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注女职工职业禁忌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以来,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有《规定》中确立的原则和适用性受到挑战,这就为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要求。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经过反复讨论,在其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在进一步保障女职工平等的就业权利、生育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和法律权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条例》修订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进一步对《条例》修改的原则、修改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程度、生育保护、以及其他应增加的内容等进行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研究论丛》为了体现立法者、不同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本《条例》修改的观点和看法,特别设立本专栏,邀请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贡献智慧,推动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2.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以来,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有《规定》中确立的原则和适用性受到挑战,这就为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要求。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经过反复讨论,在其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在进一步保障女职工平等的就业权利、生育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和法律权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条例》修订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进一步对《条例》修改的原则、修改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程度、生育保护、以及其他应增加的内容等进行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研究论丛》为了体现立法者、不同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本《条例》修改的观点和看法,特别设立本专栏,邀请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贡献智慧,推动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3.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以来,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有《规定》中确立的原则和适用性受到挑战,这就为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要求。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经过反复讨论,在其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在进一步保障女职工平等的就业权利、生育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和法律权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条例》修订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进一步对《条例》修改的原则、修改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程度、生育保护、以及其他应增加的内容等进行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研究论丛》为了体现立法者、不同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本《条例》修改的观点和看法,特别设立本专栏,邀请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贡献智慧,推动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4.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以来,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有《规定》中确立的原则和适用性受到挑战,这就为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要求。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经过反复讨论,在其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在进一步保障女职工平等的就业权利、生育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和法律权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条例》修订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进一步对《条例》修改的原则、修改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程度、生育保护、以及其他应增加的内容等进行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研究论丛》为了体现立法者、不同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本《条例》修改的观点和看法,特别设立本专栏,邀请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贡献智慧,推动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5.
“女性禁忌从事的劳动”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以来,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有《规定》中确立的原则和适用性受到挑战,这就为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要求。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经过反复讨论,在其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在进一步保障女职工平等的就业权利、生育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和法律权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条例》修订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进一步对《条例》修改的原则、修改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程度、生育保护、以及其他应增加的内容等进行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研究论丛》为了体现立法者、不同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本《条例》修改的观点和看法,特别设立本专栏,邀请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贡献智慧,推动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6.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以来,在妇女权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原有《规定》中确立的原则和适用性受到挑战,这就为进一步修订提出了要求。为了反映这一要求,《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经过反复讨论,在其适用范围、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生育保险待遇、女职工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修改,在进一步保障女职工平等的就业权利、生育保障权利、健康权利和法律权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条例》修订草案讨论和征求意见之际,进一步对《条例》修改的原则、修改的依据、适用范围、保护程度、生育保护、以及其他应增加的内容等进行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研究论丛》为了体现立法者、不同领域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对本《条例》修改的观点和看法,特别设立本专栏,邀请各方面领导和专家参与讨论,贡献智慧,推动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历经六度风雨,由政府主管部门、工会、妇联有关专家学者及广大女职工等参与、数易其稿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于2012年4月28日,经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颁布实施。这样一部关系到数以亿计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法规的修改有哪些亮点?又留有那些遗憾?其对于处于全球化背景下,工作于不同体制、不同单位的中国女职工意味着什么?在贯彻落实这部法规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域外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我们组织几位一直关注并参与了该部法规修改讨论的专家学者发表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劳动和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女性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的保护。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女性劳动保护的原因,总结目前国内女职工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对策,以期促进女性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企业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由于女职工自身特点、企业自身原因、法律保护缺位、社会保护网络存在漏洞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行业的女性劳动者中,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劳动权益受侵害现象。而从司法实践看,企业侵权严重、女性劳动者胜诉率低、案件调解率低、劳动者举证困难等问题也尤为突出。如今,被一次次"打压"的女职工劳动保护,似乎也已成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摆设而已"。虽然日前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能让法律保护缺位现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能否让女职工劳动保护"板上钉钉",成为权益保护的常态,则还需要社会保护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整个劳动法制建设中,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具有立法时间早、层次较高、法律法规内容比较全面、初步形成体系、立法基础好的特点。但是,由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颁布实施距今已有14年。在“入世”的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和企业改制交织进行,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也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一些条款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大量调查显示,不同企业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基本情况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遵守法律的情况明显好于非公企业;合资和外资企业又好于私…  相似文献   

11.
论家政工的劳动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约有家政工1500万,其中以女性农民工为主。因家政行业技术含量低、危险性小,从而成为很多农村妇女进城打工的首选工作。但因中国《劳动法》不适用于家政工,同时没有保护家政工劳动权利的专门法律,致使家政工劳动权利受侵害的现象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本文从劳动者的界定、家政工劳动权利的特殊性以及家政工劳动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家政工的劳动权利,以期引起立法者对家政工群体的关注,推动家政工劳动权利保护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上海两区6家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劳动权益保障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上海三资企业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领域劳动权益保障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机制,从社会性别视角挖掘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探讨并提出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和发展中保障劳动权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20,(1)
Due to the new flexible employment mode of the gig economy,many workers in the gig economy cannot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ualistic division of labor relations and non-labor relations,and their rights are basically under no protection.As human beings making a living through their labor,the workers in the gig economy should be entitled to basic human rights,among which the most directly related is social rights.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dependent workers" put forward by American scholars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social rights.This theory not only has the legal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but also conforms to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gig economy.It is also practical.Based on this theory,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and the core conven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we propose a new way to protect "the third kind of workers" in the gig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只有部分省市在其《失业保险条例》或《生育保险条例》中明确保证了失业女工的生育保险权益,大多数省市还不能明确保证,不利于维护失业女工的生育保险权益。国家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或《生育保险条例》应该确保失业女工享受生育保险,各地在制定出台相关规定时,也应该主动关照失业女工的生育保险权益。  相似文献   

15.
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用工模式的新就业形态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挑战。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发布多个文件,从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提出要求,然而地方实践表明要将保障真正落到实处仍存在现实困境。其中,平台责任及其与劳动者关系问题是核心难点,基于风险完全转移和风险不完全转移进行平台责任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建立兼具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制度落地计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家政服务是缓解就业压力、存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朝阳产业,但我国劳动法竟将家政服务关系从其调整范围中剔除,以致现实中无法可依,家政工人权益受损,家政服务市场混乱。而今第三产业欲全面发展,ILO家政服务工人保护标准出台在即,尽早设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家政服务调整模式实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家政服务自身特征出发,通过比较法研究参照各国立法例,阐明传统劳动法调整家政服务关系所面临的困境。并另辟蹊径,构建一种独立于劳动合同之外的家政服务标准化合同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这一特定时期的特定群体与具有城市户口的工人在劳动保障、医疗保障等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别,由于他们与用人单位很少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其人身、财产权益侵害,寻求司法救济时困难重重,因此就农民工工伤维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完善立法,从制度上切实保障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Yunqiu Zhang 《当代中国》2005,14(44):525-54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labor legislation on Chinese workers. Primarily based on the author's field studies, especially interviews with workers and investigations of some labor lawsuits, the paper argues that labor legislation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workers—providing them with a useful weapon for self-protection. Workers gradually developed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willingness to use legal means in handling their disputes with management and, in so doing, they often succeeded.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the legal weapon proved too heavy for ordinary workers to wield—they had to encounter enormous and often insurmountable barriers in lodging and winning lawsuits. Despite various problems with the legal system, it is justifiable to say that the el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were emergent in the area of labor.  相似文献   

19.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正值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而作为弱势群体之一的妇女,因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其劳动权长期无法得到伸张,且该问题在现阶段尤为突出。妇女是我国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和下一代孕育和哺育的承担者,因此,保护妇女劳动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以法律途径为之提供保障及公正,是目前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