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把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这是全国人民当前最光荣伟大的历史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的中心环节,就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来发展国家的重工业,即发展冶金、燃料、电力、机器、基本化学等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从首先发展重工业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列宁、斯大林根据社会扩大再生产必须使生产资料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省委工业部和省人民委员会工业办公室召开这一次开展群众报矿工作会议,是十分需要的。广泛地发动群众开展找矿报矿运动,以便发掘我们丰富的地下资源,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一项极为重要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祇有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才能使全部工业、运输业以及农业获得为发展和改造所必需的装备,才能建立现代化的巩固的国防,才能保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  相似文献   

3.
沙作金 《新东方》2006,(2):53-55
东北这个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是全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拥有被称为中国工业的核心的钢都、煤都、车都;有油田、粮仓;工业种类齐全,体系完整;拥有最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自己配套能力、循环能力都是十分强大的。到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国的17%。这一切是东北人民努力的结果,但最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一直执行的计划经济政策。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东北逐渐衰落了,与沿海一些省份的距离越来越大。计划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世纪之交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工业化是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入90年代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分散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只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过渡模式而不是目标模式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1992年全国农村工业产值已达12717.9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09%,所占比重首次上升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苏南这些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农村工业更是早已从“半壁江山”发展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形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态势。农村工业的广泛兴起,成为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个80年代,全国农村工业吸纳了1亿以  相似文献   

5.
<正>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广东省作为第一批对口援疆的省份,从1998年以来,一直对口援助哈密地区,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近年来,立足于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经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三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建国之初,由于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为国家安全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依靠社会主义改造迅速而大规模地完成资本积累来加速工业化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为实行、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发生于农民国家——俄国。当时农民占总人口的82%。如何对待农民,解放农民,解放农业生产力,是苏俄能否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设想和实践,是宝贵的开拓。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斯大林为了取得工业化资金,为超高速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服务,发动了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建立起一整套由国家严格控制的集体农庄制度。农民重又失去自由选择权,沦为向国家缴纳“超额贡赋”的“农奴”。从此,苏联农业陷入一蹶不振的困境,并且造成苏联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全国人民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国务院领导下,实现我国过渡时期总任务的重大步骤,它的彻底贯彻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在这里,我只就五年计划中发展重工业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它担负着改造国民经济技术基础和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重大责任。五年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以工业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八点八来建设重工业,我认为这是完全符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相似文献   

9.
山西因其悠久的历史、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而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在战争年代,山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为反法西斯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计划经济时期,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但是,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滞后,山西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位次逐渐后移,所占份额日趋减少,山西衰落了。衰落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重视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是一条不可忽视的教训。去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果…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记者骆风报道: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意。记者最近并就这个方针的一些问题访问了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首先指出,为了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肯定无疑的。现在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正是为了保证以重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的腾飞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工业建设可谓是一片烂摊子──技术水平低下,规模小,产量低。行业大多集中在轻工业,少数采掘、冶金等重工业也基本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从清末办“洋务”到1949年,全国只积累起124亿元的固定资产,工业品产量少得可怜:1949年纱产量32.7万吨,平均每人0.6公斤;原煤3200万吨,平均每人59公斤。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工业只占26.6%,73.4%是消费工业,像样点的东西都是进口货,就连最普通的火柴都冠以“洋”字。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抓紧恢复生产,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  相似文献   

12.
走出“工业立都”的误区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片面强调了生产决定论,忽视了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再加上中国传统的重工轻商思想和单一计划经济的影响,从五十年代开始,北京就一直把扩大产业工人队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到六十年代末,在全国164个工业门类中,北京就拥有149个,占90%以上;同时,在工业内部以冶金、化工、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占了62%,轻工业只占38%,形成了以重型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北京走上了工业城市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工业立都”的思想。这种思想一直潜移默化地左右和影响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与中…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就是要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以内涵方式为主扩大再生产,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践证明,这一决策切中要害。本文联系湖北实际谈点浅见。 (一) 建国四十年来,国家在湖北这块沃土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国家的大量投入,湖北人民的艰苦努力,使湖北建立起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成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这里不妨作点回顾。旧中国湖北留下的是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乱摊子,少数官僚资本企业有的濒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奠定基础 新疆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贯彻国家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形成的“基地建设战略”,到90年代初提出的“资源开发转换战略”和“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张全红 《传承》2014,(3):48-49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它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加速了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内迁之地太过偏远,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从美国开始的,大体在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完成,主要是以发明纺织机、蒸汽机为标志。在这期间,英国各个工业部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建立了大机器的工厂制,并使社会最终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抗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7.
工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实施可持续发展已被列为全球发展战略,实施垃圾的分类收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垃圾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涪陵区遵循邓小平关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思想,成功地抓住了“三峡工程上马”、“重庆直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促成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三次跃上新的台阶。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无疑给涪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认清机遇,正视挑战,找准对策,加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重工业涪陵区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应对入世,必须进一步树立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发展战略。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  相似文献   

19.
与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一样,工业发展总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和时间内进行。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多数工业经济的布局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如果发生失误,则会付出很高代价,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工业的布局受一系列客观条件和内在规律的制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工业布局合理与否,既是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的客观写照,又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所以,工业布局历来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特别象河南这样一个地处中国内陆、人口众多、要素资源有限、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业布局战略,不仅对促进河南经济的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会给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进程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富森 《理论月刊》2013,(3):175-178
从18世纪末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化基本完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大革命前,是工业化的准备阶段,法国尚未展开农业革命,封建式的农业非常落后.从大革命开始到1815年,法国工业化艰难起步、缓慢发展.农业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有一定进步,但滞后于工业的发展,不能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足够的后备劳动力.从1815年到第二帝国结束,法国工业革命全面开展而且最终完成,农业也发展起来,法国逐渐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