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逆法治型思维及领导方式如"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升执政水平,加强执政能力,实现法治政  相似文献   

3.
丰仕琪 《求知》2014,(3):44-46
<正>法治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了集中阐述,还特别提到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是对依法治国基  相似文献   

4.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在全社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对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内涵要在与法律人的法律思维的比较中把握,并确立法治思维的主导思维、基本思维地位。建立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法治思维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和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生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储桃红 《党政论坛》2014,(11):44-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6.
缪愫生的"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党校法治教育"一文指出,党校法治教育历来是党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法治教育和实践,领导干部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必须为提升党校干部法治教育水平做出努力,特别是在提高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能力方面体现实效。  相似文献   

7.
法治思维优于人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转型的理论根据。传统的人治思维因思维定式的惯性作用仍在排斥和消解法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转型的现实原因。党的十八大关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的主张,指出了党的执政思维转型中的关键群体。人治思维滋生人治方式,法治思维对应法治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现代转型,促成法治思维的形成,还需要党积极地推动具体执政方式改革,变人治方式为法治方式,并不断创新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开启了法治中国新时代。法治中国的蓝图越来越清晰,道路越来越光明。有了完善的顶层设计,法治中国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靠落实到位,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让法治中国的理想照进现实,靠的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法治思维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带动,作为法治建构的一种路径,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转变思维方式,即由非法治思维尤其是人治思维转化为法治思维。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到法治思维作为科学的理论思维对实践的价值。下面从国际视野、历史维度和现实要求三个维度来认识法治思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法治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水平,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法治能力是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必然要求。通过对领导干部网络法治能力存在的网络法治知识不足、网络法治素质欠缺、网络法治能力运用较弱等问题分析,提出构建包含知识、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的领导干部网络法治能力模型,遵循规律,采用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标准体系等方式来提升领导干部网络空间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
要把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全面依法治国意味着国家治理目标的深刻革命,传统国家治理目标是追求礼教秩序",公平正义"的现代国家治理目标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依法治国蕴含着国家治理理念的深刻革命。传统社会"德主刑辅"的国家治理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理念主张"权利本位"。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国家治理方式的深刻革命。传统治理方式依赖行政手段和人治思维,现代治理方式依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5,(7)
<正>法治思维考虑的是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发展能力"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法治作为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彰显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进一步认识、探索与深化。  相似文献   

13.
"官谣"作为官方对外发布的一种虚假信息,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官谣"的本质是权力任性滥用。在网络谣言泛滥成灾的当下社会,"官谣"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是巨大的,严重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和政治认同。法治是抑制权力任性和傲慢的一把利剑,建设法治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官谣",才能正本清源,重塑政府取信于民的正向声誉。  相似文献   

14.
法治思维主要针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其基础是法治观念,精髓在于规则意识,过程具有逻辑性,本质上是一种理性思维。法治思维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领导干部应正确认识法治思维与政治思维、权力思维、经济思维、改革思维以及稳定思维的关系,将法治思维作为首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缪愫生 《党政论坛》2014,(19):40-41
党校法治教育历来是党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法治教育和实践,领导干部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培养法治思维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才能更好约束权力运行,才能处理好改革中执法和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对领导干部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领导者是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的深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衡量领导者执政能力的新标准、新要求和新高度.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使领导者的执政思维由“人治的思维方式”向“法治思维方式”转变,注重法治思维、法治精神的养成,切实增强领导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维护法治权威和法治的统一,使法治在治国理政和社会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步云 《党政论坛》2014,(22):12-12
何为法治思维 学术界原来对法治思维的关注并不多。我主张把法治思维做比较狭义的定义,法治思维属于人的思维方式、形式,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办事情首先不是根据上级领导是怎么说的,红头文件怎么说的,而是首先想到宪法法律是否赋予我这方面的权力,法律没有赋予这方面的权力而为之就是违法的。所有的公民都将法律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将法律作为行为的首要准则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如果解释太广,就会与法治理论、理念、精神等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孙光宁 《理论探索》2015,(1):104-10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司法机关之外的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在干预司法审判时都要追究其责任。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过问登记制是干预追责制的雏形,但是存在着不少缺陷,表现在过问登记的动机、对象范围和惩戒措施等方面。干预追责制是对过问登记制的超越,其实践价值表现在主体的扩展以及内容上的丰富与完善。当然,干预追责制还需要完善提升,这包括实行办案责任制、建立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进司法系统去"地方化"和构建法治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这样才能够全面推动司法独立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针对领导干部在法治思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对策:一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二是将"法制状况"引入领导干部考核和选拔中;三是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四是加强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