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正和效率是辨证统一的,高效率必定有损公正,一味地追求公正,必定带来迟到的正义。在我国大陆司法“公正不足、效率泡沫”的情况下,应当吸取陪审团制度所蕴含民主、权力制约、公民权力保障之永恒的正义理念,权衡公正与效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人民陪审团和专家陪审员二元陪审制度,加快我国司法改革和民主司法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磊 《天津检察》2009,(2):78-78,80
2007年我在美国学习期间,在位于美国费成的宾州东区联邦法院亲历了一起持枪贩毒案件的法庭审理全过程:由选择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到陪审团作出事实裁决(Verdict)。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使用电子证据已经成为法庭上非常普遍的现象。陪审团审案时,试图使用电子证据的检察官要想使得初审法官采纳该电子证据必须克服一些阻碍。一些证据标准被设计来限制陪审团的事实发现过程。检察官可要求法院启动庭前审理程序来决定电子证据是否可以被采纳。建立一个电子证据保管链和专门处理电子证据的既定机构程序是检方工作的关键环节,这样能确保法庭调查中获得陪审团的信任。挑选能认同电子证据重要性的人员担任陪审团成员非常重要,同时还要避免选择那些想要根据自己专业知识来主导陪审团决议的人员。  相似文献   

4.
《商务与法律》2004,(5):53-53
美国联邦巡回法院,即美国专利上诉案件的最高级法院,于2004年7月21日,对Phillips诉AWH公司一案进行了听证。该案件最初是由三名陪审员组成的陪审团审理的。联邦巡回法院在一份决议中试图消除许多繁难的专利权利要求解释问题.这将约束陪审团在以后的类似案件中作出判断。这份决议中试图解决的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5.
高一飞 《法人》2005,(10):127-128
2005年1月25日到28日,我在丹佛市Arapaho县法院旁听了一起发生在该县的一起猥亵未成年女性的性侵害案件。这是一起我们所说的证据上一对一的案件,直接证据只有被害人的指控,被告人对指控予以否认。根据被告人的要求,本案由陪审团审理。庭审的见闻很多,现在我专门就我对此案中陪审团的印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从程序正义的角度讲,陪审制度是在追求公正陪审团,而不是民主的陪审团,因为民主与正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民主追求的人民当家作主,而司法追求的是公正。陪审团在遴选阶段中,预先审核、无理由剔除、有理由剔除等制度性规定,就违背了民主的平等性要求,是按照程序正义的要求来设计的,目的是追求公正的陪审团。在坚持民主的前提下,努力使陪审团成为协商民主的制度角色,最大限度地追求司法公正,是陪审团制度自我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朱军  谢芳 《时代法学》2008,6(4):117-121
陪审团制度作为美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斯坦福大学《学生司法宪章》中,陪审团制度作为校园司法制度的核心,发挥着实践民主,实现公平的重要作用,它从校园陪审团成员的组成、陪审团制度的性质、陪审团工作的基本原则、陪审团的职责、证据证明标准及其裁决方式等方面保证了校园公平、公正、民主的实现,这些对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处分程序制度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辉 《广东法学》2005,(1):62-63
陪审团制度由英国殖民者带进北美大陆,美国独立后把这一制度继承下来,联邦宪法第六修正案将“得到陪审团公正的审判”确立为刑事被告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既然是被告的权利,被告当然可以放弃。于是联邦最高法院规定:被告可以放弃陪审团审判而主动认罪,但必须得到联邦法院和美国检察官的同意。可在很多州,被告放弃陪审团审判只需得到法院的同意并不需要州检察官的同意。  相似文献   

9.
<正> 1984年,美国一家法院在肯顿诉格里逊案中(一个可处死刑的案件),拒绝持废除死刑观点的人参加陪审团,提出了"死刑资格陪审"的问题。认为只有不强烈反对死刑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可处死刑案的陪审。法院采取这一行动的根据,是一九六八年威勒斯布恩诉伊里诺斯州案中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该裁决认为:在一个可处死刑的案件中,如果陪审员不愿意考虑州法律规定的所有刑  相似文献   

10.
刘林呐 《政法论丛》2012,(2):93-100
陪审制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蕴与司法功能。在法国,对于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陪审员,由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法国重罪陪审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如构建重罪、复杂案件由陪审团审理的制度,取消对陪审员学历的要求、确立科学的陪审员遴选程序与陪审团评议表决程序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