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张达 《理论学刊》2001,2(2):116-119
艺术思维本质上应视为情感思维。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建立以来 ,人们关于艺术本质问题不断思考而获得的必然认识。从艺术起源看 ,艺术思维的发生乃是原始思维的混沌状态被打破 ,从而情感思维得以确立的结果 ;从艺术创造看 ,艺术思维活动也主要是一种情感活动。艺术思维作为情感思维 ,其主要表现为 :审美情感是艺术思维赖以形成的中介 ,审美情感是艺术思维赖以展开的逻辑依据 ,审美情感是艺术思维独创性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2.
论英汉互译中的美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的复制,而是一种艺术创造.它要求译者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美感心理出发,通过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准确、生动、艺术性地表达原作的意义,传达原作风格,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中教者应有目的地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情感对领导力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在判断、感知、学习和其他许多认知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在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已成为组织管理的核心理念,人的情感开始成为管理的依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马超峰  薛美琴 《求实》2022,(1):43-57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畅通国家与社会之间精神通道的铸魂工程,也是基层社会民情再造的关键举措。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要关注制度与组织层面的运行过程,还要理解个体与情感维度的微观机制。借助空间、资源与行动三个向度的有效整合,文明实践形成了组织与制度层面的良序运行。引入互动仪式链理论,进一步分析组织行动中的情感机制,是理解文明实践微观机制的关键。在情感聚合、情感锦标赛、情感可视化三重机制之下,文明实践实现了情感链条转换、正向情感增能与情感过程管理,基层治理的民情基础也得以再造。情感视角的民情再造解读与"过程—机制"的双层分析,拓展了组织制度分析的局限,丰富了基层治理研究中的微观机制讨论。  相似文献   

6.
崔林  宫金玲 《世纪桥》2012,(17):103-105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人们对事物的定义和概念化基于不同的感知模式、情感体验模式及其所处的文化模式。人体是语言和文化中形象化语言表达的主要来源,这尤其体现在以隐喻和转喻为理据的表达中。考察英语中包含"眼"和"耳"的习语的认知机制和概念模式,既有助于揭示其使用理据及意义建构,又可以洞察人们是如何参照视觉和听觉来理解抽象概念的。  相似文献   

7.
刘莎莎 《世纪桥》2013,(5):155-156
芭蕾与宗教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上具有不少共同之处,两者都充满了感知、想象、联想和情感等心理活动。芭蕾与宗教的存在都是在追求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愉悦。  相似文献   

8.
超感性世界与感性世界如同一对命运双生子,因而对超感性世界概念的理解关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进而影响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然而学界目前对其直接研究并不多,其有望在将来成为学术生长热点。在此,本文就其研究价值、理论历史和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袁方成  李会会 《探索》2020,(3):142-155
如何理解和解释不同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呈现出的效果差异,从而推动政策的有效执行,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Y县宅基地退出政策执行的个案经验展现了政策认同建构与政策有效执行的内在逻辑。其中,认知-情感-意愿是"制造同意"的三个关键环节,直接作用于政策受众对自身利益和政策导向的判断和选择,并最终决定行动方向。地方政府通过信息传递、关系运作、需求感知和利益协调,并借助自组织运作优势,逐步强化农户的认知、情感和认同,从而将政策认同的建构过程贯穿其中。由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建构并强化政策认同,有助于提升目标群体的支持度和参与度,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度。  相似文献   

10.
情感管理就是领导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关注、理解下属的不同需求,满足下属合理的需求,调节、引导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下属的心情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中,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领导目标的管理过程。重视对被领导者的情感管理,有利于激发被领导者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本文着重从情感管理的涵义和途径两方面来探讨情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为指导,按照认知、理解、情感和行动的四步教学法,以《中国近现代史功能纲要》课为依托把中国梦融入到大学信仰教育教学中。一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凸显中国梦,实现认知到深入理解的飞跃;二是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彰显中国梦,实现理解到情感认同的飞跃;三是从理论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化践行中国梦,实现情感认同到自觉行动的升华,使大学生把个人的政治信仰、梦想追求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结合,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伦理思想中,“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与“理性”相对立或相隔离的概念,并因而在道德论证中担当次要或附属的角色。随着品德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这一流行的观点受到了挑战,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观点对“情感”概念及其伦理重要性的理解是否过于偏颇,并认为情感当中恰恰内含着原以为理性才具备的一些特质。本文批评性地分析当代西方伦理学理论对情感的地位的重估,并试图揭示这一复兴对于理解儒家伦理学及儒家道德人格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从道德认知的获取、道德情感的感知到道德行为的实施,传统现实社会中"知、情、行"的顺次完善乃至三位一体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基本路径。当网络时代来临,尤其是Web2.0迅速占领了网络空间,道德形成路径中这三项重要的坐标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解构了道德认知构架,催化了认知内容和认知方式的转变;道德情感在网络的泛化传播中更易于激发,情感的表达也更具网络化的特点;网络成为实践民主化重要的场域,隐匿性、虚拟性和网络监控的不足一方面带来了道德行为的简捷、快速、低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道德行为趋于随意性、盲目性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14.
陈虎腾 《求实》2006,1(Z3):120-121
与西方哲学侧重于天人相分的学说不同,中国主流哲学在天人关系中强调天人和谐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可以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不管是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理解天人合一的儒家,还是以自然情感为基础理解的道家,都强调了主客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皆。从人本主义传统在当代西方的发展状况来看,如果说其外延是现代哲学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方领导性别的视角出发,引入代表性官僚理论,揭示了女性地方领导提升民众清廉感知的作用机理。作者对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与城市主政领导背景信息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女性在本地担任领导职务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对地方政府清廉程度的感知。进而,女性地方领导对民众清廉感知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女性居民中,在男性居民中并不显著。本文还检验了女性地方领导提升民众清廉感知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女性地方领导提高女性民众政治信任为主要中介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女性领导者在腐败治理领域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17.
刘超  刘阳 《学习月刊》2011,(22):75-76
一、大庆精神的内涵 要想理解大庆精神,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精神"。同意词义解析的微观理路,"精神"是指人类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意历程、心理状态,是人类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总体。同时,精神作为内在的精微的智慧、功能、作用,又有另一层意义,即指一切意识文化现象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是人的知识、情感、  相似文献   

18.
罗杰斯指出:“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学习是重要的。”他把那种不涉及情感的学习称为在瓶颈以上发生的学习,或者“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提出了“真诚、尊重、理解”情感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必须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人  相似文献   

19.
正长了绿毛的月饼是我对儿时中秋节的全部记忆。母亲总强调,细水长流,无功不受禄。好吃的月饼要慢慢享用,考试成绩优秀的时候就可以奖励一块。事实是,等到我受禄的时候,月饼已经馊绿了。学习了组织心理学家卡尔·韦克的"感知理论",我才理解,原来我们从来都不是简单地活在当下,而是通过想象未来,理解当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罗杰斯指出:"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学习是重要的."他把那种不涉及情感的学习称为在瓶颈以上发生的学习,或者"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提出了"真诚、尊重、理解"情感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必须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人格如情感、态度、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应该是认知生长和情感体验相互交融的场所.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