是斗争、对抗和暴力。各种战争都是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它包含了各种斗争类型的总和,显然,参战双方都必然要有某种接触。这种接触是通过自然、信息和其他领域的远距离作用手段实现的。因此,关于战争或各领域内各种暴力的定义中使用“非接触”这一术语并不恰当,甚至对于信息战争亦是如此。表达作战主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可以使用“远距离”这一术语。按照空间范围,军事行动可分为几个层面:战术层面、灵活战术层面、战役层面、战略战役层面和战略层面的远距离军事行动。根据从军事行动发起地点到同受影响对象通过影响手段发生直接接触的地点之间的距离,建议将远距离军事行动分为:战术距离、灵活战术距离、作战距离、战略作战距离和战略距离的远距离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哲学对其正在进行的反恐斗争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美国惯于使用双重标准,崇尚“以暴制暴”,倾向于单边主义,并确立了“先发制人”原则。它对联合国和其它国家的态度也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意味,这些都是为了借“反恐”之机,推行美国的对外战略。实用主义所造成的效应主要是消极的,但也不排除有某些积极之处。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试图通过伊拉克战争和伊拉克重建来推行其国家战略,实现其国家利益。然而,在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先发制人”的反恐、反扩战略大受质疑,“民主移植”战略效果不佳,石油霸权战略阻力重重,单边主义战略不得人心,国际战略地位严重受损。伊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战略利益得之少,失之多。美国在当代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相对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